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是最簡單的(二)(逃避死亡的方法)

分享這篇文章:

病人和家屬會用“逃避問題”的方式來面對死亡,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不過在醫院裡工作的護理師,甚至於是在癌症病房或是在安寧病房工作的護理師,也會不自覺地逃避死亡議題喔,我先跟網友們分享一篇文章,題目是「逃避死亡的方法」:

101年12月11日星期二早上的安寧個案討論會如往常舉行,這次討論的主角是一位81歲的老媽媽L女士。她在半年前開始出現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腹脹腹痛的現象,先是在診所看,接著是在一家區域醫院看,做了許多檢查,包括大腸鏡、超音波、電腦斷層,最後被診斷為多發性肝腫瘤,懷疑是血管性惡性肉瘤。L女士於11/28被家屬送來本院急診,原因是意識不清、全身黃膽。醫療團隊評估後,確認她已經來日無多,立即將她收治到7C的安寧病房。

醫師曾經嘗試要用一些方法來處理L女士的肝昏迷,不過效果不佳,而且家屬也不希望病人再受折磨,因此醫師提供緩和醫療,打一些點滴並給予疼痛控制。老媽媽有好幾位子女,常常都會來病房探視,表達關心。

我原先以為老媽媽從此不會再醒來、很快就會過世,沒想到幾天後,L女士的意識恢復了一些,對兒女們的叫喚有所回應,我以為L女士的兒女們都會很高興,都會珍惜最後相處的時光,沒想到一、兩天後,家屬們透過一位醫院的同事來跟照顧老媽媽的專科護理師Ms鄭詢問病情。

這位受委託的同事問了許多問題,包括她為什麼會水腫、是不是點滴打太多、可不可以不要打點滴……,Ms鄭逐一回答,可是這位同事還是一直問,最後Ms鄭有點不耐地問她說:「你是不是想問為什麼L女士為什麼會活這麼久、到底她還可以撐多久……?」這位同事尷尬地表示,其實是家屬拜託她來問的,因為家屬詢問這樣的問題似乎很不孝,可是他們內心壓力又很大,因此拜託她來問。

明白個案的病程後,我說:「或許有人會指責老媽媽的家屬很不孝,竟然問這樣的問題!其實我覺得這跟孝不孝順無關,最深層的解釋是家屬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死亡的議題,問上述的問題其實只是表示他們的壓力很大,因此想知道壓力何時才會消失,所以跟孝不孝順其實是無關的。」

在經常要面對死亡議題的醫療體系內,其實大家都有逃避的方法。我先起個頭,例如台北某個醫學中心的安寧病房裡,當病人無法進食時,醫療團隊會常規地提供全靜脈營養注射,其實說穿了就是在逃避死亡的議題,因為沒有任何一篇文獻報告顯示為癌末病患施打全靜脈營養注射,會延長病人的存活。

另一些安寧病房裡,護理師們專注於提供各式各樣的舒適護理,包括高級的機械洗澡、溫柔的足部護理、精油芳香療法……,表面上看起來是把病人照顧的無微不至,但說穿了,其實很可能是護理師們不想面對死亡的議題,因此把大家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些護理工作上。

接下來我詢問每位護理師,看大家都習慣用哪些方法來逃避?我首先問護理長L君,她說:「以前在病房工作時,病人狀況很差、快死掉時,我會不斷地幫病人量測生命徵象,包括心跳、血壓,後來還可以加上氧氣飽和度的監測,藉此來逃避面對死亡的壓力。」

我接著問負責安寧居家護理和化療室的護理師H君,她說:「我會轉移話題,還記得有一位五十多歲的乳癌末期病患T女士,她是韋醫師的病人。有一次在化療室,她問我說:『剛剛在門診時,韋醫師跟我說,我的病況很嚴重,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這是什麼意思呢?』我當然知道韋醫師是在告訴她死亡即將來到,可是我卻立刻轉移話題,我竟然跟她說:『妳的點滴有問題,我來幫妳處理一下!』」

第二位護理師說:「面對病患快死亡時,我會把自己弄得很忙、很忙,好像有做不完的護理工作,目的是讓家屬看到我實在是很忙、很忙,所以就會不好意思來找我討論死亡的問題。」

第三位護理師說:「我可能會把有關死亡的問題丟還給家屬,反問他(她)為何會哭泣、難過、捨不得……。」

第四位護理師說:「我通常是運用理性的臉孔來逃避,我會教導家屬或跟她們討論,當病人出現什麼徵象時是如何如何、出現另一種徵象時又是如何如何……。」一位專科護理師很誠實地說:「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跟家屬說:『我幫你找醫師!』避免自己進入尷尬、困窘的情境。」

我立刻提高聲調並笑著回說:「原來如此,難怪醫師都不願意待在護理站,因為都會被你們拿來當擋箭牌!」大家都笑了!

