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6月某天早上在吃員工餐時,內場的領班A大廚提到他的小兒子,前一天去竹南某家面板大廠面試,目的是要加入該公司的產學合作計劃。他提到在面試前一天,原來安排同樣是在電子相關產業工作的大兒子,能夠幫助小兒子做沙盤推演,事先想好主考官會問些什麼問題,然後把標準答案準備好,如此才容易通過面試。不過,他小兒子覺得不需要,所以就做罷了。
我回應說:你小兒子在面試前一天,就先去該公司的所在地勘查了一下,面試當天也提前了15分鐘去到該公司……,這樣的態度算是認真,應該就夠了,因為他畢竟只是一個大二的學生,公司應該不會問什麼很艱深的問題才對,只要依照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會就說會、不會就說不會)(懂就說懂、不懂就說不懂)(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應該就可以了。
沒想到A大廚用懷疑的口吻問我說:「不是有某些答案,是主考官比較想聽的,所以我兒子如果把那些答案背起來,不就更會被主考官欣賞嗎?」
聽到這裡,我心裡想起以前我妻子在政大法律系擔任助教時,每年都會辦理高三學生的推薦甄試。在口試時,學生都會被問到「為何要選擇該校法律系?」學生們幾乎都會背誦出某個名人的啟發、自己看到某個社會事件的啟示……。聽起來似乎言之成理、頭頭是道,不過感覺上就是不像學生自己的想法,比較像是補習班老師所教授出來的「罐頭答案」!
我心想,A大廚的心態似乎跟那些推甄考生的家長很類似……,於是我說:「你剛剛的問題讓我想起去年的一件事,有一位我以前帶過的醫師,他在臉書上面發表自己對於「醫院評鑑」的看法,他認為評鑑都是虛假的,不管是在準備文字資料還是實地訪查,他都被醫院長官要求要製作出、回答出「我們都有做、都做得很好」的標準答案……。因為他是一位基督徒,所以我回文提醒他,那樣的做法是違反聖經【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的教導。當時,我花了一些時間思考,究竟該怎麼說明,才能讓他容易明白聖經為何要那樣教導?
我想到四個字,那就是「角色互換」!於是我回說,如果你今天的角色不是一位受評者,而是一位評鑑委員,你花了一整天時間,去到某個醫院,你會期待聽到真話、看到真實的記錄,雖然裡面有缺點、有不夠好的地方……;還是你會想要看到不實在、外表華麗、內容造假的東西呢?因為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人性必然有共通之處,所以我相信你的回答應該會跟我一樣,那就是想要聽到真話、看到真實資料,雖然它們不完美……。
於是,我也拿同樣的問題問A大廚:「如果你是面試的主考官,你希望應試者把標準答案背出來,還是你會期待應試者表達出真實的感受呢?」
A大廚想了一下,表示應該是後者。
寫到這裡,我發現「角色互換」真是一種很simple and effective 的學習模式。我們常常在某種情境中,腦筋會打結,怎麼想都想不通,為何要這樣、為何該那樣?不過我們如果能在心裡面進行「角色互換」,那麼許多原先轉不過去的難題,就會很容易明白了。為何如此呢?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說明書,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到的是路加福音6:31:【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講得白話一點,就是角色互換。我發現我常常利用它來解決問題,我也想起我妻子曾經說,她小時候,哥哥姊姊都去上學後,家裡只剩她一個小孩,她常常一個人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自得其樂,這又是變換角色有趣之處。
前幾天,小老闆N君數落某位廚師,晚上還不到九點整,就提前離開。事後,在廚房裡,該廚師有所不平地表示,自己的清潔工作已經做完,忙碌了一個晚上也歸心似箭了,為何不能提前幾分鐘離開呢?我原本想回他說:「規定就是規定,沒什麼好說的!」不過我隨即覺得,該廚師就算不敢反駁,但內心很可能會不服氣……,於是我應用了「角色互換」的原理,我跟他說:「如果今天是老闆要求你,早上必須提前幾分鐘上班,你會覺得如何呢?所以在我們這家打卡制的餐廳裡,廚師們不可以要求事情做完,就可以提前回家,就像是做老闆的,不可以要求廚師們如果在家裡閒閒沒事做,就應該提前上班,是一樣的道理。」聽完我的說明,該廚師似乎就沒有再說東說西了。
過沒多久,A大廚感概地說,小兒子兩年前如果聽他的建議,直接去電子工廠上班,不就好了,何必去讀了科技大學,讀到二年級快完了,才發現沒有興趣,想要降轉電子科系,再加入產學合作,一面上課一面去工廠上班,為何要繞一大圈呢?最後還是去工廠上班呀!
我也是運用「角色互換」的原理跟他說:「當年你在二十歲之前,也是換了四、五個工作之後,才發現自己的特質(興趣),才決定從事廚師工作。今天,你小兒子不過是換了一次科系跟跑道,所以你可以不需要如此覺得懊惱。」聽完我的說明,A大廚的情緒似乎就沒那麼強烈了。
前幾個月,A大廚拿著手機上的訊息表示,從某一天開始,開車在路口要轉彎前,必須提前30公尺就要打方向燈,否則會罰款若干台幣;當時我心裡的OS是:「真是麻煩,政府又在搶錢了。」隔了幾天,我在路上騎著摩托車,突然左前方的一部車逐漸地向我的正前方靠過來,逼得我只好減速並提高警覺,看看它到底是要幹嘛?幾秒鐘後,我看到前方有個路口,接著那部車右轉進入了那條路,這時候我心裡的OS是:「搞什麼飛機呀,要轉彎也不會事先打一下方向燈嗎?你的方向燈是裝飾用的嗎?」剛想到這裡,心裡的另一個聲音立刻問我:「那你前幾天還振振有詞地批評那一條交通罰責!」對齁,只要角色互換,很多事就容易明白或接受了。
本文的結論是,在各式各樣的人際衝突中,聖經在路加福音6:31的教導:【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以及它所衍生出的「角色互換」,確實是很好用的溝通模式,不管是在人與人之間、政府與人民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它都有用。不過先決條件是,在衝突(溝通)中,有一方願意開始使用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