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外的愛心

分享這篇文章:

「快樂門診」開設後,108年1月13日,一位基督徒網友C君傳來:「有一位朋友最近因為肺癌復發,心情不好…,我不曉得要如何協助她,他先生很著急,我是否可以推薦她至你的快樂門診?」我回應:「非常歡迎」

C君:「這位患者是我傳福音的對象,我邀請她來教會很多次,也邀請她來我家,我有跟她提過我自己的見證。」

我:「那我們就接力傳福音。」

C君:「我這兩天跟她聯繫,我想辦法載她去…」

我:「只要她願意來,我就能幫助她。我們分工合作,妳負責邀約,我負責讓她過得更快樂。」

 

108年1月18日,C君傳來:「上週我們對話完,我就開始進行邀約,直到昨天有了變化。一開始朋友的先生誤以為我要介紹其他肺癌醫師……,這部份我有說明。昨天我再度和她先生聯繫,先生說她太太不想再看任何醫生了……;

我當然會沮喪,可是想想最難的功課就是搶救靈魂,我想我還是會不間斷的為所有站在福音門口的朋友禱告,神幾時替他們開門我不知道,我只能盡自己的力量撒種,其他的交給神了。最後,謝謝您的支持,若這中間她有想通了要看門診,我再幫她掛號,謝謝。」

………………

經過上述對話,我對C君覺得疼惜、不捨……,對她的朋友覺得同理、接納。

 

我的感受從何而起呢?先從她的朋友(肺癌復發)談起吧。罹患癌症的漫長過程中,病患的心情通常是處在「鐘擺的兩端」,當各方面都順利時,病人會希望癌症能根治,從此過著無病、健康的好日子(鐘擺的一端);

當病程不順利、癌症復發時,病人容易萬念俱灰,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了(鐘擺的另一端)。

大家都看得出來,鐘擺不管是在哪一端,其實離核心一樣遠,而問題的核心是聖經在希伯來書9:27所說的:【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

所以,如果C君的朋友願意來找我,我會教導她認識問題的核心「其實每個人,不管是somebody還是nobody、不管是old 還是 young……,隨時都會(可能)死亡,報紙上天天都有…」,我會仔細地跟她說明何謂「善終的SOP」,鼓勵她把握時間建立或修復天、人、我、物四種面向的關係(如附圖),以致於當終點來臨時,她的靈魂可以突破死亡,同時善終的分數很高。

對於基督徒C君,我對覺得疼惜、不捨……,因為她想要把福音傳給朋友,希望她的靈魂可以得救、可以突破死亡……,這是非常良善的動機,因為聖經在約翰福音3:16確實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如此良善的動機,卻被朋友「拒絕」,這真是情何以堪!舉個例子,某甲廚藝高超,煮了一桌滿漢全席,打算免費地邀朋友來吃,不過朋友卻「say no !」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其實聖經裡面有正確的解答,大多數人以為愛一個人就是討他的歡心,或是避免他犯錯、受苦……,其實聖經對什麼是”愛”有嚴謹的定義,真正的”愛”是從尊重對方的「自由意志」開始的,特別是當對方做出不合你的期待、違反你的價值觀、甚至是做出違反聖經原則的決定時才開始的,因為歌林多前書十三章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驕傲),不做害羞(魯莽)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具體步驟如下: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忍耐朋友逃避問題(拒絕)的言行,而自己卻願意繼續和顏悅色地對待她……

【愛是不嫉妒】:沒有拿朋友跟自己或任何人比較,ie 我的生活中,從來沒有人這樣對待過我,憑什麼我今天要如此用心對待朋友呢?

【愛是不自誇】:沒有誇耀自己不曾或不會做出類似的言行……

【不張狂(不驕傲)】:沒有用趾高氣昂的態度來標榜自己、貶低對方……

【不做害羞(魯莽)的事】:沒有魯莽地論斷朋友很懦弱……

【不求自己的益處】:沒有在其他人面前,標榜自己是如何地關心、愛護朋友……

【不輕易發怒】:沒有輕易地就發脾氣指責朋友「不識好人心」……

【不計算人的惡】:沒有仔細計算朋友拒絕過幾次自己的好意……

【不喜歡不義】:沒有隨便就用一些社會上常見的方式對待朋友,例如冷嘲熱諷…

【只喜歡真理】:堅持用上帝的眼光、聖經的教導來對待朋友……

【凡事包容】:願意包容朋友不止一次地違反自己的期待……

【凡事相信】:相信朋友是天父上帝創造的,是尊貴的,也是有進步的可能性……

【凡事盼望】:盼望朋友能早一天明白自己的好意……

【凡事忍耐】:如果暫時還看不到朋友的改變,那就繼續忍耐……

………………

於是我回覆C君:「妳辛苦了,病人和家屬的反應,其實很「正常」,會沮喪、什麼都放棄……。

此時,妳能做或應該做的……,就是「陪伴」二字,不需要再說什麼或建議什麼……;這樣做,就是在運用「愛的真諦」(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等時候到了,上帝就會賜下【Love never fails愛是永不止息】,也就是一定會成功,意味著對方會因為妳給出「正確的愛」,她的「理性」可以恢復……,到那時候,她才可能(就可以)聽進妳良善的建議(亦即福音)。

如果以溝通的正確步驟(如附圖)來看,妳現在只要做到上面兩步驟(傾聽、了解、同理、接納)即可,暫時不要走到第三步。

對於妳而言,這是一次學習如何「愛別人」以及「溝通」的機會。」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