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職場團契30(一對一溝通)(上)

分享這篇文章:

108年11月20日早上7:00,是「商業職場團契」第30次聚會的日子。一開始,吉他造詣深厚的C君帶領大家唱詩歌「在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接下來主席W君引導大家繼續觀看一套企業管理學的教學DVD,標題是「贏在扭轉力」,作者是「孔毅」,是位基督徒。當天的主題是「魅力」的第四篇,題目是:「讓我真正了解你:一對一溝通」。講者提到,當年在服兵役當排長時,底下帶著20名通訊士兵,長官強迫他必須更深入地認識每一位士兵,講者照著去做、跟士兵進行一對一的溝通,這算是他後來成為專業經理人(管理者)、必須跟部屬溝通的緣起。

講者表示,帶對人的先決條件是真正了解你的部屬,以達到「知兵識兵」;做好「一對一溝通」達到真正了解你的部關;「一對一溝通」不要談及目前的工作以免部屬認為那是另外一個方式來督促他們工作;「按才授職」是按著部屬的長處分配任務,把每個人擺在對的位置;做好「按才授職」後才能做到「分工授權」。

 

上述的說明,讓我聯想到羅馬書12:6:【我們要按照上帝給我們的恩惠,好好地運用不同的恩賜,做應該做的事。】以及彼得前書4:10:【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關於「一對一溝通」的真正作法,講者提到幾個重點,包括主題由對方設定、專心聆聽、不問隱私、沒有成見、內容保密、幫助對方解決問題、逐步建立信任關係……,一段時間之後,部屬變得喜歡和講者溝通。

 

上述的說明,讓我聯想到雅各書 1:19的教導:【你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至於「幫助對方解決問題、逐步建立信任關係……」,我發現講者已經把「溝通」的位階,提升到「信任」的層次,至於所運用的方法「幫助對方解決問題」(等同是付出代價),我則是完全贊同,因為我曾經應邀至某保險公司演講,發現客戶會拒絕投保的最主要原因是「不信任」,當時我就認真思考,該怎麼做,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

後來,我從該公司創辦人John Fairfield Dryden身上找到答案。1873年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成千上萬的工人失去工作,失業率和因為貧窮所造成的死亡率不斷攀升。Dryden非常用心地設計出「一週只要三分錢的低廉費用,就能提供窮人終身壽險」的服務……,不過卻遭受到眾多的質疑,因為當時普遍認為提供給窮人的保險具有高度的經濟風險,很多人真的相信窮人會為了保險理賠而輕易地殺掉自己的孩子。他在紐約市第一次申請立法授權時,還被州長懷疑是一種金融詐騙,因而退回了他的申請……。

上述歷史場景等同於是Dryden不被社會「信任」,接下來他怎麼做呢?1875年,他決定在當時經濟狀況最為衰敗的城市─紐澤西州紐瓦克市(Newark, New Jersey)再次嘗試,這次他順利創建了「PR友愛互助社」來推動「人人買得起的保險保障」,他像是傳教士般走上街頭,在工人的午休時間、苦口婆心的向他們解說保險能帶來的好處;只要是順利簽下的保戶,他便勤奮地每週拜訪,為的就是要在保費被他們花掉前及時收取,讓保險的保障能持續照顧這個家庭。10年後,他靠著服務口碑與理賠信譽的累積,成功累積到一百萬張保單……

 

簡單來說,「付出代價」就是獲得別人「信任」的唯一途徑,當某甲在某乙身上付出足夠的「代價」,某乙才可能「信任」某甲。換句話說,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某甲無法直接要求某乙「信任」他,某甲必須繞個路,先在某乙身上「付出代價」,某乙才可能「信任」某甲。

 

既然商業職場團契是基督徒從業人員的聚會,我還聯想到,上述「付代價>>>得信任」模式、最極至的實例,不就是基督信仰裡的「耶穌」嗎!以賽亞書53:5說:【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不僅如此,祂為了救贖世人,甘願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等於是「付出了極至的代價」,所以全世界有數十億人「信任」(相信)祂,就是一件符合上述「付代價>>>得信任」的事。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