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二十多年醫療生涯中,看過四、五千例的死亡,我個人認為「善終」的起始點是聖經希伯來書9:27:【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當此一前提被確立,接下來許多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例如面對病人,不管是骨科醫師開刀將骨折復位以緩解病人的劇痛、外科醫師切除發炎的盲腸以緩解病人的腹痛、腫瘤科醫師施打一記止痛的嗎啡好讓癌末骨轉移病患能入睡……,本質是一樣的,都是緩解病人的痛苦,至於病人究竟能活多久,那是上帝管的,醫師完全沒必要試圖扮演上帝的角色。
其次是,既然【人人都有一死】,那們吾人就可以將死亡分為兩類,第一類是
不可預期性的死亡:例如911、921、南亞大海嘯、戰車突然失控、忘了下娃娃車、八八水災、北二高走山、下大雨的蘇花公路、高雄的氣爆、河裏的飛機、跟著媽媽要去捷運站的小女孩、開得飛快的普悠瑪號,以及癌症以外的九大死因……;
第二類是可預期性的死亡:例如癌症,以及八大非癌症末期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 、慢性氣道阻塞、肺部其他疾病、心臟衰竭、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其他大腦變質)
我喜歡將死亡比喻成一場考試,雖然考試一定會有壓力,不過我相信大家都會同意,那就是面對考試,有準備總比沒準備來得好。
面對「不可預期性的死亡」,就像是學生面對突然宣佈的「抽考」,前一天根本沒念該科,心裡的壓力可想而知。這類情形就像是癌症之外的九大死因,因為心臟病、糖尿病、肺炎、尿毒症、細菌性敗血症、肝硬化等等每一種疾病都可能導致死亡,問題是罹患這些疾病的人絕大多數會認為自己應該是幸運的、是不會那麼倒楣的、是有機會的、是值得被醫師送到加護病房接受最先進的醫療並且全身被插滿管子的、是絕對不放棄一絲一毫希望的……,因此他們不容易對死亡有所預備的,可是死亡還是來到了……
面對「可以預期性的死亡」,就像是考試的日期已經宣布,雖然壓力很大,不過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努力準備。這類情形就像是癌症(以及八大非癌症末期疾病),正因為癌症會讓你色變,因此每個人在面對癌症時,大腦當中便會多了一個指令,使你不僅在理智上、更是在情感及心靈上都必須要學習面對死亡,以至於你的行為也會有所調整。
你會開始明白什麼東西是沒有價值、是帶不走的,什麼事物是值得你用全心全意去經營的,你會開始用心地尋找生命的意義、存在的價值以及靈魂的歸宿。
所以當你罹患了癌症,只有兩種結局,一種是你的病根治了,而你剩下的人生因著對死亡的認識,有所蛻變,開始懂得感恩、曉得珍惜、認識體諒、明白憐憫,以至於你的生命變得更豐盛。
另一種結局是醫生在經過許多努力之後,仍然無法治好你的癌症,此時你也無需太過氣餒,因為你仍然有一段時間,可以從容地預備,以至於在死亡的考試來臨時,可以得高分、劃下完美的句點。
容我再舉個例子,大多數的人都像是用焦距模糊的單眼相機來面對人生,凡事都不清楚、都朦朦朧朧,當然也看不見終點(雖然死亡可能隨時在身邊)。
癌症就像是一隻神奇的手,將相機的焦距調正了,使你能夠很清楚地看到那個原先就一直存在的終點—-死亡(因為【人人都有一死】),雖然你會覺得不舒服也不習慣(因為你的眼睛已經太習慣於模糊不清),但是你卻會獲得一項極寶貴的禮物,那就是你開始可以用正確的眼光、清楚的視線來面對人生。你可以看見造物主的神奇、體驗人生的真愛、掙脫物質的綑綁、脫離金錢的誘惑、學習饒恕的藝術……,這樣的人生豈不是由模糊變清楚、由黑白變成彩色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