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斯汀格理論(下)(源自於聖經)

分享這篇文章:

當我回顧過上述理論後,我私底下找到砧板師傅,我對他表示,最近兩週內,食材的叫貨出了三次錯誤,如果是我來擔任砧板師傅,三件錯誤同樣發生,我的回應做法會是依據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這樣,你們就不至於受上帝的審判(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或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食材叫多了,就承認叫多了)、(查核存量不仔細,就承認不仔細)、(忘了叫某樣食材,就承認忘了叫)……

當老闆娘質疑蛤蠣的數量叫太多時,我會回答:「很抱歉,我確實忽略了隔天店裡休息不營業,再隔天蛤蠣就會變成B級品,我會記住這次的失誤。」

而不是如同你先前回答說:「顧客點菜不一定,說不定店休隔天會有很多人點” 蛤蠣湯”……」

 

當老闆娘質問為何冰箱裡還有一大包牡蠣,隔天卻又叫了一大包牡蠣時,我會回答:「很抱歉,昨晚在填寫叫菜單時,我沒有仔細查驗冰箱的每個角落,因此沒看到還有一大包牡蠣,我會注意,下一次不會再犯!」

而不是如同你先前回答說:「外籍助理不知道把牡蠣隨便藏在哪裡,我打開冰箱沒看到呀!」

 

當老闆娘質問為何臨時要叫高麗菜時,我會回答:「很抱歉,昨晚在填寫叫菜單時,因為被其他事情打斷,所以忘了填上高麗菜。今天早上想要補救,所以臨時提出採買,造成老闆娘的麻煩,我很抱歉,我會改進。」

而不是如同你先前對老闆娘說:「今天早上,我想要讓餐廳的各種青菜的貨源都很充足,所以才會臨時叫高麗菜,我這樣做都是為餐廳好呀…」

接下來,我問砧板師傅:「如果角色互換,今天你是老闆娘,面對上述三件錯誤,砧板師傅都如同我所說的來回答你,你有沒有可能不去罰扣砧板師傅的績效獎金呢?」

砧板師傅仔細地想了一下,回答說:「確實有可能!」

 

再接下來,令我驚訝的是,砧板師傅C君很誠懇地反問我:「阿信,出了錯,真的可以那樣回答嗎?」

於是我面帶微笑地說:「從小到大,我們社會給你的教導就是先聲奪人、死不認錯、牽拖怪罪……,不過那些方式不僅無助於解決人際衝突,還會產生更多糾紛(就像是費斯汀格法則裡的另外90%),我相信你應該有過許多慘痛的體驗。

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說明書,所以針對這類的人際衝突,我建議你好好運用【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的模式,雖然叫菜錯誤仍然可能發生(費斯汀格法則裡的10%),不過當你按照聖經的心態而做出適當的言行後,你將可以改變許多事情的後果(費斯汀格法則裡的另外90%),這不是很棒嗎!」

文章寫到這裡,我突然發現聖經的教導,也可以回過頭來應用在費斯汀格所舉的例子裡,當K君發現兒子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時,K君先按照雅各書 1:19的教導:【你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他先仔細地聽了太太跟兒子的陳述,一定會明白沒有人會”故意”弄壞他心愛的手錶……。

既然不是”故意”,那就是”意外”,接下來就按照【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既然摔壞的錶可以拿去修理,兒子也不是故意的,那就對兒子說:「手錶摔壞了,我可以拿去修理。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沒關係!」如此一來,兒子不僅不會太內疚,還會打從心裡尊敬這位父親。

K君還可以對妻子說:「謝謝妳的好意,妳把我的手錶從洗臉台移到餐桌上避免沾到水,雖然後來手錶摔壞了,我覺得很心疼,不過還是謝謝妳!」我相信接下來,妻子不僅會很樂意地用言語或行動來安慰K君,還會打從心裡敬重這位丈夫。

 

我更聯想到費斯汀格強調,「雖然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你卻可以掌握自己的心態與行為而決定剩餘的90%!」這句話跟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1905-1997)的名言:「人們在面對負面刺激與產生反應中間,是有時間差的,而這段時間就足以讓人思考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做回應,而回應的方式通常就代表著我們的成熟度……」,兩句話在本質上幾乎是相同的。

他們兩位都在提醒我們,當我們遇到負面事件(刺激)的時候,記得要盡量拉長反應的時間,這樣才會有餘裕加以思考並拿出正確的態度,來面對(處理)問題。

當我再深入思考,發現不管是Festinger 還是Viktor Frankl的話,其實都是在闡述聖經在雅各書 1:19的教導:【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當一個人面對衝突或負面刺激時,要求自己【快快的聽】,他其實就是強迫自己不要說話並且冷靜下來,接下來,他除了可以仔細環顧衝突或事件的來龍去脈,還可以知道自己當下是處在何種情緒之中……;經過了上述的緩衝,一個人的理性就容易站出來,接下來就比較容易說出合宜的話,做出合理的事!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夠明白並熟練上述聖經的教導,他就會是一個既符合費斯汀格法則的人,也會是符合維克多·弗蘭克名言的人!換句話說,他會是個「成熟」的人,他能夠了解、引導「情緒」,可以掌握「剩餘的90%」,而不會讓「情緒」給綁架了!

如果有認真的網友把文章讀到這裡,我倒是提出一個問題,究竟是把上述費斯汀格法則或是維克多·弗蘭克的名言記住比較容易,還是把【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記住比較容易呢?如果你的答案是後者,那麼我誠摯地歡迎你跟我一起來認識聖經,學習並操練 simple and effective 的溝通法則!

全文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