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店的啟示

分享這篇文章:

107年3月底,我在電視上看了一部日系電影「解憂雜貨店」,故事描述30年前,有一家專門替人消憂解惑的「浪矢雜貨店」,民眾只要在晚上把寫了煩惱的信投入鐵捲門中,隔天就可以在店旁的牛奶箱裡得到回信。

影片一開始,浪矢老闆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一位小學生,他的困擾是未來想要當個太空人,不過他會暈船,所以想要知道自己該不該堅持夢想,還是應該改變心意?老闆回答他:「你現在還小,離擔任太空人還有很長的時間,所以不必急著放棄夢想!」

第二個問題也是小學生問的,大意是如何能讓班上每位同學在考試時都拿到100分?浪矢老闆回答:「請老師出題目,內容是跟每位同學自己有關的,同學就按照自己的狀況做答,結果就會是每個人都100分!」

 

接下來,劇情來到30年後的某個夜晚,3個剛犯罪的小偷為了躲避追捕,誤打誤撞地進到已經荒廢多年的浪矢雜貨店,意外經歷了一個奇妙的夜晚,一瞬間的交匯,時空跨越30年,雜貨店再次運作,為人們消憂解惑……。

這時候出場的是署名「魚店音樂人」的年輕人,他在唸大學一年級時,迷上了「匹頭四主唱約翰藍儂」彈吉他的模樣,於是他辦理了休學,花了3年時間想要往音樂人的路前進,不過3年後,他在音樂的路上沒有任何成就,他的偶像也意外過世了,而家裡的傳統魚店因為父親的生病,需要有人繼承家業,因此「魚店音樂人」覺得很徬徨,不知道自己應該回家繼承魚店的工作,還是繼續堅持做音樂……。

再來的問題是一位年輕女子,她在某次外遇後懷了孕,內心很惶恐,不知道該墮胎,還是要把孩子生下來……,因為她覺得自己的外遇很羞恥,無法跟任何一位認識的人討論,因此她特地寫了信給「解憂雜貨店」,想要尋求諮詢……。

 

影片看到這裡,我心裡就有了疑問,浪矢老闆也不過是跟你、我一樣的凡人,他如何能替「魚店音樂人」和「外遇懷孕媽媽」提供適當的建議呢?如果他提供的建議,後來證明是錯誤的,那又該怎麼辦呢?

 

很快地,我的疑問出現在電影裡面,當浪矢老闆不幸罹患末期胰臟癌,他知道自己來日不多後,有一天他看到一則新聞,上面報導一位年輕女子載著一歲大的女兒,連人帶車掉入海裡……,由於現場沒有煞車痕跡,因此警方研判是投海自殺,而媒體上刊出那位落海女子的名字,就是先前曾經向浪矢老闆尋求諮商的外遇媽媽!

受到這則新聞的震撼,於是隔一天浪矢老闆在病床上對兒子說:「……重要的是,我當時的答覆是否正確。……我做了無數次的回答,對於那些尋求諮商的人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雖然我每次都絞盡腦汁思考後才回答,我很肯定自己從來沒有敷衍了事,不過我不知道這些回答對那些尋求諮商的人來說,是否有幫助?也許他們按照我的建議去做,反而為他們帶來了極大的不幸。當我想到這裡時,我坐立難安,再也無法輕鬆地為別人提供諮詢,所以我決定將雜貨店關了……。」

接下來的劇情是溫暖的,「魚店音樂人」繼續走音樂的路,雖然他因為為了搶救一位孤兒院的院童而葬生火窟,不過該院童的姐姐卻成了知名歌手,並且將「魚店音樂人」所做的曲目填上詞,成了電影中感人的主題曲「重生」;那位外遇媽媽所生下的女兒,在車子落海前被甩出車外而獲救,長大後藉著一些歷史資料的拼湊,才知道她媽媽並非要帶著她投海自殺,而是因為要獨自照顧女嬰,加上工作太疲累,導致精神恍惚而不慎開車落海……。

………………

看過上述電影兩遍後,我有兩個感想,首先是浪矢老闆算是一位富有愛心、常常關心別人的人,當他願意付出許多時間來回答問題時,他確實向尋求諮詢的人展現出他的愛心,這一點當然是值得我肯定、稱讚的。

其次是,浪矢老闆也不過是跟你、我一樣的凡人,他如何能為別人的重大問題提供正確、適當的建議呢?這不禁讓我想到,過去一、二十年,我幾乎天天都在為末期病人提供建議、為家屬提供諮商,甚至於在退休之後我還在臉書上提供諮詢……,我會不會有一天也落入跟浪矢老闆一樣的困惑呢?

答案是不會,因為我所提供的諮詢,並非來自我個人的意見,而是來自於聖經的教導,提摩太後書3:16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換句話說,既然人是上帝創造的,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原版說明書,所以當我用聖經作為回答諮詢的依據時,我就不會犯錯,也不會困惑,當然未來也不會後悔。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