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被客戶拒絕?(一)(學員的提問)

分享這篇文章:

107年12月下旬,我接連兩週應邀至兩家保險公司演講,題目都是「被客戶拒絕時該怎麼辦?」第二場結束後,我回到家中,仔細閱讀學員們的每一則心得。我發現其中有兩則,不像是「心得」而像是「提問題」,首先是:「在設定目標族群時,不要忘了對”不了解”或”財力不足”的人多伸出援手,讓他們有機會認識保險…,但問題是,在自己有能力之前,我得先在這個行業活下去呀?」

看過上述提問後,我很認真地思考,於是我似乎可以很真實地感受到該學員的困境,不過我也立刻想到聖經在路加福音6:38所說的:【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裏;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我知道聖經的教導是真理,不過我該如何讓該學員接受上述看似「弔詭」、違反傳統想法的觀念呢???

我想起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白鶴的報恩」:很久很久以前村裡住著一對老夫婦,在某個下雪的冬天,老爺爺出門要到鎮上去賣柴火。在路上,他發現一隻中了陷阱的白鶴,他看牠好可憐,於是就費盡力氣解開白鶴身上的陷阱,讓牠離開。

當天晚上,一位女孩來到老夫婦的家,說是因為爹娘過世了,她為了投靠素未謀面的親戚、卻因為下雪迷了路,希望能讓她借宿一宿。

接下來,那女孩很細心的照料這對老夫婦,讓他們非常的高興。有一天,女孩表示「想要買線來織布…」,於是就拜託老爺爺買線來,而女孩還告訴老夫婦「我在織布的時候請絕對不可以偷看」。

女孩待在房間裡織布,花了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時間終於織完一匹布,女孩說「請把這個賣了,再買一些線來」。她給老夫婦的布非常美麗,鎮上居民給予很高的評價,賣了很高的價錢。老爺爺就再買新的線,女孩就再織出第二匹布,而那布越來越漂亮,賣得了更高的價錢,因此老夫婦的生活就變得很富有。

日子一天天過去,老夫婦越來越好奇女孩是如何織出如此美麗的布呢?終於,老奶奶忍不住打開房門向裡面一看,裡面居然是一隻白鶴,白鶴拔出了自己身上的羽毛和線一起來織,難怪織出來的布會如此燦爛奪目……。

結局是,女孩變回了白鶴,向老夫婦道別後飛往天空。

……………

我知道類似的故事(有寓言也有真實)中外皆有,情節或有不同不過都符合上述聖經的教導,所以我打算在下一次上課時,先講上述「白鶴報恩」的故事,接著再勉勵學員,先想到別人(客戶)的需要會帶來天父上帝奇妙的祝福;

其次是,行善(對別人伸出援手)不必然是付出金錢,時間和勞力也都很寶貴。只要有心行善,我相信每個人身旁一定都有機會。

相反地,一個人如果始終堅持自己的利益必須先被滿足,就會像寓言故事裡的黑羊與白羊同時要過一座獨木橋,互不相讓的結果就請大家自行想像!

 

第二個問題是:「要如何開發年輕的醫師客戶?」我想了一下,覺得這是個不易回答的題目,原因是我回想起當年在醫院裡,身邊常會看到的業務人員除了藥商(希望我常常開立他負責的藥)之外,恐怕就是保險從業人員(希望我買他的保險)。

老實講,對於這兩類業務人員,我通常是「保持距離」,原因是對於藥商,走的太近容易被人誤以為我拿回扣或得到什麼好處…;對於保險從業人員,我則是覺得不需要也不想花時間聽他們華麗的推銷術。

不過,我既然做了演講,學員提出問題,我就有責任做出解答,於是我從前一位學員的提問得到靈感(把聖經的教導和人性的感受結合起來)……,我的建議是「間接的方式才會有效」,例如你的客戶生了病住院,你去醫院探望關心…,當醫師問起「你是誰?」,你才表明身份並說明自己是來探訪、關心客戶……,這時候隨手遞上名片,就成了良好的「第一類接觸」。

想出上述解答令我很高興,我覺得是個好建議,原因並非標榜自己很聰明,而是當我把自己想像成一位在病房工作的年輕醫師時,我應該不會排斥上述接觸方式!

 

當我為上述兩個問題都做出令我滿意的答覆後,我覺得很高興……,沒想到天父上帝給了我一個更大的靈感,那就是本文的標題「如何不被客戶拒絕?」我相信這是個令所有業務人員都夢寐以求的講題!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