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小孩!?

分享這篇文章:

113年6月中旬在「快樂門診」中,初診案主A君帶著小學生模樣的兒子B君步入診間,主訴是「親子關係緊張、孩子有情緒困擾、老師建議看醫生…」。

既然被視為「問題」的是兒子B君,於是我先跟他講講話,他表示自己讀四年級,我隨口詢問是那個國小,他答覆是00國小,我則是拿紙跟筆要他把國小的校名寫下來,於是他完整地寫下了「00國小」,我拿給媽媽A君看,她點點頭(此時我想的是:兒子的口語理解跟書寫國字的能力是正常的)。

我:「你們全班有幾個小朋友?」

B君:「24個。」

我:「你在班上的身高是算高的還是矮的?」

B君:「算矮的。」

我:「那你的成績排行如何?」

B君:「第22名。」

聽到這裡,我心裡亮了一個紅燈,因為我雖然不是國小老師,不過在職場上也算是閱人無數,B君看起來很聰明,為何成績是倒數幾名呢?

 

接下來,我開始跟案主A君談話,她表示在家裡,先生對兒子的規範(例如:要收拾玩具、放學回家要清洗便當盒…),兒子都不遵守,於是先生經常對兒子發脾氣,甚至還曾經半夜把兒子叫起來罰站!因為父子經常衝突,A君勢必要介入,導致A君跟先生也經常吵架;A君還表示,兒子曾經跟她說:「想要去跳樓…」。

 

此外,A君也抱怨兒子都不聽大人的勸告,例如:某個週日,案主一家跟教會會友們去海邊某處種樹造林,大家都挖淺淺的坑,只有兒子挖得很深,後來有七個大人來叫他不要挖那麼深,不過兒子都不為所動,他認為「挖得夠深,植物就會自動得到水分供應、就能存活下來!」先生見狀很生氣…

此時,B君小聲地跟母親說:「我的身體破了一個大洞,是被你們刺穿的…」

 

按照以往的習慣,初次協談時,我多半是「儘量傾聽、蒐集資料…」,不過此次我卻很快就提問,我問B君:「我覺得你很聰明,為何學業成績是倒數幾名呢?」

B君:「因為我懶得寫!」(包括國語跟數學)

我聽了很驚訝,隨即詢問母親A君:「你知道兒子的此種心態嗎?」

在A君還未回答之前,B君搶著說:「媽媽不知道,因為我很會隱瞞!」

談到這裡,我雖然驚訝,不過卻開始看懂整件事,因為我聯想到世界上所謂的「天才」,通常都過得不快樂,因為身旁的人無法理解他,於是會用負面標籤貼在他身上,例如「怪胎、有病、不合群、目中無人…」;我還聯想到「愛因斯坦」念大學時,曾經因為指出物理學教授長篇大論裡的錯誤處而被教授警告、後來被校長退學…

不說話的人形

此時的我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趕緊教導B君 「保護自己、免得受到來自大人的傷害…」!感謝聖靈賜下靈感,於是我離開座位,要B君站在我前面、他的身高只到我的胸前,於是我教導他「不要隨便指出大人的錯誤,因為大人會惱羞成怒,結果是他會倒楣!」

B君聽不懂何謂「惱羞成怒」,於是我請母親A君將該句成語寫出來,同時對他講解意思。

接下來,我請B君伸出拳頭跟我比較,他的拳頭只有我的一半…,於是我慎重地告訴B君:「如果你跟大人起衝突,雙方互毆一拳,結果大人沒什麼事而你會腦震盪甚至死掉!」B君點頭表示聽懂。

此時,B君的眼神跟我的眼神交會,我可以感受到「他願意聽進我的建議、他終於找到一位可以了解他的大人…」,於是我表示「在接下來的協談中,如果我講的內容跟他想的一樣,我們就用『擊掌』來慶賀一下!」

 

因為B君去過教會,於是我想到一段經文可以保護他,是在詩篇27:10:【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我提醒他,即便父母無法理解他、甚至處罰他…,不過創造宇宙萬物的神會收留、保護他,所以他不需要去做出極端行為作為抗議(例如跳樓…);我同時出示「一個人用拉鍊把嘴巴關上」圖示,並教導他「跟大人發生衝突時,記得立刻閉上嘴巴(目的是保護自己),同時可以在心裡呼求耶穌幫助他、拯救他」!

 

接下來,A君提到兒子在學校有時會情緒失控,老師認為他有「病」(例如:過動症…)於是要A君帶他去精神科就醫……,我表示所謂的過動症(ADHD)是注意力無法集中導致學習障礙,這跟B君的狀況完全不同…,為了取信媽媽A君,我當場問B君:「剛剛聖經的內容是什麼?」B君立刻一字不差地背誦出來!

我還問他:「惱羞成怒是什麼意思?」他也回答正確!

談到這裡,我並不會責怪B君的老師,因為要跳脫自己的傳統框架去理解一個跟其他小孩很不同的學生,是「非常不容易的」,而認為「異於常人等同有病」其實是比較常見的心理機轉。

 

協談至此,媽媽A君比較能理解兒子B君的種種問題,於是她表示,先前曾經考慮過讓兒子「在家自學」,不過因為經濟跟時間的種種限制,因此無法進行。

我安慰A君,即便做不到,如果「你能同理、接納兒子的困境」而非「要求他跟其他小朋友一樣」,這對兒子B君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我還聯想到詩篇127:3:【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我詳細說明產業的意義跟「多樣性」,同時表示兒子B君的「特質」(天分)如同目前最熱門的「AI 人工智能」,是無法用傳統眼光去評價、定義的。

 

在一個小時的協談過程中,我跟B君前後擊了5-6次掌……,他還偷偷地跟媽媽說:「我心裡的傷口被縫合了、痊癒了…」,接著又說:「我回去後要請某位同學也來看快樂門診,他也有需要!」

 

最後,我再度出示「一個人用拉鍊把嘴巴關上」圖示,同時提醒B君「為了保護自己、不要去激怒大人(包括父親、母親、老師…),如果覺得委屈,就在心裡跟耶穌說…」;我建議媽媽A君,要認真地為兒子的教育方式禱告、求神開路!

 

協談結束後,我想到B君的一句話「我心裡的傷口被縫合了、痊癒了…」,我很感動,同時感謝神奇妙的安排,一位提早退休的醫生「醫治」了一位十歲的「問題小孩」!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