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乖(上)(冰山一角)

分享這篇文章:

107年1月13日,我看到網路上有一篇文章,標題是「你看懂孩子的討愛密碼嗎?」作者:邱鏛玉,內容摘要如下:秀華這兩個月趕著彙整公司要上市的報表,幾乎天天都有加不完的班,念小一的中中平時都可以照顧自己,最近卻經常來到秀華身旁:「媽咪,幫我打開這個盒子。」「我可不可以吃蛋卷?」「幫我切細細,我咬不動。」「你看,我會翻筋斗。」平常中中都能自理的事情,怎麼近來都要媽媽費心?已經夠忙的了,孩子還來找麻煩,真煩……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過度倚賴、愛現、喜歡惡作劇或是扮丑角的行為?其實,孩子內在想說的很可能是:「親愛的爸媽,請多注意我吧!」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瑞克斯(Rudolf Dreikurs)、唐恩.狄克梅爾(Don Dinkmeyer)等人針對兒童不當及不良行為的觀察指出,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被忽略時,就可能不自覺的產生錯誤想法,以為只有透過一些行為來「引起注意」,讓自己被看見、被關照,才有可能得到在家裡歸屬感的定位。

從生命發展的觀點來看,孩子寧可被處罰,也不願意受到忽略,因為「被忽略比受處罰更痛苦」。孩子希望引起父母注意的行為,在第一階段通常是正向的行為,也就是說,孩子會刻意表現良好,希望贏得父母的關注。若孩子仍沒有得到足夠的注意,接下來可能就會進入第二階段,以負向的不當行為來獲取爸媽的注意。

也就是說,惡性循環的模式如下:
1. 孩子不斷的主動做出正向/負向行為。
2. 父母不得不做出「被動注意」的回應。
3. 得到父母回應後,孩子會暫時停止此行為。
4. 一旦父母不注意,孩子又會以同樣或其他正向/負向行為來引起注意。
5. 父母持續被動的糾正,但會因為一再被干擾而漸漸感到討厭、不耐煩。

父母的情緒感受,是判斷孩子行為目的的最佳線索。如果家裡經常上演上述劇碼,而你為此必須一再叮嚀、一再糾正孩子的行為而感到討厭、煩躁時,背後的原因多半是孩子為了要「引起注意」。這時,要特別提醒父母,不要只顧著糾正孩子的外在行為;因為,孩子只是透過這些行為來發出「請關心我」的密碼……

………………

我覺得上述內容寫得真好,只不過我並不認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被忽略時,會透過一些言行來「引起注意」的作法是”錯誤的”,我倒是覺得它是”很自然的”!這就像是小嬰兒餓了、渴了、大便了、尿布濕了、想要抱抱……,會用「哭泣」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同樣是”很自然的”。

如果進一步分析,其實上述所有行為,都是一種「溝通」。

我曾經在「我們為什麼需要良好的溝通」一文中提過,「溝通」必須要隨著一個人的長大而進化,這就像是使用手機,如果有人還在使用2G的傳統手機,那麼很難避免被其他人貼上”LKK”的標籤!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到了五歲,甚至是十五、二十五歲……,還是只會用愛哭泣、耍脾氣、鬧任性的方式來表達需求,那麼一定會讓所有人都變得勞苦愁煩。

寫到這裡,我聯想到前一陣子去新竹市某中學擔任社團活動講師的經驗。有一次在上課時,我請學員不具名地寫下「在什麼情況下,你曾經被罵得最慘、最難聽?」結果有將近十位寫下「考試成績不好,被爸媽罵(都不用功、為何比別人差、怎麼這麼笨……)、有一位寫下「交通違規被開罰單,回家後被爸媽罵“廢物”」!」

我相信從大人(父母)的角度來看,那些話其實都代表爸媽愛孩子、對孩子有期待、希望孩子能夠減少犯錯、在課業上表現得更好……,不過在孩子的心裡,那些話卻都只是一番「被罵得很慘、很難聽的話!」這中間的差距,真是難以計算!作父母的一定以為孩子「應該」會知道父母良善的用心(動機),不過很抱歉,真實的狀況是孩子就只是記得「爸媽罵我,而且罵得很難聽!」

………………

寫到這裡,聰明的網友會發現,如果我們把「父母大聲責罵孩子,孩子不了解父母的用心」裡面的交色互換,就會變成「孩子做出不當行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動機」,兩者的機轉是一模一樣的,兩者都是人際衝突。

既然是人際關係的衝突,那麼解決之道無他,一定是要依賴”良好的溝通”。這時候,我們一定要記得拿出聖經中有關人際溝通simple and effective的原理來加以運用,正如雅各書 1:19教導我們的:【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所以,發現孩子出現異常行為時,做父母的並不宜立刻板起面孔地想要「說什麼?如何管教?如何制止?」而是應該先仔細地、認真地聽出(想出)孩子雖然在表面上做出異常行為,但是它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unspoken language)?

這時候,我喜歡用「冰山理論」來做說明(見附圖),冰山的一角露出在水面上,大家都看得見,不過體積更大、更重要的部份,卻是隱藏在水面下,大家都看不見!

同樣的道理,冰山的一角就是孩子表現出來不當或不良的行為,包括過度倚賴、愛現、喜歡惡作劇或是扮丑角的行為……,這些都是顯而易見、可以抓住父母焦點的,不過那就只是「冰山的一角」。真正更重要的是水面下的冰山,也就是孩子做出那些令父母困擾的行為,背後真正的動機,其實是希望「引起注意」。更簡單地說,就是孩子希望父母多關心他、多愛他一些!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