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又最容易說明的例子便是每日10點左右,護理師的治療工作告一個段落時,同仁便會等待韋醫師在病房床位旋轉台上的註記,韋醫師會標明今日預計出院的名單,也會標示當天預計入院的名單。
當同仁看到今天預計入出院的病人數後,便開始彼此討論、分配工作,每一位護理師依照自己的工作區域及能力來調整負責接幾位新病人。同仁們不但可以適當地調整上班人力,也能互相幫忙,讓工作氣氛和士氣能大大提升。這樣的模式,非常符合這幾年護理部執行的專案主題,那就是可以改善護理師延遲下班的問題。
每日早上六點多,習慣提前到院上班的韋醫師會看到大夜班的溫護理師,將夜裡所有查核到有疑慮的醫囑一一列上清單,貼在電腦桌前,目的是讓白天上班的醫師及專科護理師能清楚地知道醫囑的缺失,該說明的加以說明,該補充的立即補充。實施一陣子後,病房裡的醫師跟專科護理師似乎越來越不重視這件事,常常提示單貼了一天,卻只完成了1/2-1/3的問題。
由於原先溫護理師貼的是一張普通的便條紙,容易會讓人忽略它的重要性,於是韋醫師便想到一個法子,由身為護理長的我,製作一張制式化的表格單張叫做『醫囑提醒單』,看起來很正式,也給它一個固定的張貼位置,讓單位所有的醫師及專科護理師能明確地知道,有哪些醫囑未完成,或是對於有疑慮的醫囑部分,大家能互相提醒及修正。
當病房成立了7-8年左右,團隊成員的共識和凝聚力愈來愈好,大夥工作的氣氛及合作的默契也愈趨於成熟,總覺得應該有一些特別的活動能代表7C病房,因此從96年以來,我們幾乎每一年都會合拍一次團體照,而且只要團隊成員有異動,大夥就會召集起來重拍照片,以表示歡迎新成員的加入。記得第一次拍照時,成員裡醫師和護理師大約只有15人,而在今年1月、最近一次的忘年會的合照裡,竟多達了31人,越來越龐大的團隊成員,這不外乎也是團隊資源管理裡,守望相助精神的發揚光大吧!
自從大夥愛上拍團體照以後,只要有活動,護理師們便會一一將照片張貼在布告欄裡,因此單位內開會的地方”智慧屋”,便是大家彼此分享活動照片的地點,一大面的牆似乎不太夠用。同仁們甚至於想將照片分享給病人及家屬,於是我們用了海報紙,畫成一格一格貼相片的地方,將每一個團隊成員的獨照加上成員的職稱和名字貼上去,讓來來去去的家屬及病人能夠認識7C團隊的每一位成員。不過因為單位成員的異動頻繁,來不及讓我們更換新的海報紙,因為只要一用力撕起異動成員的相片,海報的紙面就會破損,就又必須花時間重新製作,相當令人困擾,於是我們團隊的大家長、病房主任韋醫師便找了廣告公司,幫單位製作一個能重複張貼相片的壓克力板子,是靠磁力吸附的,貼上或取下都不會破壞其完整性,於是大家張貼相片的順序,不再是硬生生的只能放在某一個位子,而是可以按著當日的心情往上放或是往下移動。當有成員加入或異動時,更能輕易的貼上或取下相片,著實讓病房生動活潑了不少!
