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談者 2.0版(下)(我願意接納)

分享這篇文章:

以往的我習慣「批評、數落、責罵、要求…」R君,結果是我常常很生氣,而R君則經常覺得受壓迫、很委屈。現在,我有了全新的眼光,那就是R君並不知道『接納』的真正內涵,因為她很可能並沒有真正地被另一個人『接納』過!」

簡單來說,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沒吃過蘋果,那麼就算我對蘋果描述得再仔細,她還是不知道蘋果的滋味!

 

這讓我想起很久以前寫過的幾篇文章「如何教導一個人「尊重別人」、如何教導一個人「尊重別人」 2.0版」,裡面特別提到網路上有一篇文章「被尊重的孩子,才能懂尊重」,作者是Jaguar小姐,內容摘要是:

某一天J君送女兒去幼兒園時,遇到朋友也送她兒子來上學。小男孩一臉不開心,悶悶不樂地,哭著不想讓媽媽離開……,J君問:「你不是很喜歡來學校玩嗎?今天怎麼了?」男孩的媽媽不好意思地解釋:「因為剛剛出門前,爸爸直接把電視關掉,所以他很不高興。」 隔天,朋友帶小男孩來家裡玩。晚飯後,J君讓女兒跟小男孩到客廳一起看恐龍火車DVD。過了一會兒,突然聽到電視聲消失,小男孩跑出來找媽媽說話,女兒後來也跟出來。

朋友離開後,J君回到客廳發現電視被關起來了,J君問女兒:「是妳把電視關掉的嗎?」女兒搖頭說不是,是小男孩關的。 J君再問:「為什麼關起來呢?你們不想看嗎?」女兒沒說話,J君再問:「那他有問妳想不想繼續看?還是他自己關起來了?」女兒說:「他自己關起來了。」 ……

大家只要隨便一想,就會知道類似的場景,其實常常在生活中發生。

大人們認為孩子叫半天也叫不動,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關掉電視或搶走他手上的玩具或書本;

大人們認為孩子應該要分享,於是隨意拿走孩子心愛的玩具送給大家;

大人們認為孩子應該勇敢,即使剛到陌生環境被迫離開家人也不准哭;

大人們認為孩子甚麼都不懂,叫他別說話就別說話;

大人們認為孩子不知好壞,要他學這個就學這個唸什麼就唸什麼,不准有意見。 我們的文化裡沒有「尊重」,從小就被迫屈服於權威之下,只要是弱小的,就必須被迫服從,誰有力量,誰就能一手掌控。

從小不被尊重的小孩,在長大後,通常會下意識地複製小時候的經驗;也就是說,從小就不被尊重,自然不懂甚麼叫尊重。

尊重,是一種文化的學習。曾經被尊重過的孩子,才能懂得尊重為何物

………………

於是我聯想到,雖然R君已經活到四十多歲,不過「接納」一詞,對她來說很可能就只是一個抽象的詞彙,內容是空洞的,因為她很可能從小到大都沒有嚐過在自己很弱的地方(很難跨越、很難進步之處)被另一個活生生的人「接納」,而她最可能受到的待遇是「被指責、被嘲笑、被要求、被數落……」

 

看懂了上述內容,我知道我最先該做的是「示範」,我應該先「示範」什麼叫做接納?接納R君一直學不會對於先生應該要【是就說是】,在衝突或溝通中,先看到先生的【是】(已經做到、有努力之處),並且說出來……,而不是永遠把焦點放在先生的【不是】、完全忽略先生的【是】……

我願意按照聖經在歌林多前書13:4“愛的真諦”:【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等同於「接納」),我心裡期待的是:「或許當R君從我身上體會到被『接納』的經驗,一段時間之後,她才能學會「接納」另一半的【不是】、眼裡才能看到對方的【是】,接下來她跟先生的關係,才能有所突破。

 

我相信我的作法會有果效,因為同一段經文寫道:【Love never fails愛是永不止息】,當我願意「接納」R君,等同於我在「愛」(護)她,當我願意這樣做的時候,天父上帝會賜給我一個應許,那就是「Love never fails」,也就是結果一定會成功,一定會有美好的事發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