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3月下旬,一位協談過多次的案主G君傳來:「這禮拜跟先生相處挺平和的,前幾天我請先生幫我做一件小事,之後我用稍微誇張的方式謝謝先生,他很驚訝又害羞地說那沒什麼。」
我回了一個「讚!」
G君繼續說:「以前,我可能就輕輕地說謝謝而已。我覺得,好的時候都好,當有價值觀不同的事情出現時,我就需要稍微按捺自己的想法去同理先生。這個,我還在拿捏,要請韋醫師給一些tips」
我:「『好的時候』就是『增加愛的存款』」的好時機,當愛的存款增多,先生就容易聽進妻子的建議。當先生常聽、多聽來自妻子(幫助者)良善的建議(符合聖經教導而非出自個人私慾),先生就會成為「更好的亞當」……,這樣的過程就是創世紀2:18:【耶和華上帝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接下來,做妻子的也會更快樂。」
我額外加碼地教導G君:「妳除了自己做在先生身上,還可以教導孩子也做出類似的言行……,結果一定很美好。」
G君問:「教導孩子對先生表達謝意嗎?」
我:「理當如此!!!」
G君:「嗯,是!」
我:「如果你過去沒有重視此事,那麼我會責備妳,因為你違反了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G君:「嗯,以前只是謝在心裡,覺得只是跟他做錯的事打平罷了。現在知道了,要『是就說是』。」
我:「妳挖到『油礦』了,好好地在此處下工夫吧!」
G君:「好,存愛。」
我:「下次門診,我們好好討論此一議題!」
跟G君通訊結束後,我立刻想起前一天另一位案主F君傳來的:「昨晚老公下班,發現他臉色看起來很難看,不知道是怎麼了?
我先默默地觀察,後來終於發現了原因,因為他先前說了一句:『如果孩子會懂得感謝、不要討厭我就好了。』
於是我告訴我老公,這兩天,我都在教導孩子,他現在某方面進步很多,最必須要感謝的人,除了老師之外,就是爸爸了!
後來,我看到老公終於露出一點笑容……;換言之,昨晚我找到機會,肯定了先生為孩子教育的付出。
因為韋醫師的引領,我願意學習當一位先生的幫助者,所以接下來這段時間,我都要好好地幫孩子跟爸爸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當一個好的妻子兼媽媽,在孩子面前,告訴他「爸爸的辛苦」並建立他懂得感謝爸爸的習慣;在先生面前,讓先生覺得自己對孩子的付出是受到重視的、是被珍惜的……」
………………
107年2月至12月,我花了好大的力氣成立「快樂工作坊」,當時我就發現這些來參加工作坊的媽媽們,絕大多數都覺得自己全心投入家庭、照顧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應該得到先生跟其他人更多的重視!
當上述命題在媽媽們心裡成型之後,接下來共通的心理語言就是認為先生的所有作為(打拼賺錢養家、假日加班)都是『理所當然』(也就是不值得一提)的,再下來,就是一群媽媽們聚在一起,愉悅地計算自己去上過幾次親子教育課程,盡情地數落先生這裡不好、那裡不好……,於是什麼「偽單親」等等標榜媽媽自己很偉大、貶抑先生的詞彙就開始流行了……。
雖然當時我就知道此一問題很嚴重,不過為了先處理其他更嚴重的議題(例如外遇…),因此我並沒有機會處理它。
還好,在「快樂門診」中,我仍然有機會處理。前述媽媽們滿眼只看到先生的缺點,完全看不到自己沒有成為稱職的「幫助者」……,這樣的心態在聖經理有明確的教導,馬太福音7:3-5:【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至於接受先生的幫忙、妻子該不該表達謝意…,孩子食衣住行全部花費都來自辛苦賺錢的父親、孩子該不該跟爸爸說謝謝…,答案自不待言,如果沒有做,那就是違反了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如果妻子兒女對於先生的【是】,都當成理所當然、都刻意忽略,只會指責先生的【不是】,那麼我不知道還有哪一個男人會願意待在這樣的家庭!
如果妻子對於先生的【是】,都當成「打平而已」,那麼先生在妻子面前永遠都像是個欠債的人,於是先生不快樂、妻子也不快樂,結果就是「雙輸」!
因為此一問題太重要了,所以我回覆G君:「下次門診,我們好好討論此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