我補充說:「大家要不要猜一下,社工人員又是如何逃避死亡議題呢?」有好幾位護理師立刻說:「辦活動呀,看是要藝人參訪還是要歌手演唱!」我接著說:「還有很多,例如辦什麼麻將大賽、繪畫比賽、寫卡片比賽、照相比賽、徵文比賽……,太多了。」

會後,另一位專科護理師說:「以前看過幾次,癌末病患的病情危急、快要死掉時,護理師們多次跟病患的主治醫師報告,可是主治醫師只願意坐在護理站做口頭的裁示,要專科護理師如何、如何做,但是他就是不願意去 bed-side看病人,當時我們都好生氣,心裡暗罵為何主治醫師都不願意去看臨終的病人,真是XXXXX,現在想起來,我終於明白了,其實主治醫師也跟護理師一樣,不知道如何面對死亡的議題,因此運用最原始、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逃避”囉!」

以上的討論顯示護理師們、醫師們、社工師們拿來逃避死亡議題的方法有很多,林林總總,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四個字,那就是『浪費時間』!

把癌末病人可以拿來預備善終的時間都浪費掉了,直到病患嚥下最後一口氣,大家才會鬆了一口氣。

當然,一段時間後,大家心理上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後悔,後悔當初沒有如何、如何……。這種情形和癌症病患及家屬的心路歷程,其實是一模一樣的。以前我曾經探討過病人、家屬、醫師逃避死亡的種種情形,今天竟然發現其實為數眾多的護理人員也是一模一樣,所以大家以後也不必把矛頭都指向醫師了,都說是因為醫師不願意詳細說明病情、不願意談論臨終急救的問題……,才會讓病患得不到善終,其實醫師也跟大家一樣,不知道如何處理死亡的議題,因此想辦法逃避,其實並沒有更可惡。

如果我們願意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這個問題很嚴重也很荒謬,我們不會派一個不會游泳的人去搶救一位正在溺水的人、我們不會派一個不知道微積分是什麼的人去教另一個人認識微積分、我們不會派一位不懂得拉小提琴的人去教另一個人如何拉小提琴……,可是我們卻要求那些自己也搞不清楚什麼是死亡的醫護人員去教導、協助病家如何處理死亡、面對死亡;結果會如何,我想大家閉著眼睛都猜得出來,很荒謬吧!沒錯,這就是實況,也是現況。

怎麼辦呢?我是一位基督徒,我習慣從聖經中找答案,希伯來書九章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沒錯,死亡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但約翰福音十三章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我用這樣的應許來面對我自己的生命終點,我也用同樣的方式來幫助我的病人和家屬來面對死亡的議題。

寫到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大家可以選擇跟我一樣,接受上帝的救贖而能突破死亡,並運用聖經中的真理來解決天、人、我、物四個面向的問題,走完靈性照護四階段,最後得到善終。

當然你也可以不同意我的推薦,甚至是嗤之以鼻。如果是後者,為了避免上述荒謬的場景天天上演,你必須很認真、很努力地去找出自己面對死亡的方法。在找出答案之前,當你必須面對臨終病患時,所能做的幫助就只能單單侷限在安寧緩和醫療大師Dr. Dame Cicely Saunders所說的「Being(同在/陪伴)」。你只能保持沈默,什麼都不能說,否則就會扣分。當然,當你願意「Being」而不是亂說話時,對方也會感受到你的關心、疼愛,這個部分是會加分的。

文章登出後,許多同事發表感想或評論:

護理師S君:雖然死亡是人人都必經的一個過程,但我常常選擇沈默、逃避,也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詢問,原因是我會害怕未知的事物。

護理師G君:討論死亡是大家所忌諱的,但我在安寧病房看到生命的脆弱,明天會如何沒人知道,所以我覺得珍惜當下、愛要說出口是很重要的功課。

護理長L君:面對死亡和討論死亡都是很困難的議題,讓人無法正視,只能靠自己不斷地學習,並試著了解上帝要教導我們的重點,我們才能真正幫助臨終的病人。

護理師Y君:醫護人員面對死亡時會不知所措,因此會用許多方式來減少焦慮,不過這些方法對病人而言似乎都沒幫助,就像是韋醫師所說的”浪費時間”。我想,要正向地面對死亡是需要許多經驗的累積,還有不斷地學習的。

護理師H君:當我們不知所措時,”轉移注意力”是一件馬上就可以做的事。以前上過一堂課,是安寧協會所舉辦有關靈性的課程,有位老師教大家在面對困境時,可以運用”轉念”的技巧,來減少自己的焦慮不安,當時我心裡的OS是”轉念就是轉移注意力,只是比較好聽吧”!我認為,面對死亡是人生中最大的課題,絕不是轉移注意力,或是逃避問題可以解決的。

護理師CH君:面對死亡時,每個人的反應不同,”逃避”確實是一種自我防衛機轉,可以讓自己暫時不用去面對親人即將死亡所帶來的焦慮不安。

腫瘤科C醫師:當病人問:「我是不是病得很重,好不了了?」其實他們是在試探你是否誠實可信,你可以回答:「是的,你的病不會好了。」如果真的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千萬不要說些善意的謊言,那樣會帶來不信任。我會說實話,雖然不好聽,但至少病人不會覺得我是在欺騙他。

護理師W君 :給病人建議,教導他運用四道人生的方法,進行天、人、我、物四面向的關係修復,並不是太難。不過如果是面對自己的家人,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護理師C君:和病家談到死亡問題時,有時真會讓我不知所措,於是想要轉移話題,但這並不是好的方法。現在我知道,不知道該如做時,我可以閉嘴,安靜陪伴、傾聽,這樣比逃避問題或亂說話來得好。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