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是有關護理工作的第四篇美好見證,標題是「久違的兩顆心」,作者也是黃百后護理師,以下是內容:C先生因為罹患胃癌末期而住進安寧病房。在我們照護C先生的過程中,C太太告訴我們,她先生的個性很外向、很勇於嘗試各種新嗜好、喜歡過著多采多姿的生活。
她說:「我老公啊!以前身體健康的時候,很愛去野外打獵,也很喜歡打撞球,還去學習高爾夫球呢!許多時下流行的活動,我老公幾乎都有涉獵,一點也不輸年輕人耶!」C先生擁有讓人羨慕的家庭,孩子們個個成就非凡且孝順乖巧,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極棒的家庭,沒有可挑剔的事情。
C先生沒有在安寧病房住很久,隨著病情的急遽惡化,他表示想返家休養,於是原治療團隊轉介安寧居家,為他進行居家照護計畫。
第一次家訪時,C先生的小女兒跟我說:「我們現在只希望爸爸能不要痛苦,平順地離開這個世界。」
當我聽到最熟悉且最困難的目標「善終」二字時,我向C小姐再次確認:「你們的意思是希望爸爸能善終嗎?」
C小姐說:「是的。」
我一邊點頭一邊說:「那你們知道什麼是善終嗎?」
C小姐說:「就是沒有掙扎、沒有痛苦地死去。」
我開始進行一貫的解說,好幫助她明白善終的意思,並且告訴她:「善終不是會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是要經過一番努力才可以擁有的。假設死亡是另一個旅程,我們是不是要做點準備,就像準備行李一樣!我們總不希望家裡一團亂,像逃難一般地展開行程,妳說是嗎?」
C小姐輕輕地回應說:「好像有一點難,我們會加油。」
第一次的家訪,就在平靜的氣氛下結束,離去前我留下了兩本
《傳愛家書》,請一家人好好閱讀,以便日後進行討論。
到了第三次家訪時,C小姐告訴我說:「韋醫師開立口服化療藥(Ufur)給爸爸吃,可是爸爸一吃藥精神就變差,我們不希望如此。
反正爸爸也沒什麼不舒服,我們全家商量後就停藥了。」
我心裡覺得有些奇怪,便問她說:「我感覺到你們似乎不像一般家屬,會期待抗癌藥能產生一些藥效,是不是你們曾有不愉快的經驗,導致你們連試都不想試?」
C先生的兒子及女兒開始掉眼淚……。
C先生的兒子說:「前幾年,大妹因為食慾差、胃脹不舒服,
去檢查才發現已經是胃癌末期,從開刀到離世不到半年,我們全家人都措手不及。大妹還來不及交代許多事、我們還有很多的話還沒說……。大妹的過世對我們來說,是個無比沉重的打擊,爸爸的情緒到現在都還無法平復……。」
我心想:「果然是有過不愉快的經驗!」於是我沉默地傾聽家屬的心情故事,選擇尊重他們的決定,並在返院後告知韋醫師家屬的決定。
經過幾次家訪,C小姐說:「爸爸已經有交代一些後事,包括儀式、相片、火葬,及骨灰擺放處。」
我再次覺得有些怪怪的,家屬對於《傳愛家書》的提醒,似乎不是很了解,他們只把重點放在辦理後事。
我說:「你們很用心在預備後事很好(先肯定家屬的努力),但是如果你們要展開另一段旅程,只有準備好行李是不夠的,應該也要準備好身心靈的狀態,才能旅途愉快。」
我開始談及天、人、我、物的四層關係,當我說到必須「與人恢復關係、彼此饒恕」時,C小姐突然說:「爸爸這輩子有一個無法原諒的重要親人,那就是我姊夫!原本他們感情非常好,甚至比他兒子還親,但是由於姊姊走得太快了,以至於爸爸認定是姊夫沒有好好照顧姊姊,才導致姊姊那麼早就過世。其實我們心知肚明,這並不是姊夫的錯,也沒怪他,但是爸爸非常不諒解他。」
我問她說:「你姊夫或其他家人是否曾試著要澄清此事,恢復關係呢?」
C小姐回答我:「姊夫剛開始一直來找爸爸,希望能跟他談談;
但爸爸不准他進家門,並且對所有要談及此事的家人翻臉,還生氣地放話說:『你們大家同情他,那誰來可憐我早死的女兒呢?』」
原來,C先生是藉由怨恨女婿的方式,來強烈表達對女兒的愛及不捨。
我說:「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讓他們重修舊好好嗎?」
C小姐點頭說:「好!我們全家都會配合。」
過了一個星期,C小姐告訴我:「我想到了,可以利用母親節家人團聚時,請姊夫回來家中聚餐,趁此機會幫助他們和好。」
我說:「這個提議很好,但是你們要先設計一下喔!一個不小心可能會擦槍走火,上演惱羞成怒的戲碼。」
C小姐也很同意:「我找姊姊的大兒子及媳婦一起來,爸爸很疼那個外孫,一定不好意思當面給姊夫難看。」
我說:「這樣子很好,我覺得你們可以先和您的父親提一下,告訴他母親節妳要邀請這些人到家中聚餐,這樣可以讓您的父親先有一點心理準備。」
在母親節過後的家訪,我帶著非常興奮、想知道結果如何的心情,來到C家。
C小姐很欣慰地表示:「爸爸在我們大家的見證下,終於與姊夫和好,我們還一起拍照留念喔!」我看了他們拍的合照,非常感動,眼淚在眼眶中不停打轉。
回顧這個陪伴、探訪的過程,我想,「實話實說」還是最好的溝通方式,捨不得家人的離去,還是要誠實地說出來,千萬不要像C先生用「仇恨另一個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捨,因為這樣很危險、也很不健康、自己和對方也都會很痛苦。還好C先生的一家人能做出及時、正確的努力,才能讓C先生跨出善終的第一步。
………………
黃百后護理師藉著她的基督信仰,把握機會幫助老先生和女婿重回和睦的關係,我相信這也是超過絕大多數醫師的傳統認知,同時讓我想起聖經在馬太福音5:9的教導:【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