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繼續說明,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質,所謂的「人格特質」,其實就是一個人最能夠得到快樂的模式。舉例來說,某甲在跟別人「說話」的過程中能得到最大的快樂,那麼「愛說話」就會成為他人格特質的一部份;某乙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能得到最大的快樂,那麼「樂於助人(好管閒事)」就會成為他人格特質的一部份。
上面所謂的產業,其實就是許多相關職業(行業)的連結,而所謂的職業,當然是能賺錢養活自己。於是我對學員說:「你覺得『最快樂的事』,其中就隱藏著天父上帝所賜給你的人格特質(恩賜、才能…),也指出你未來可以從事的工作。換句話說,「快樂」是可以和「工作」結合在一起的,而有了工作,你就能夠養活自己,不必擔心會餓死!」
接下來,我就把學員們寫下的答案,隨意地拿給其他學員,然後問他:「請認真思考,什麼樣的工作,會跟某種快樂,有著密切的關連?」以下是大家腦力激盪的結果:
「唱歌」>>當歌手、詞曲創作…
「玩老鼠」>>繁殖老鼠、開寵物店、當獸醫…
「到處玩」>>當導遊、領隊,旅遊節目主持人、開旅行社…
「吃美食」>>廚師(上海菜、四川菜、港式點心、麵食…)…
「跟男女朋友在一起」>>未婚男女聯誼、新娘秘書、婚禮顧問…
「抽煙」>>研發無害的煙草成品、發明戒煙藥品…
「幫助別人」>>社工、老師、警察、醫師…
「運動」>>運動員、製造運動器材、設計運動服飾…
「逗阿嬷笑、耍智障」>>喜劇演員、經營長照(安養)中心…
至於令人尷尬的「打手槍、自慰」,學員們想到AV男(女)優、製造性玩具,我則是補充還有治療性功能障礙的醫療人員、避孕藥的開發、保險套的製造銷售……
這樣的上課模式,帶來的影響是學員趴著睡覺的數目最少,願意主動參與的數目最多。
我之所以會絞盡腦汁地想出上述的授課模式,原因是想要讓學員們了解一件事,「不喜歡讀書(指的是目前在學校裡的教育模式)」,絕對不等同於「不喜歡知識」,因為「知識」是天父上帝創造的一部份,當然是美好的。
一個人如果能夠先從上帝的眼光發覺出自己的特質(恩賜、才幹、興趣、人格特質……),接下來吸取相關的「知識」,然後從事相關的職業(工作),於是一輩子都樂在其中,那不是很棒嗎!
當天的課程快結束時,我請學員寫下心得,於是我看到了文章最開始的那一段文字,讓我很感動。我不禁想,如果我每一次授課,都有一位學員的生命被點燃、被啟發……,那真是太美好了。這樣的過程很像是聖經在馬太福音18:12-14所說:【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裏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裏失喪一個。】我還想到,現代教育體系所服膺的觀念,正好跟聖經的教導相反,老師通常會重視那些「會讀書」的學生,也很容易會忽略那些「不會讀書」的學生。
上述學員的心得,對我而言是極大的鼓舞,更強化了我原先想要把我自己從聖經裡所學到simple and effective的真理,跟他們分享。期待學期結束後,所有人(包括學員和老師)都更快樂,就像是生活在「伊甸園(快樂的園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