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強迫吃東西(上)

分享這篇文章:

108年2月20日:「每個週末跟先生回到婆家,都會被強迫吃下許多食物(例如豬腳、牛肉、水果、巧克力…),甚至於回家後肚子痛掛急診…。很討厭婆家每個人說話都是拐彎抹角,自己曾經很直接地表達意見,結果是其他人都不說話(認為她很強勢)…」以上是H君的困擾,也是她不快樂的原因!

面對每一位個案所提出的難題,我第一個動作都是按照聖經雅各書 1:19的教導:【你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等同於不是只看到「冰山的一角」(婆媳衝突),還要找出「冰山的主體」(問題的根源),於是我從H君的陳述中,認真地整理出下列的資料(等同於在醫院裡的History taking),原來案主跟先生結婚四、五年,一直沒有懷孕,後來去做了檢查,發現主要問題是出在先生,於是兩人求助醫師進行現代的生殖科技。

 

先生是家裡的老大,不過因為個性的關係,不善於自我表達,加上不孕的主因是自己,因此按照傳統上「報喜不報憂」的習慣,很自然地選擇不告知媽媽。

在上述情況下,案主當然不可能逾越先生的決定、讓婆家知道她們兩人有不孕的問題。

接下來,可想而知地,婆婆一定會把早點抱孫的期望,全部投注在案主身上。

如果來自於婆婆跟婆家親戚的「特別關注」是短期的,那麼案主應該是可以忍受的,無奈求孕一直不順利,自己的年紀越來越大,還被醫師發現身體出現了一些不利懷孕的現象,先生一直沒有設法突破僵局,再加上來自婆家的關注越來越強烈,因此案主的壓力幾乎爆表,出現嚴重的焦慮、失眠……。

案主表示,有一次按照醫師的吩咐,照著時間打排卵針,已經很辛苦了,沒想到在婆家吃飯,婆婆端出一樣食物叫她吃,而該食物是醫師交代打排卵針時千萬不能吃的東西,她又不能說出實情,當下真是…………

 

聽過H君的陳述,我算是開了眼界,原先我以為「癌症病情告知」應該是最難的,沒想到「不孕問題的告知」也如此困難。

雖然我原先想要協助案主處理告知的問題,不過因為這不是案主一個人就能做決定的,所以我退而求其次,先幫助她處理「婆婆強迫吃東西」一事!

關於此一議題,多年前在醫院裡我就注意到,於是邀請團隊成員,製作了一份衛教單張,標題是「探病需知:收禮的藝術」

實例一:

「醫師,可不可以讓我在病房住久一點,因為一旦出院回家,我好害怕親友鄰居的關心探視,他們熱切的關心總會造成我的壓力,但我又很難拒絕他們。」

實例二:

「護理師,如果我的朋友來看我時,可否請您幫我擋掉他們,因為他們總是帶來一些我不喜歡吃的食物給我,但礙於他們的盛情,我總是勉強自己收下這些食物,甚至還要吃下對方盛好熱騰騰的食物,我真的好痛苦喔!」

回答:

上述兩個問題,是醫院中病人與親屬朋友間,探病常見的情景。華人重情面,常把「情、理、法」中的「情」擺第一位,這無可厚非,只是送禮收禮之間,能否「你情」與「我願」兩者兼顧,就需要一些智慧參與。一般病人的回應不外乎兩種模式,第一種:擔心得罪探病者,或擔心讓探病者失望,於是勉強自己吃下,或是假裝接受,再將禮物轉送他人或另行處置;

第二種:不管探病者的感受,只要我不喜歡,直接拒絕。

其實這兩種回應都不是最妥善的回應方式,前者是顧到探病者的感受,卻委曲了自己;後者是顧到自己,卻忽略了探病者的感受。

 

其實,面對對方送禮,就情、理而言,可視探病者送來的不只是「禮物」,還有「心意」,也就是同時送來了實際的「禮物」和祝福的「心意」,其實是兩件事,若這一份禮物不是病人所需或喜歡,則病人的回應可以是「對探病者的關心之意表示接受與真心感謝」,同時「對其禮物表達不適合,請其收回」,如此一來,便能既感謝探病者的情意,又能顧及病人自身的需求,實為兩者兼顧。

 

如上述實例一,病人因擔心出院回家不知如何面對親友們的關心,可請其家人在親友們探視時表達「心意已收到」之感謝之意,另一方面也表示病人目前身體虛弱需要多休息,不適合接受訪客。

在實例二,則可請病人對其探視朋友表達能體會其準備食物的辛勞,對這一份關心的心意表達感謝,但因這一份食物不適合或不合味口,難以接受並表達歉意。相信這真心誠意的感謝與歉意,可以為面對收禮時的兩難,帶來合情適宜的結果。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