安寧團隊當然不會只有7C的護理師及醫師,其他成員還包括個案管理師、安寧共照護理師、社工等等。這2年來,醫院成立了癌症中心,癌症個管師更多達3-4位,她們也提供癌症病患其他層面的照護,不過令人困擾的是,常常個案管理師探視了病人也提供了衛教指導,病房的護理師卻不知道,造成訊息溝通的障礙,因此在去年參與癌症品質認證之前,韋醫師提供一個很好的點子,作法是提醒個案管理師、社工師或是安寧共照護理師在探訪後,將訪視內容留下記錄、也就是寫在病程記錄單內,並於寫完紀錄完後,用常見的便利貼在病歷邊上做記號,讓醫療團隊很簡單就可以知道有人來訪視過哪位病人;在看過該段記錄後,醫師先蓋章,然後將便利貼撕下,代表一個完整的訊息溝通。一個小小的動作,不但完成雙向溝通,更輕易地達成我們所說的TRM精神。
過去12年來,病房內只有一位主治醫師,護理師只要習慣韋醫師的行事作風即可。一直到100年有第2位主治醫師加入團隊,101年更由2位增加到4位主治醫師,單位內的同仁由原先只要適應一位醫師到突然間要適應4位不同特質及個性的醫師,出現了許多磨擦、衝突。剛上任護理長的我,一方面要傾聽同仁的抱怨、一方面又要與多位主治醫師間溝通,壓力實在是很大,尤其是有一位新進C醫師的醫療處置,更是讓同仁抱怨連連。
就在10月中旬的某一天,一位病人從凌晨5-6點大夜班開始,呼吸就喘個不停,夜班護理師對病情做了判斷,也跟值班醫師做了討論,大家都認為病人應該要入住加護病房,於是大約8點左右,便將病人該放置的急救管路一一置放,也準備了心電圖監測儀,預備要轉加護病房時使用。萬萬沒想到C醫師一踏進病房後,卻是一再的猶豫、不斷地思考,遲遲不肯下達入住加護病房的指令。一直到11點左右,才將病人轉入加護病房。
在這3個小時當中,同仁承受著極大的壓力,不僅對病人束手無策乾著急,更和C醫師產生很大的衝突。情況真的很危急,不過TRM的精神很快的又在團隊內發揮了效力,因為有韋醫師負責居中協調,也協助我們邀請C醫師跟同仁開會,時間固定於每週四早上的晨會,讓我們有機會了解血液疾病的照護重點,也能有較多的時間與醫師進行案例討論,更容易明白醫師的想法。很快地,醫護雙方的摩擦不見了,護理師也能清楚地了解血液科病人的注意事項,危機變成轉機,單位同仁又成長了一次。
從100年3月開始,在長官的要求之下,7C正式向健保局申請設立6張安寧病房。在不濫用醫療資源且能完整地照顧癌末病患的醫療模式下,7C病房竟能替醫院帶來額外的收入,於是大家便開會討論該如何使用這些額外的收入。
經過一番腦力激盪,大家希望能將這筆收入運用在病患身上,因此當時的周護理長和韋醫師便向院方申請了兩位照顧服務員,每人輪12小時,在病房內協助護理人員進行非護理專業卻又重要的照護工作,例如病人清潔、翻身擺位、協助購物、病人扶助……等,有了照顧服務員的加入,護理師便能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專業性的護理。
經歷了一年多的運作、學習,照顧服務員除了照顧病人以外,還如同我們的保母一般,會協助醫師和護理師訂餐,照顧我們的飲食呢!今年,韋醫師看到病房專屬的照顧服務員運作良好,於是對病房裡其他的照顧服務員,提出一個相當獨特的做法,便是製作”守望相助”的牌子,讓這些照顧服務員兩兩成為互助單位,當其中一位必須離開bed-side時,另一位就cover她的工作,讓病患的照護不會中斷,而照護員本身也可以獲得喘息。
這件事讓我學習到,原來TRM不只可以運用在醫護同仁身上運作,更可以在非醫療團隊的成員間,帶來美好的果效。
自從101年7月接下7C護理長一職後,一連串的考驗迎面而來,第一個任務便是”癌症品質認證提升計畫”的實地評鑑。為符合實地訪查的要求,病房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已使用多年,卻沒有修改的衛教單張,重新檢視一遍。在過程中,大家發現原來單位內具有特色的衛教單張還真不少,其中『你可以不說話』、『癌症病人一定要吃東西?』等等,都是以說故事的方式,利用臨床上病人和家屬的問答、情境來製作衛教單張,不是八股的宣導,而是一張張有畫面、有人性且依照病人需求所制定的單張。更有趣的是當癌症資源中心的徐雅惠個管師看到『你可以不說話』的單張時,主動地幫我們在硬生生的文字裡加上插圖,圖片是一個嘴巴被裝上拉鍊的Q版人型,非常符合衛教單的內容。在過去,衛教的執行,似乎都是護理師的職責,現在除了個管師以外,我們的主治醫師也會三步五時地主動提供衛教單張給病人及家屬,幫我們撕下回條以方便統計,這真是很符合團隊合作的守望相助呀!
