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EQ的老闆娘

分享這篇文章:

107年3月17日早上在吃員工餐前,有一位七十多歲的先生送來了兩大袋、100斤的米。當他在動作時,內場的新廚師U君小小聲地跟我說:「昨天下午的飯,有一股怪味,像是老鼠屎。」我聽了,嚇了一跳,於是我猜想U君跟我說出那句話的用意,會不會是要我去跟那位送米的先生反應?

我心想:「我來餐廳超過兩年半,還不曾聽過這樣的事;我還知道該米店跟餐廳的合作關係超過十年,不僅價格平穩,品質也在水準之上。如果我冒然指控對方送來的米有問題,說不定會有極嚴重的後果,所以我應該三思而後行……」,於是我也小聲地問U君,看看老闆娘N君知不知道這件事?

U君表示,昨天下午在吃飯時,她有發現煮好的飯有異味,她還問了其他同事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

我說:「既然老闆娘N君知道這件事,那麼就交給她處理,因為就我對她的認識,她不會直接嗆對方說:『你送來的米有異味……』。」

聽到這裡,U君很高興地說:「我知道了,老闆娘是個EQ很高的人,遇到事情,她不會立刻嗆聲、指責對方,而是會冷靜下來,先仔細弄懂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然後再決定要怎麼跟對方溝通!」

我說:「對呀,這就是老闆娘的特質。」

 

過了一會兒,送米的先生離去了,大家開始吃員工餐,我詢問老闆娘N君對於米飯有異味的看法。她表示有異味的飯是保溫桶最底部的飯,而不是整鍋飯都有異味……;後來,她請外籍助理L君將保溫桶的內桶清洗乾淨,也將保溫桶的內部擦乾淨……;今早再煮的飯(同一批的米)似乎就沒有再出現異味了……。

聽過老闆娘的說法,我猜想她判斷整件事的起因,應該是我們餐廳內部的問題而比較不是米商的問題,這樣的過程符合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我從上述事件中學到一件事,原來當一個人在跟別人溝通時,如果願意按照聖經雅各書 1:19的教導:【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也就是先【快快的聽】(冷靜下來、認真思考、仔細推敲),弄懂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之後,再開口說話(或是處理衝突),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立刻把矛頭指向別人、對別人興師問罪……,那麼他在別人眼中,就會是一個EQ很高的人,這真是個有趣的發現!

於是我上網查閱「EQ」的定義:EQ(Emotional Quotient)是情緒商數的英文簡稱,它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能力。簡單的來說,EQ是一個人自我情緒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指數。

1983年,美國心理學家嘉納教授(Howard Gardner)提出了影響現今教育體系甚鉅的多元智力理論。他認為原先只重視數理、語文能力等的傳統定義智力的方式 (亦即IQ)需要大幅修改,因為一個人的IQ除了對學校學習的成績有很高的正相關(IQ愈高功課愈好),對於其他方面,例如工作表現,感情及生活滿意度等並無太大的關係。於是嘉納教授在他的多元智力理論中,加上了幾個項目,包括了音樂,體育以及了解自我和了解他人的能力。而後面這兩項,讓社會智力的概念再一次地受到教育界及心理學界的重視。

第一個使用EQ這個名詞的人是心理學家巴昂(Reuven Bar-on),他在1988年編制了一份專門測驗EQ的問卷(EQ-i),根據他的定義,EQ包括了那些能影響我們去適應環境的情緒及社交能力。

真正讓EQ一詞走出心理學的學術圈,而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日常生活用語的心理學家是哈佛大學的高曼教授(Daniel Goleman)。他在1995年出版的《EQ》一書(Emotional Intelligence),登上了世界各國的暢銷書排行榜,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EQ熱潮。

高曼發現一個人的EQ對他在職場的表現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舉例而言,一個針對全美國前500大企業員工所做的調查發現,不論產業別為何,一個人的IQ和EQ對他在工作上成功的貢獻比例為IQ:EQ=1:2,也就是說,對於工作成就而言,EQ的影響是IQ的兩倍,而且職位愈高,EQ對工作表現的影響就愈大。此外對於某些工作類別,例如行銷,業務以及客戶服務等等,EQ的影響就更為明顯……

………………

看過上面的網路資料,我得到三個結論,首先是,在職場上EQ比IQ更重要;職位愈高,EQ對工作表現的影響愈大;對於某些工作類別(必須常常接觸「人」的行業),EQ的影響就更為明顯。

其次是,老闆娘N君目前負責餐廳的管理,確實符合前一個結論。

最後是,當一個人願意按照聖經的教導,例如【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去進行溝通或處理人際衝突時,他就會是一個高EQ的人!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