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12月中旬在「快樂門診」中,因為夫妻長期衝突而來求診的A君表示,先生近來變得喜歡喝酒。聖靈突然賜下靈感,於是我問A君:「妳喝過酒嗎?」
A君:「喝過呀!」
我:「喝的時候有何感覺?」
A君:「苦苦的、辣辣的…」
我:「妳覺得好喝嗎?」
A君:「不好喝。」
我:「既然不好喝,那妳猜測一下先生為何想喝酒?」
A君:「可能是『藉酒澆愁』,俗話是這麼的!」
談到這裡,我開始思考,「藉酒澆愁」常見於男人,如果我按照聖經雅各書 1:19的教導:【你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那麼「喝酒」應該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水面下應該有體積更龐大「冰山的主體」,我必須藉著【快快的聽】(認真聽、仔細想),才有可能「完整地」看懂問題並解決問題,而這樣的過程必須花時間、有耐心……
我先Google了一下「藉酒澆愁」:(諺語)想藉喝酒來排遣愁悶,使內心更加愁悶而已。我將這裡的「愁悶」轉換成「負面情緒」,接著問A君:「就妳所知,一般男人會用哪些方式來處理(發洩)負面情緒呢?」
A君:「除了喝酒,還有看A片、飆車、嫖妓、賭博、吸毒、打電動…」
我補充:「還有罵髒話、用暴力(打老婆、小孩)、抽煙、找人談心(後來變成外遇)…」
我:「妳認為上述方式有效嗎?」
A君直覺地:「當然無效呀!」
我:「妳再認真想一下,上述方式有效嗎?」
A君想了一下才說出:「『當時』應該有短暫效果,不過『後來』一定會引發更多問題,總括是『找錯對象、用錯方法』!」
我:「妳很聰明,我把妳的論述簡化成『短多長空』四個字!」
A君:「同意。」
接下來,我繼續思考「負面情緒(包括沒面子、挫折、失望、無助、被背叛、擔心、害怕…)真的只能帶來負面效應、讓人痛苦難過嗎?」
神賜下靈感,讓我聯想到一個類似例子:「某甲被某乙強迫在正中午、大太陽底下曝曬2個小時,結果一定是被曬昏、中暑、甚至休克死亡嗎?」
如果某甲在頭頂上架設幾片太陽能發電板,並用線路連接到蓄電池,那麼一來可以遮蔭、二來可以發電……,2個小時後,某甲不僅沒有被曬昏,手上還拿到一個充飽電的蓄電池,可以拿去裝在電動機車上,接下來騎上車去辦事或兜風!
於是我看懂了,「情緒」其實是一種看不見(屬靈)的「驅動力」,它跟光能、風能、地熱……類似,如果後者的適當運用可以為生活加分,那麼前者也可以是如此……,於是我先跟A君說明我對「情緒」的認知,而後者來自於我相信人是神按照祂的形象跟樣式所創造的,既然人性中會出現「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那麼它一定有某些重要且美好的用途。
人為何有「情緒」?
- 「情緒」像是烹飪時的「調味料」,雖然不是「主要食材」,不過它會讓食物變得美味……,如同有了「情緒」會讓一個人的生活充滿變化而非一成不變。
- 「情緒」會讓人想要跟他人發生「聯結」,因此沒有一個人可以單獨生活並且活得快樂;換句話說,只要是人就一定會有「情緒」,想要適當地處理情緒則必須要跟同樣是人的「對象」有互動。
- 「情緒」可能隨著時間過去而强度減退,不過它不會「消失」,除非它經過適當的「溝通」。
- 想要直接除去「情緒」(以及它所衍生的困擾),人性就變得「不完整」,於是「人就不像人」,當然不會快樂。
- 不主動(或逃避)處理「情緒」,人不僅會過得不快樂、甚至會生病……,這就像是把「把一包包的垃圾放在家裡面,會破壞一個家的生活品質」。
………………
接下來,我出示「人生三層樓」圖示並表示,前述「短多長空」的各種方式就是一般在2F的人(尤其是男人)常用的,既然它是「短多長空」,於是我會推薦3F的方式、是「短空長多」的,那就是「有效溝通」,因為「只要是人就一定會有「情緒」,想要適當地處理情緒則必須要跟同樣是人的「對象」有適當互動」。
這裡的「短空」,就是指要「付代價」!
我舉例,當先生在工作上遇到壓力、想透過跟妻子做愛來抒壓(對象跟方式都符合聖經),不過前一晚先生剛跟妻子爭吵(甚至家暴妻子),如果他願意付代價,在跟妻子求歡之前,他勢必需要檢討自己的態度、跟妻子好好說明真誠道歉…,還要冒著被妻子奚落的風險……,這都是「付代價」!
A君:「溝通的風險會讓人覺得恐懼…」
我:「於是一般的男人不會做,即便認識神的基督徒丈夫也不見得做得到…」以上就是創世紀2:18:【耶和華上帝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當中,我對於「不好」一詞的認知。
已經是基督徒的A君立刻問:「那該如何幫助先生脫離『不好』的困境呢?」
我說明【幫助】一詞的SOP,一是「示範」、二是「禱告」。
關於「示範」,是操練聖經教導讓先生看見,例如某一天,A君請先生開她的新車去接小孩回家,沒想到先生停車不當,導致車體損壞……。從小學習母親「長期隱忍」的她,雖覺得很沮喪、很心痛…,卻沒直接指責先生,而是用手機拍照,並且在社群媒體發文:「心痛的感覺!」
於是我建議A君操練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寫一封信給先生,主題是「幫助先生更了解妻子」,內容先說出先生的「是」(願意在她忙碌時分擔接小孩的工作),再說明先生的「不是」(看到車子損壞時,她覺得很沮喪、很心痛,想提醒先生下次停車多注意…)。
我告訴A君,如果她認真寫作,日後她將發現「先生也會更了解他自己有『不好』之處、因此需要配偶的『幫助』…」,原理是羅馬書8:28:【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只要A君按照聖經去做、她就是「愛神的人」,這時「不必事先去猜想先生會如何回應…」,因為「萬事(當然包括先生)會互相效力,叫她得益處!」
關於「禱告」,我建議她如果看見(看懂)先生不願面對、不想改變的缺點時,就禱告祈求神幫助先生,不需出言指責。
最後,我鼓勵A君「將夫妻長期衝突所帶給她的負面情緒」(正如日正當中曬太陽…)轉換成「示範、禱告的動力」(將熾熱的陽光轉變成電能…),如此一來,她就是操練在「有效溝通」,等同是「找對對象、用對方法」,結果會是她跟先生「雙方都快樂」(雙贏),整個過程就是「短空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