接下來第二個任務,是承接總院及國泰醫院每個月差派PGY(醫學院畢業後第一年醫師)學員到7C病房見習的任務。當初一聽到這個任務時,我非常地戒慎恐懼,認為這些PGY學員都已經是大醫生了,護理師們如何能夠向他們授課呢?但經過韋醫師、家醫科陳主任及安寧共照楊醫師共同討論後,達成具體的共識,在每個梯次為期三天的觀摩期間,我們安排了病房2位醫師、護理長、專科護理師、單位內最資深的溫護理師、安寧居家及安寧共照護理師輪番上陣為學員說明及上課,我們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將安寧療護的特色,安寧推廣的理念,一一由不同屬性及特質的成員來做說明,而不是一個人唱獨角戲,這又是一次TRM精神的展現,而且還是跨科別的喔!更難得的是,PGY學員們都很認真學習,還把心得跟我們分享,我們也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刊登在『曠野中的道路』裡面。
自從9C開病房後,單位內不斷有一些人事異動及氣氛低迷的情況。剛到職才3-5個月的學妹常常未進入狀況,因此發生許多的異常事件,連累了一批中生代的同仁們。在極大的壓力下,這些中生代的同仁們將怒氣發到我頭上,口氣和態度讓我有些招架不住,使得我也想動怒、生氣。就在這樣的危機中,我卻看到她們窩心、體貼的一面。
3月初我值班的晚上,小夜班非常的忙碌,病人的狀況不斷,其中一位資深學姊的病人突然間呼吸喘、血氧濃度一直下降,家屬在旁緊張的不得了,又不知該不該急救CPR,主護護理師已經快分身乏術時,我看到晚班的中生代周護理師,主動協助學姊安撫病人及其家屬的情緒,好讓學姊可以盡快聯絡醫師並進行醫療處置,當時我真的好感動,同仁們互相幫忙,適時的提供協助,不但讓工作進行得更順利,也看到團隊間的同心協力,TRM真是無時無刻地在7C病房內運作呢!
這篇文章PO出後,也有許多同仁留下感想或評論:
韋至信醫師:TRM的實例,在7C病房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絕不僅侷限於文章中所提到的。
護理師C君:每天晨會會運用TRM的觀念討論個案,讓學妹學習到新東西,照顧病人的主護也可以趁機把困難的地方提出來,大家一起學習成長。
護理師W君:單位內施行並落實TRM已經很多年了,近年來更用文字記錄著執行的過程和內容。我認為當中最重要的是,在上位者能包容,在下位者敢挑戰,這樣才能讓團隊更進步。在此向韋醫師、陳醫師、如芬、護理長說聲”sorry”,謝謝你們容許我的沒大沒小。
韋至信醫師:在7C的團隊中,資深同仁的付出有些部分是大家看得見的,但更寶貴的是有更多事情是大家都看不見,而只有上帝才知道的。這一部份我會禱告求上帝,特別紀念並報答那些看不見的用心,像是桂燕就是很好的例子。
護理師L君:我們的團隊中,一直有在運用TRM。多年來,當我們在回想某件事或某個病人時,會赫然發現原來那就是TRM的實例,例如”監視器下的安寧照顧”裡,如果不是整個團隊運作得宜、互相提醒、切實交班,事情恐怕不會順利落幕。在TRM中,每個人都重要,我以身為此團隊的一份子為榮。
腫瘤科C醫師:在7C這裡,每個人都很敢”說”,因為說得明白,才會讓事情有輕重之分。歡迎大家多問、多提醒,事情出錯的機會就會降低。
護理師H君:在102年二月初,我參加了一個”深耕合約醫院關係”的會議,當中有一堂課是安寧照顧基金會的大老上的,主題是”臨床上預立醫療自主計畫的推動與落實”,其中強調急救意願的表達、預立醫療自主計畫的紀錄、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也說明了推動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所以基金會打算要出版一本手冊來宣導。我聽了一下手冊的內容,發現跟我們的”傳愛家書”幾乎一模一樣。原來我們已經用了多年的工具書,基金會現在才想要印製。由此再一次證明,我們是一個進步的團隊,很棒吧!
護理長林雅卿:TRM的文章有許多回應,我應該要繼續認真寫作。三月初,病房竟然一再地出現異常事件,例如藥物忘了給、pump設定錯誤、該聯絡藥師配藥也未聯絡……,好像團隊出了問題。我想大家應該要繼續發揮TRM的精神,將應注意而未注意的事情提出來,才能減少錯誤,讓團隊更進步。
……………………
當我有機會重新再讀一次這篇文章,發現企管手法的TRM其實就是醫護溝通的實用版或升級版。這樣的溝通,不僅可以提昇效率、減少異常事件的發生、促進團隊成員的彼此了解、還可以為彼此加油打氣……,好處真多呢!
讀完上述文章的內容,我想到【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這個出自聖經箴言3:27的金句從民國88年12 月25日7C腫瘤暨安寧病房開幕後,就一直掛在正對護理站的牆面上,它一直是我拿來勉勵醫護人員應該要好好照顧癌症病患的座右銘,不過我也可以對它有個新的詮釋,那就是既然上帝賜給我聰明智慧,能夠明白許多醫學上重要的原理,所以我沒有推辭、也沒有藏私,我認真地把這些好東西教導給應得的人,包括住院醫師、護理師、專科護理師(醫師助理)、個管師、臨床心理師、PGY學員、湖口仁慈醫院的安寧照顧團隊……,這也算是一種以身作則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