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6月中旬在「快樂門診」中,人母案主A君提到為了管控小兒子玩手遊,於是切斷Wifi,導致大兒子無法用網路,於是他咒罵A君「你是O子嗎、一直關網路…」,A君聽了很生氣。過了一段時間,A君對大兒子說:「你剛剛那樣辱罵我,我覺得很難過、很生氣…」,於是大兒子表示「道歉」,A君則表示願意「原諒」他。
聽到這裡,我詢問A君學到什麼?她表示如果是以前,她會在心裡生悶氣,要不就大吼回去……,不過她現在認識了基督信仰,會提醒自己應該操練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於是她「自己可以清楚地說出負面情緒」,等同是操練了「是、就說是」;此外,A君還想到她突然切斷網路,其實對大兒子是一種冒犯(侵犯)……。
我聽了很高興,一方面肯定稱讚她的反省、一方面問:「如果事情重來一次,你會怎麼做?」
A君認真地思考了一下,接著詢問我:「該先表達怒氣(自己被罵O子…),還是先道歉(無端侵犯大兒子使用網路的權利、沒有事先告知…)呢?」
我笑著回答:「這正是我想要問妳的,妳可以用學過的聖經內容來思考…」
過了幾秒鐘,A君興奮地表示,她想到馬太福音7:3-5:【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於是A君說:「我知道了,按照耶穌的教導,我應該『先』跟大兒子道歉(因為冒犯(侵犯)了他的權利…),『然後』再說明自己被罵O子很生氣…」
>>>我立刻站立拍手,並給A君打100分!
我告訴A君,多數基督徒讀過上述經文,大家的焦點會放在「樑木 vs 刺」(兩者的體積有很大差異),不過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先…』、『然後…』」,意思是「在人際衝突中,如果甲乙雙方都有錯,那麼該如何處理呢?
是先處理甲方後處理乙方?先處理乙方後處理甲方?還是『同時』處理呢?」
耶穌的教導「『先…』、『然後…』」,讓我聯想到馬路上隨處可見的「紅綠燈號誌」,它就是在規範車輛行經十字路口的「『先…』、『然後…』」!
我在網路上查到:一八六八年,世界第一座紅綠燈出現之前,英國首都的國會大廈前交通非常惡劣,連國會議員和警察也經常發生重大車禍,當時的政府邀集了一批負責火車運輸的交通官員,想要解決這個棘手的交通問題,這些「火車人」很自然就想到把火車使用的那一套,搬到街道上使用。
那時的火車系統經常使用紅色、綠色、藍色、黑色、白色的旗誌和燈號,來指揮 交通。由於當時在許多工廠裡的機械,都以紅燈代表停止,綠燈代表運轉,所以在討論時,考量到社會大眾已經對紅色、綠色有既定印象,所以紅色和綠色雀屏中選,成為指揮交通的最佳顏色。
有趣的是,如果改用科學的角度來看,紅色、綠色也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通常光的波長越長,穿透力越強;如果要讓路上的人、車大老遠就能看到號誌,就應該選擇穿透力強,也就是波長較長的顏色。
在人眼看得見的色光「紅、橙、黃、綠、藍、靛、紫」之中,紅色光波最長,橙色第二, 然後是黃、綠、藍、靛、紫, 因此紅、黃、綠分別居第一、第三、第四名,所以選擇它們,司機才能在天色昏暗或起霧時看得清清楚楚。
…………………………….
我繼續說明,「我相信人類是天父上帝精心創造的、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說明書」,每一個十字路口都很危險,正如每一次人際衝突都讓人不舒服!
該如何用「simple and effective」的方法解決上述問題呢?
遵守「紅綠燈」可以解決前者,那麼後者該如何解決呢?
答案就是耶穌的教導「『先…』、『然後…』」,這裡的「先…」(「改變」原先認為錯都在對方的直覺性認知而看懂自己有應當修正之處…),類似「紅燈」(「改變」原先前行的車輛使其停止下來…);
接著的 「然後…」(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則類似「綠燈」(可以放心地前行…)!
相反地,如果人們違反耶穌的教導 「『先…』、『然後…』」,就等同開車時「闖紅燈…」,前者的結果是「關係的破裂或疏遠」,而後者的結果則不用我贅述。
聽過上述說明,A君表示她會按照去做,於是我為她禱告,祈求神幫助她,藉著操練聖經教導得以在各樣「親密(家人)關係」中,體會到「和睦、平安」,而非「衝突、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