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8月8日早上去到餐廳沒多久,老闆娘N君就對我表示,負責進用各種食材的砧板師傅又出包了,原因是前一晚的叫貨單上沒有勾選要進高麗菜,沒想到當天早上九點多,砧板師傅卻跟她表示高麗菜可能不夠用,使得她必須立刻跑一趟市場採買……。
類似這樣的出包,最近兩週已經發生兩次,包括在某一次店休前一天(並非假日),砧板師傅叫了大量的蛤蠣,導致第三天存量過多,必須將新鮮度已經成為B級品的蛤蠣做成員工餐……;第二次則是某個星期天生意很好,當天早上砧板師傅叫了三大包牡蠣,當天用掉了兩包還剩一大包,結果在填寫隔天的叫菜單時,砧板師傅沒有仔細查核冰箱裡還有一大包,又再叫了一大包,等星期一早上貨到之後,外籍助理才知會老闆娘原來冰箱裡還有一大包……。
因著上述接二連三的出錯,於是老闆娘N君表示等一下在吃員工餐時,她會公開地告知砧板師傅,要罰扣他當月的績效獎金點數一點作為警惕,我則是同意她的作法。
吃過員工餐後不久,我看到砧板師傅去找老闆娘,我聽到他說:「昨天晚上原本想要叫高麗菜,不過其他青菜的庫存還很多,因此就沒有叫。今天早上,我想要讓餐廳的各種青菜的貨源都很充足,所以才會臨時叫高麗菜……,我這樣做都是為餐廳好呀,怎麼反而會被扣績效點數呢?我覺得很不服氣……」
老闆娘回應他:「你的那些用心,如果是發生在昨晚叫菜時,或是你昨晚有跟我討論…,那麼我會肯定、稱讚你,不過當你事後講出那些話,就會讓人覺得你是在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
看過上面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我聯想到費斯汀格法則。該法則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的一個很出名的判斷:「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他舉了下列例子:K君早上起床後洗漱時,隨手將自己高檔手錶放在洗臉台邊,妻子怕被水淋濕了,就隨手拿過去放在餐桌上。兒子起床後到餐桌上拿麵包時,不小心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
K君疼愛手錶,於是就揍了兒子的屁股揍了一頓,接著繃著臉罵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氣,說是怕水把手錶打濕……,K君說他的手錶是防水的,於是二人猛烈地鬥嘴起來。
一氣之下,K君早餐也沒有吃,直接開車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時突然想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轉回家。可是家中沒人,妻子上班去了,兒子上學去了,K君鑰匙留在公文包裡,他進不了門,只好打電話向妻子要鑰匙。
妻子慌慌張張地趕回家時,撞翻了路邊水果攤,攤主拉住她不讓她走,要她賠償,她不得不賠了一筆錢才擺脫。
待拿到公文包後,K君已經遲到了15分鐘,挨了上司一頓嚴厲批評,K君的心情壞到了極點。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當月全勤獎金;兒子當天參加棒球賽,原本奪冠有望,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上述事件中,手錶摔壞是其中的10%,後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由於K君沒有適當地掌控那90%,才導致了這一天成為“悲慘的一天”。
試想,K君在那10%產生後,假如他換一種反應,比如他安慰兒子說:「不要緊,手錶摔壞了並不是非常嚴重的事,我拿去修理就好了!」如此一來,兒子不會太內疚,妻子不會覺得”好心沒好報”, K君本身的心情也能維持平穩,那麼隨後許多悲慘的事件就不會接連發生了!
藉著上述例子,費斯汀格強調,雖然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你卻可以掌握自己的心態與行為而決定剩餘的90%!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