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5月份某一天在「快樂門診」中, 一位協談過多次的案主S君質問我:「韋醫師,你多次教導我、也在你臉書的文章中數十次提到,人際溝通裡一個最重要法則就是聖經在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所以當我心裡不高興,於是對老公說出:『你不要一直催啦!』或是『我覺得你最近都忽略我…』,我就是遵照聖經【是、就說是】,我心裡不舒服、就直接講出來……,為何你卻又不認同呢?」
老實說,受到她的質問,我心裡楞了一下下,因為從未有人問過此一問題……,不過很快地,我就找到答案了,因為人際溝通裡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則,那就是雅各書 1:19的教導:【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說話」之前,必須先【快快的聽】,意思是認真聽、仔細想…,在這裡要聽、要想的內容,不限於是對方說出的話,也包括「自己想說的話」。俗話說「三思而後行」,其實也可以衍生成「三思而後言」,道理是一樣的。
我教導S君,【快快的聽】就是我常用的冰山理論,一個人隨口說出的話(包括對方的和自己的),其實都是「冰山的一角」,而真正的動機或原因,都像是水面下「冰山的主體」,如果沒有仔細查考,是不容易弄懂的。
舉例來說,「你不要一直催啦!」是「冰山的一角」,真正的原因應該是要探討
「先生為何要來催促妳?」是不是在過去的生活中,S君曾經跟先生約好了幾點要出門,結果時間到了還出不了門,導致行程延誤,以致於後來要出門時,先生必須催促她?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根據「快樂門診」的第一條共識「一個人一輩子只能管好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自己!」S君應該先努力改變自己出門前拖拖拉拉的習慣,而非脫口講出「你不要一直催啦!」
同樣地,「我覺得你最近都忽略我…」也是「冰山的一角」,真正的原因應該是要探討「先生的態度為何消極、被動?」是不是在過去的生活中,先生工作壓力大、加上妻子忙於照顧孩子而忽略了先生的需求(包括心靈和肉體),導致先生對S君表現出冷淡……,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根據「快樂門診」的第一條共識「一個人一輩子只能管好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自己!」S君應該先努力改變自己對於先生的忽略,甚至應該先跟先生道歉,而非脫口說出「我覺得你最近都忽略我…」
聽過我的說明,S君顯得有點氣餒、不平,於是回說:「可是,我沒辦法立刻就看懂那些冰山主體呀!」
我笑著表示,這就像是練習游泳,沒有人初次下水就能游一千公尺,總是要循序漸進、不斷練習,才會越來越熟練;同樣地,想要看懂「冰山的主體」,不管是先生的或是自己的,也是需要不斷練習的。
因為S君已經協談過多次,還常常閱讀聖經,於是我表示,我是根據她的「程度」來提供個別化的指導,例如孩子在一歲多時學會自己走路,會得到肯定。不過,孩子到了五歲,必須學會自己吃飯,才會被肯定。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今天面對的是一位壓力都悶在心裡、話都不說出來的先生,當他願意說出「你不要一直催啦!」、「我覺得你最近都忽略我…」,我會肯定、稱讚他,因為他至少讓「冰山的一角」浮出水面,旁邊的人(特別是妻子)接下來才會知道如何幫助他、如何一步步地弄懂先生「冰山的主體」。
對於S君(大多數的人妻),說話原本就是她的強項,所以我的要求就會提高。換句話說,一個人的學習必須隨著年紀(程度)而加深,而非停滯不前!
我還告訴S君,聖經的內容,並非讓人拿來「自覺有理」的,而是讓人拿來檢視自己言行有何不足之處的,正如提摩太后書3:16:【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提到「自覺有理」,我聯想到一則耶穌的教導,記載在路加福音10:25-37:【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念的是怎樣呢?」
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
惟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裏,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裏去照應他。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
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他說:「是憐憫他的。」
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
我期待S君很快就能讀到、讀懂上述經文,於是她的生命就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