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案例(一)「有關照顧工作的分配」:在訪談許多家庭照顧者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如果被照顧者有多位子女,就容易發生照顧工作分配的問題。例如,被照顧者有三個子女,被照顧者跟未婚的小兒子同住;大兒子已婚居住於外縣市,休假時偶而來探視;女兒已婚定居在國外,除非重大事故,很少回國探視。小兒子覺得所有照顧壓力都在自己身上,哥哥跟姊姊把照顧工作都丟給他,雖然覺得很不公平,但卻不知道應該如何跟手足討論照顧分工的問題?
韋醫師的回應:
在我的觀念中,不管被照顧者是罹患癌症,或是因為其他疾病導致失能或失智,都會遇到兩大問題, 一是「死亡」(被照顧者是否能得到善終),二是「溝通」(成員包括被照顧者、主要照顧者、間接照顧者…)。關於「照顧工作的分配」,主要是跟「溝通」有關。
在討論「溝通」之前,我想要先提供一個觀念,那就是「自由意志」。也就是說,「一個人一輩子只能管好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自己!」同樣的道理,每個人都可以、都應該管理自己如何說話。
在討論「照顧工作的分配」時,主要照顧者最常說出的話通常是:「你都不來幫忙…,你都只會出一張嘴…」,接下來,間接照顧者(例如其他子女)聽到對方的指責,一定會立刻用言語反擊,再下來就是雙方不歡而散,不僅原先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還引發更多衝突。
想要避免落入上述困境,我建議最適當的溝通模式就是按照聖經在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需要對方協助(包括勞力或金錢)就說「我需要你的協助」、感到很疲累就說「我感到很疲累」、需要對方的加油打氣就說「我需要你的加油打氣」……,如此一來,主要照顧者「真正的需求」可以正確地傳遞給其他間接照顧者,接下來就由後者運用「自由意志」來做決定。
簡單來說,天然人的說話模式和聖經提供的說話模式有著極大的差別,前者最常見的發語詞重點幾乎都是:「”你”都不來幫忙…」、「”你”老是…」、「”你”總是…」、「”你”為什麼不…」、、、,其實這樣的第一句話(甚至是第一個字),基本上已經把當次的溝通給搞砸了,因為當對方聽到這樣一句話,心裡的直覺感受就是“被定罪”、“被責備”……,接著就是本能的情緒被掀起來,再來就是想要反擊,不假思索地說出尖酸、刻薄、攻擊對方的話……,於是原先需要的溝通不僅是不見了,還變成是一場爭吵,結果一定是雙方的心都受了傷,等於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來的傷口都還沒好,卻又多了一處刀傷……。
相反地,聖經說話模式的發語詞重點幾乎都是:「”我”感到…」、「”我”需要…」、「”我”覺得…」、「”我”覺得壓力很大…」、「”我”需要協助…」、「”我”需要你的關心…」、、、,其實這樣的第一句話(甚至是第一個字),基本上已經把當次的溝通給搞定了,因為當對方聽到這樣一句話,心裡的直覺感受就是會有點好奇、想要繼續聽一聽接下來的說話內容,接著就是本能的愛心和關心被激發起來,再來就是想要回應,並且對方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他可以怎麼做……,於是原先需要的溝通不僅是完成了,還變成是一場情感的交流,結果一定是雙方的心都受了安慰,等於是危機變成轉機,原來的問題得到處理,兩個人還新增一次甜蜜的互動……。
聰明的觀眾可能會問:「為什麼聖經說話模式的發語詞幾乎都是從”我”開始呢?是巧合嗎?」其實答案很簡單,不是巧合,而是邏輯!
因為天父上帝賜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而每個人自由意志所能管轄的範圍也僅限於自己,也就是我們最多就是知道自己真的在想什麼!
反過來說,當我們在跟別人溝通時,如果說出的第一句話是:「”你”老是…」、「”你”總是…」、「”你”都…」、、、,那麼我們就是侵入了別人的自由意志範圍,別人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反擊,目的是想要保護他自己的管轄範圍;
容我舉個例子說明,每個人的自由意志所管轄的範圍,其實就像是每個國家的領空,是專屬的也是不容侵犯的。當領空有他國的飛行物入侵時,該國的戰鬥機一定會立即升空,目的是要立刻將該飛行物驅逐出境,甚至於是發射飛彈將它擊落…;換句話說,侵入他國領空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很可能會引發一場戰爭!所以當我們在跟別人溝通時,如果脫口說出的第一句話是:「”你”老是…」、「”你”總是…」、「”你”都…」、、、,那麼我們就是侵入了別人的領空,於是別人會反擊、會發射飛彈就是理所當然的事,而一場戰爭就難以避免了。
相反地,當我們在跟別人溝通時,說出的第一句話是”我”開頭的句子,那麼我們就等同於是打電話、發電報、寫電子郵件……,試圖將我們的想法、看法、感想、感受傳遞給對方,於是雙方才可能進行接下來的溝通。
如果主要照顧者已經按照正確模式跟其他間接照顧者溝通,卻得不到正面的回應,那就表示問題不單純,這時候就需要按照雅各書 1:19的教導:【你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這意味著「照顧工作的分配」只是「冰山的一角」,接下來主要照顧者必須藉著【快快的聽】(認真聽、仔細想),找出「冰山的主體」(雙方過去的心結),才有可能「完整地」解決問題,而這樣的過程必須花時間、有耐心……,於是「快樂門診」可以派上用場。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