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10月中旬在「快樂門診」中,已協談過多次的F君提到她最近過生日的經驗。在先前的協談中,我得知F君跟其他家庭類似,都很重視各種節日,例如結婚記念日、夫妻個人的生日、母親節、父親節……,過節的方式跟多數臉友一樣,不外乎是吃大餐、送禮物、安排旅遊……。
經過幾次協談,我得知F君的夫妻關係不佳,母女關係也不良,全家人都過得不快樂,於是我聯想到網路上的一則報導,哈佛大學的實驗:標題是「What makes a good life? Lessons from the longest study on happiness/哈佛持續76年追蹤700人的一生:什麼樣的人活得更幸福?」Robert Waldinger教授,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MGH)精神科醫師,哈佛成人發展研究所第四任所長,他分享了哈佛跟蹤724名男性連續做了75年的實驗結果。
故事要從1938年說起,那一年,時任哈佛大學衛生系主任,阿列博克(Arlie Bock )教授覺得,整個學術研究界都在關心人為什麼生病、失敗、潦倒?卻沒有人仔細研究一下,人如何才能健康、成功、幸福?
於是博克提出了一項研究計劃:追蹤一批人從青少年到人生終結,關注他們的高低轉折,記錄他們的狀態境遇,即時記錄、滴水不漏。最終將他們的一生轉化為一個答案:什麼樣的人,最可能獲得人生的幸福?
七十多年來,幾十萬頁的訪談資料和醫療記錄,最終給了人們怎樣的啟發呢?
究竟什麼樣的人,最終能夠比別人活得更有幸福感?2015年,研究項目的第四代主管,哈佛醫學院教授Robert Waldinger,在TED上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是社會名望嗎?
是財富的擁有程度嗎?
還是獲得世俗社會眼裡,所謂的巨大成功?
不,幸福和它們沒有直接關係,經過70年的研究分析和觀點提煉,哈佛大學告訴我們:只有好的社會關係,才能讓我們幸福、開心。
無論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也好,還是從貧民窟走出來的人也罷,不管你是風光萬丈,還是碌碌無為,最終決定內心是否有充足幸福感的,是我們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
………………
於是我教導F君,把每一次的節日的焦點,從大餐、禮物、旅遊……,轉變成「建立、拉近彼此的關係」,最簡單的作法就是藉著一張卡片,按照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把平時放在心裡、不好意思說出的話,趁著節日詳細地把對家人的「肯定、稱讚、感謝……」表達出來,如此一來,家人們的關係會更緊密,大家就會有更多的幸福、快樂。我還想起聖經有類似的教導,例如,箴言15:17:【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經過幾次練習,F君表示,此次她生日當天,先生單獨跟朋友相約出國。如果依照過去的習慣,她一定會生氣、悶悶不樂、覺得自己不受重視……,但是這次她學會用不同眼光,看待先生與孩子給她的祝福。先生在生日前夕,挑選很棒的禮物也寫了卡片,她具體地回應先生背後的心意,也告訴先生她很高興、很愛先生。
前幾天,二女兒曾經有表示說要準備生日禮物給她,但是卻又不知道『買』什麼禮物才好……,於是她告訴二女兒,生日其實不一定要準備禮物,或是『花錢買』什麼…;因為她生日當天剛好是二女兒參加某項運動比賽的日子,於是F君就勉勵她,好好地表現自己、不必患得患失,不管結果如何……,就是給媽媽最好的生日禮物。比賽結束後,F君對二女兒表示她很開心!
談到這裡,我肯定F君做得很好,夫妻關係加分,她跟二女兒的關係也加分!
接下來,F君繼續表示,因為韋醫師曾經帶她看懂大女兒的特質『喜歡驚喜』……,果然,大女兒趁她陪二女兒去比賽的時候,『犧牲』唸書時間,把家裡客廳弄得很有氣氛,布置愛心氣球(貼在牆壁…電視櫃…) 還買了美麗的花,香氣充滿整個家…,精心地準備卡片……。當她回到家、看到大女兒所做的一切……,由於她已經知道大女兒的特質….,於是她比平時更誇張、更用力地,表現出驚喜的表情,具體地說出大女兒背後的用心,接著把卡片仔細端詳、宣讀,然後將卡片上的巧思說出來……,於是她撇見大女兒特別高興(因為過去,F君曾經被大女兒抱怨, 對她的禮物或是卡片表現冷淡@@…但F君內心明明覺得她已經說出她很開心了呀……)。
謝謝韋醫師的提醒,生日不在於禮物…不在於大餐..,而是個機會,她希望自己不要又再錯過建立『關係』(加分)的機會…。因為帶著不同的眼光與心態,所以此次生日,她特別開心……
聽到這裡,我再次肯定F君的言行,紮實的「同理、接納」(大女兒的特質)、女兒感受到媽媽的愛,而上帝的應許是「Love never fails」,於是「F君跟大女兒的關係」必定更緊密(加分)了!
接下來,我教導F君閱讀聖經中,有關耶穌受試探的經文,馬太福音4:8-10:【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耶穌說:「撒但,退去吧!因為 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事奉他。」】
我教導她看懂,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魔鬼試探人的工具,男人、女人、政治人物、學生、明星、偶像…,魔鬼都有特定的工具。不過原理都一樣,都是欺哄人將「方法」變成「目的」,包括過生日!
協談最後,我勉勵F君,就算她身旁多數人沒躲過魔鬼的試探,不過她仍然可以運用「自由意志」來勝過魔鬼,就像當年的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