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花結果 2.0版

分享這篇文章:

108年1月24日,我在臉書PO出「新說文解字(抱怨)」,內容大意是「人們之所以抱怨,通常是為了與其他的人建立連結,大家如果回想起和朋友吃飯聊天的畫面,話題內容通常從各自的生活過得如何開始,仔細想想好像真的是負面抱怨居多,工作有多累、老闆有多機車、另一半有多不體貼、孩子多難帶……,人們常常會把友誼建立在抱怨的共同點上,從對方的抱怨開始延伸,想出跟他相同、或是類似痛苦難過的生活經歷,彷彿瞬間就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換句話說,如果聽到朋友過得順利、幸福、美滿,好像除了:「哇好棒哦!」就不知道要如何接下去話題了。

同樣的,聽見朋友抱怨這個抱怨那個,我們通常會缺少那個「與眾不同」的勇氣,只好也接著說:「對呀!最近超煩的。」……

原來「抱怨」是有某種「功效」的,當某甲對某乙「抱怨」時,前者通常可以從後者的願意「傾聽」當中,得到自己「被接納」、「被同理」的滿足,於是情緒和壓力確實可以舒緩……」

………………

當天稍晚,先前「快樂工作坊」的學員H君留言說:「我以前就是會因為想要打入某個團體或朋友圈,而說出違心之論(例如小孩怎麼不乖、老公怎麼把工作排第一…),但聊天聊到後面,大家就會發現其實我是『家庭和樂、小孩懂事聽話、夫妻關係也處理得算ok⋯⋯⋯』,後來我覺得很痛苦。跟先生反應,先生說沒關係,他可以讓我在朋友前讓我罵,但實在是相處久了,大家了解我先生後,只會把我先生當榜樣,然後調侃各人自己的先生⋯⋯⋯。

後來我放棄了,我選擇當傾聽角色,不想再透過抱怨先生/小孩打入團體,雖然有時覺得自己沒什麼「同溫層」朋友,但婚姻關係相處得不錯,已是最好的結果。」

………………

看過上述留言,我覺得很真實,再一次印證聖經在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或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當H君「說出違心之論」(等同於違反了【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後來「覺得很痛苦…」,其實就等同於【落在審判之下】!

於是我回應:「恭喜,妳看懂了。不過,如果長久以來,妳只能做到「傾聽、了解、同理、接納」,而無法走到第三步「引導、指引」(如附圖),那麼妳還是會覺得「不快樂」!」

 

H君接著說:「後來上了工作坊,我發現我慢慢可以把韋醫師的理論轉換成朋友的模式去引導朋友,雖然不是一次就有效,但我慢慢地發現朋友有逐漸地在改變…,有前進就是最棒的禮物。」

 

我:「如果妳有往第三步走,那麼妳就會更快樂。已經學會的理論(雖然是我講的,不過原理是出自聖經的),妳拿去用,很好。」

H君:「真的,之前「同溫層」這三個字讓我悶了好久,但發現如果慢慢引導別人也進入跟我一樣的同溫層,這樣也是一件好事。」

我:「未來,如果遇到困難,妳再來找我。」

H君:「謝謝韋醫師。」

………………

看過H君的留言,我覺得非常高興,因為「快樂工作坊」雖然已經結束,不過看到學員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可算是「開花結果」!

我還看懂一件事,那就是為何家庭生活相對美滿的H君,沒有「自己獨自享受生活」,卻會想要花心思「引導朋友…」,當她看到朋友「逐漸地在改變…」,她覺得是「好事」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每個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跟樣式而被祂創造的,所以就算世人都犯了罪(言行無法百分之百地達到上帝所定的標準),但仍保有許多跟上帝一樣的美好形象跟樣式。

聖經在箴言3:27說:【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20年前,我把這句聖經金句懸掛在新竹醫院7C病房護理站對面的牆上,用來勉勵醫護人員用心地照顧病患。

現在我更知道,這句話有著更深的含意,那就是當某甲照著去做,運用正確的【力量】去幫助其他【應得的人】,結果不僅是被幫助的人變得快樂,某甲也會更快樂!

 

本文的結論是,不管是文章「開花結果」還是「開花結果 2.0版」,都說明被幫助的人變得「快樂」,幫助別人的人也會很「快樂」,結果就是大家都「快樂」,就像是住在「伊甸園」(「快樂」的園子),而這就是天父上帝創造人類的終極目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