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工作坊(十之四)(反目成仇)

分享這篇文章:

接下來,我請E君分享,她表示自己是選擇題目二作答,不過她想要把握時機提問題,我表示OK,於是她表示前幾個月,她跟先生去探望在美國的女兒,因為女兒快臨盆了同時也搬了新家。

買新家的頭期款是先生幫女兒出的,新家有個漂亮的小院子,女兒跟E君的先生討論過後,決定要種一棵”芭樂樹”,於是先生開車去採買,結果是先生帶了兩棵樹回來,另一棵是罕見、珍貴的樹……,沒想到女兒很生氣,認為爸爸不尊重她的決定,因此擺臭臉給爸爸看;E君的先生也很不高興,一個人坐在客廳不講話。

看到上述場面,E君不得不出面解決,於是她先找女兒談話,女兒脫口說出:「我們家從小就是溝通有問題!」這句話聽在E君耳裡,是很令她難過的,似乎是意味著她辛辛苦苦所建立的家庭是有問題的…,不過E君還是拿出最大的愛心和耐心,跟女兒說明爸爸並無惡意,還提到新房頭期款一事,沒想到女兒強硬地回說:「我跟丈夫都有工作,根本不需要爸爸幫我們付頭期款……」。後來,在E君好言相勸之下,過了幾個鐘頭,女兒才去跟爸爸講話……。

講過上述內容,E君問我,為何一件看起來不是壞事的事,也會讓一對父女差點反目成仇呢?有沒有好的解決之道呢?

 

我想起以前在醫院裡的場景,一位住在鄉下的老媽媽,某一天特地殺了雞、燉成雞湯,迢迢遠路地來到醫院,要給罹患癌症末期的兒子吃,沒想到媳婦打開提鍋一看,大聲說:「雞湯這麼油,你兒子怎麼吃?更何況他的身體很虛弱,根本就咬不動。媽,妳提這一鍋來,是要幹嘛!」後來,老媽媽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默默地將那鍋雞湯又帶回去了!

毫無例外地,學員們都不忍心看到這樣的結尾,於是我表示,人們在遇到人際衝突時,回應的方式不外乎是「鐘擺的兩端」(如附圖),一端是「Fight(攻擊)」,就像是那位媳婦;另一端則是「Flight(逃避)」,例如那位媳婦勉強先生把雞湯吃下去,簡單來說就是委曲求全或不得罪人。當然,我相信大家都看得出來,鐘擺的兩端都不理想,因為離核心都一樣遠!

有沒有 simple and effective 的方法,可以直接解決核心問題呢?答案是聖經在雅各書 1:19的教導:【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如果大家願意【快快的聽】(認真聽、仔細想),就會看懂,原來人並不是機器人,人是有情感的,情感雖然是看不見的,但它確實存在。簡單來說,如果你看見一位男士拿了一束花給一位女士,眼睛就只會看到兩個人跟一束花,但如果我們願意用心去想、去體會、去同理,那麼我們就能察覺到這位男士其實是藉著一束花要對這位女士表達”愛意”, ”愛意”雖然看不見,但它確實存在!

也就是說,不管是醫院裡的場景還是E君父女間的衝突,裡面都有兩件事,一件是看的見的事件本身(雞湯、一棵樹),另一件則是看不見的情感(母親對兒子的愛、父親對女兒的愛)。

如果要正確、完整地處理這樣的事,最好的辦法就是依照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就事論事、實話實說”的法則,也就是既然有兩件事,我們當然就應該兩件事都回應,這樣才完整,不是嗎?

再下來則是依照以弗所4:15:【我們要以「愛心」說誠實話】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三明治說話方法,首先是肯定並讚美對方已經做到的事或已經做出的努力……(三明治的第一層),接著實話實說地指出問題所在……(三明治的第二層),最後再一次肯定對方並說出自己的期待……(三明治的第三層)。

 

如果綜合上述聖經中的法則,重新來一次,在醫院裡,媳婦對老媽媽說:「媽媽,你花了許多力氣殺了一隻雞、煮了一鍋雞湯,你一定是很愛我先生,我非常感謝你(三明治的第一層);不過,先生因為生病,既沒食慾也咬不動,所以沒有辦法享用媽媽的愛心,請媽媽見諒,把雞湯帶回去(三明治的第二層)。無論如何,我們都知道媽媽很愛我們,謝謝媽媽!(三明治的第三層)」

同樣地,E君的女兒可以對爸爸說:「爸爸,你從台灣遠渡重洋來看我,一個人開車出門又花錢買了珍貴、稀有的樹回來,你一定是很疼愛我,非常感謝爸爸(三明治的第一層);不過,新房的院子很小,只能種一棵樹,而我又喜歡芭樂樹,所以另一棵樹必須退回去(三明治的第二層)。無論如何,我都知道爸爸很愛我,謝謝爸爸!(三明治的第三層)」

講到這裡,我隨意詢問學員D君:「如果你是那位爸爸,聽到上述的話,心裡會不會好過一點?」D君:「肯定會!」

於是我對E君表示,上述出自聖經的溝通模式,就不再是「鐘擺的兩端」,而是直接處理問題的核心(兩件事),你可以決定要不要學起來。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