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7月份某一天,我在臉書上看到一則中央社記者陳偉婷的文章,標題是「父母陪伴少、品質差—-孩子心理健康亮紅燈」,這樣的標題吸引了我,以下是摘要:
專家表示,現代社會多元、高壓,孩子成長可能無所適從,加上家長陪伴時間少、溝通技巧差,都可能讓孩子心理生病。衛生福利部的一個全國性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發現,台灣近1/3兒童有精神疾患需要專業評估與協助;且有自殺意念6個月盛行率為3.1%,意即每10萬名孩童就有3100名曾想自殺。
青少年是成長關鍵時期,從兒童轉向大人,面對世界的衝擊,內心可能有很多矛盾,加上荷爾蒙分泌改變,情緒容易不穩定。尤其孩子成長需要穩定環境,但社會變動很大,加上家長忙碌,能給孩子的支持力量減弱。
在大都市生活、但家裡經濟狀況較差的孩子,更容易有憂鬱症、或出現想死念頭,因他們的相對剝奪感更重,家長可能為了賺錢,疏忽陪伴孩子,對比經濟富裕家庭,孩子會過得更辛苦。
一名高中生常出現尋死念頭,細究原因,是媽媽常愛拿2個姊姊的成績跟她比較,「別人做得到,妳怎麼做不到?」、「我花錢給妳學這麼多東西,妳表現怎麼這麼普通?」,家長不自覺的「白目言語」,對孩子造成很大傷害。
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當爸媽,或搞錯方向,以為對孩子好就是上很多才藝課、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或是當孩子想要好好跟爸媽講話,但大人卻顧著忙自己的事情;甚至看到孩子只會問「功課寫好了嗎」、「成績怎麼退步了」。孩子要的是爸媽陪在一邊、願意聽孩子講話。
研究發現,200名孩子曾有自殺想法,但只有22個家長知道,顯見多數家長對孩子沒有足夠關心。
小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跟爸媽在一起、好好吃飯、好好玩」,但爸媽處在經濟高壓環境,育兒時間被壓縮,一有空閒可能就滑手機,陪伴孩子品質下降,親子互動不夠,孩子如果有狀況,可能也不想跟家長傾訴。
………………
看完文章,我的感想是:原來,有沒有時間陪伴是一回事,陪伴時有沒有品質又是另外一回事。
以前在醫院裡,我的護理師同事H君就曾說過類似的話。當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的成員正在努力地協助末期病人如何提升靈性、如何面對生命終點時,病人的家屬確實常來醫院陪伴,不過在陪伴期間,家屬卻常常跟病人說:「你要加油,一定會好起來的,吉人自有天相,不要想那麼多,韋醫師一定會救你的……。」
H護理師覺得陪伴的家屬其實是在幫倒忙,所以講出「有沒有時間陪伴是一回事,陪伴時有沒有品質又是另外一回事」,這正如聖經哥林多前書10:23所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寫到這裡,網友們可能會問,那到底怎麼樣的陪伴,才能算是有品質的陪伴呢?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說明書,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最適當的解決方式就是從”自由意志”四個字開始著手。自由意志是當初天父上帝按照祂的形象和樣式在造人時,所賜給每個人最寶貴也最重要的禮物,所以當我們願意花時間,想要去陪伴某人時,也可以從尊重對方的自由意志開始做起,也就是說,當孩子希望父母陪伴時,父母才去陪伴;如果孩子希望獨立思考,想要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時,父母就不必強行介入,這一點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格外重要,因為它們的自由意志正要快速長大,因此會需要有更多機會自己做決定,好鍛鍊自由意志。如果是後者,父母只要跟孩子說:「我很關心你,如果有需要,你可以找我談一談或聊一聊。」
其次是,某甲花時間去陪伴某乙,它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溝通”,所以聖經中有關溝通的法則,例如雅各書 1:19的教導:【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一定可以派上用場。當某甲在陪伴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先“努力地聽、認真地聽“,那麼他就比較能夠知道某乙的心態、想法、處境……(到底某乙最需要的是”傾聽、了解、同理、接納”,還是需要引導或建議?);當某甲做足了【快快的聽】,以至於對某乙有了足夠的了解,接下來某甲才會知道該從什麼角度去幫助某乙(這就是【慢慢的說】)。
第三,某甲願意花時間去陪伴某乙,某甲一定是“愛護”某乙,所以聖經中有關“愛“的教導,歌林多前書13:4—8 “愛的真諦”:【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驕傲),不做害羞的事(不做魯莽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自私),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記住別人的過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就是最有用的原則。當某甲願意這樣做的時候,某乙一定會感受到某甲「正確的愛」,同時天父上帝會給他一個應許,那就是“愛是永不止息 Love never fails !”, 也就是結果一定會成功,一定會有美好的事發生。
第四,某甲願意花時間去陪伴某乙,某甲除了“愛護”某乙,一定也希望某乙能夠改正過去的錯誤,未來才能從A變成A+,所以以弗所書4:15的教導:【我們要以”愛心”說誠實話】所衍生出來的三明治說話方法,首先是肯定並讚美對方曾經做過的努力(三明治的第一層)……,接著實話實說地指出問題所在(三明治的第二層)……,最後再一次肯定對方並說出自己的期待(三明治的第三層)……,必然能發揮功效。
總而言之,如果照著上述聖經的教導去陪伴,那麼就會是「有品質的陪伴」,否則不僅不會增進親子關係,還會彼此傷害,甚至反目成仇喔!
…………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我有一個私底下的機會跟餐廳的小老闆N君說:「妳最近很辛勞,不僅辭退了E廚師,還必須忙著應徵新人,再加上每天都花很長的時間管理餐廳,可以想見能夠陪伴兒女的時間並不多,因此更必須重視「陪伴的品質」。我提供一個建議,那就是妳可以把解雇員工、應徵新人的過程中,你如何運用聖經中的教導去做,還有你內心的想法如何……,找時間講給孩子們聽,我相信會是很有用、很有啟發性的陪伴喔!
換句話說,在我的認知中,父母忙於工作一事,並非一定就會讓自己陪伴孩子的品質低落;相反地,做父母的如果把忙碌工作裡的美好經驗(心得),利用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們分享,孩子們不僅能夠得到啟發,也會”有樣學樣”地把自己內心的話跟父母分享,這樣的互動,絕對算得上是「有品質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