父母難為(上)(轉換科系)

分享這篇文章:

106年5月份某一天在廚房裡,A大廚主動跟我提到前一天晚上,他的小兒子想要加入某個“產學合作“計劃。他表示小兒子目前是就讀某科技大學的放射技術系二年級,不過不知道是因為不用功還是因為沒興趣,小兒子有幾門必修科目過不了,像是什麼物理學、微積分……,小兒子很擔心最後會畢不了業。

正好學校老師提到某個面板大廠跟學校簽定了產學合作計劃,電子相關科系的學生從二年級開始,就到相關工廠工作,每週回學校上課一天,不僅學費可以減半,每個月還有薪水可以領,三年後一樣有大學文憑;可惜的是,小兒子必須轉系,重新從二年級開始讀起,等於是浪費了一年。小兒子把想法提出來跟他和他太太討論,他還在想該不該同意?

聽到這裡,我笑著說:「你大概沒有什麼立場不同意,因為先前我知道,兩年前你兒子原先想讀的科系是“護理系“,後來是因為你大力主張(推薦)“放射技術系“,他才照你的想法去就讀後者。我先前寫過一篇文章,說明當時你因為“愛子心切“替孩子做決定,是一件後患無窮的事,日後他遇到困難,不想去面對時,只要抬出「當初是你要我去讀的……」,你這個做父親的就只能啞口無言!不過聖經雅各書 5:12教導我們:【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這樣,你們就不至於受上帝的審判。】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既然兩年前做得不適當,那就承認不適當;這一次是新的機會,就好好把握,把它作對。

A大廚有點無奈地說:「你說的我同意,所以我打算跟兒子說,當初他高中畢業時,我就建議他直接到電子工廠上班,是他說想要讀個大學的,我才支持他讀科技大學。兩年快過了,花了許多錢,結果卻是這樣,所以我要跟他講明:「你這次一定要想清楚喔,不要過了一陣子又後悔了……。」」

聽完他“愛子心切“的一番話,我仍舊微笑地說:「你還是不能這樣講!因為人很有限,永遠都不知道未來會如何,所以你兒子也無法向你保證他未來會不會後悔!按著邏輯的原理和天父上帝賜給每個人都有完整自由意志的真理,你能做的其實是勉勵他,告訴他他已經二十歲了,必須開始為自己負全責。你願意因為愛他的緣故,尊重他的決定,不過他也必須為他的決定負全責,未來如果走得很平順,你可以替他拍拍手;如果走得不好,甚至是失敗了,他還是可以為自己負責,至少多知道了一條不適合自己的路。」

聽到這裡,A大廚有點困惑地表示,他兒子總不能這樣轉來轉去,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吧!

聽到他的話,我不禁想起很久以前,臉書上的一則貼文,標題是「從芬蘭看台灣:關於「選擇」,我們為何害孩子們如此茫然?」作者是陶陶,以下是摘要:

學測放榜後,幾家歡樂幾家愁。親戚小孩中不乏考生,落點分析、選校策略、輔導諮詢,為了填好六個志願欄位,全家好像打仗一樣戰戰兢兢、深怕高估或低就,或恐一失足成千古恨,前面一年、兩年或三年的努力功虧一簣。

看著憂愁的考生、焦慮的家長及各界七嘴八舌的關心及建議,突然覺得對於「選擇」,為何如此茫然、這麼辛苦?

我目前就讀的芬蘭大學裡有個 Friendship Family 專案,提供國際學生認識當地生活及文化的機會。我住的家庭是由一對年輕的夫妻及十歲小哥哥和五歲的妹妹組成。芬蘭的生活相當有意思,其中令我覺得頗新鮮的是這對忙碌的小兄妹:第一次見面時哥哥缺席,因為他去朋友家過夜,之後我陸續參加過妹妹的足球賽及泳池生日派對等活動。聽媽媽說,小孩們平常都很忙,放學後都有自己的嗜好:

妹妹從四歲開始上 Capoeira 課(一種戰舞)、參加足球隊,哥哥則持續上創意寫作課、學西班牙文、偶爾打棒球。

假日的時候,小朋友的忙碌程度甚至更甚父母,因為兩個小孩分別去參加不同朋友的生日派對。而這些課程及活動,全都是孩子們自己評估、爭取後所安排的活動,父母全然支持並尊重。

一個幼稚園中班、一個中年級小學生能夠自己張羅這些,我感到不可思議。

芬蘭的朋友們說,他們很多人高中畢業後,並不急著進入下一個階段,有的去旅行、有的選擇打工,先看看這個世界,再決定下一步往哪裡去。

我在芬蘭認識的朋友當中,高中畢業後一個去澳洲當 AuPair(類似褓母)一年、一個去法國的青年旅舍打工一年、一個去蘇格蘭念大學、一個準備結婚。

我好奇這些決定是怎麼產生的,他們雲淡風輕地說,「想清楚、考慮好、想去、就去了」。是阿,多麼單純扼要,他們就駛著人生往各個方向出發。

但若他們不是從小習慣為自己安排決定,面臨這些人生關口時能如此穩定果決嗎?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