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11月17日,我妻子倩婷傳了一張她好友女兒的照片給我看,是個一歲多的可愛小女嬰,睡醒時吃著手指,表情很滿足。我太太補充說:「自己安慰自己」。
看過這幾個字,我聯想到網路上有人推薦一本H心理師所寫的書「看不見的傷,更痛」,內容提到:【寫給27種令人心疼的大人】
「為什麼我的人生這麼痛苦?」有時問題不在於你,而在你的原生家庭。
在愛情、婚姻、教養等關係裡,你總覺得自己愛最深、付出最多,但卻頻頻受傷嗎?或許,你就是27種令人心疼的大人之一。
當母親守著空殼婚姻→孩子成為「拯救者型」的大人。
當孩子從小照顧母親→孩子成為「和媽媽結婚」的大人。
當孩子成為父母的傳聲筒→孩子成為「掌控型」的大人。
當父母離婚→孩子成為「依賴別人卻又嫌棄別人」的大人
當孩子被迫選邊站→孩子成為「火山爆發型」的大人。
當孩子被貶低→孩子成為「情緒勒索他人」的大人。
未被好好愛的孩子→成為「在別人拒絕前,先拒絕別人」的大人。
總以爸爸意見為意見的孩子→成為「逃避情感」的大人。……
若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給你的愛是匱乏的、不足的、殘缺的、冰冷的,那麼,你終其一生,都會在他人身上不斷尋覓那一份愛,但卻會一再失落……,因為那一份愛,不是伴侶、朋友、同事可以給,那一份愛,需要你自己給予。你要把自己愛回來,你也有這份能力。
面對父母帶給我們的傷痛,H心理師認為除了別抱持受害者心態,認為是「父母讓自己無法走出來」外,她建議深度理解父母的侷限與難處,並藉由27種疼惜自己的練習,學習擁抱、肯定並欣賞自己,一如為當年的傷口輕輕上藥與包紮,我們也會擁有往前走的力量與勇氣。
………………
讀過了上面的簡介,我覺得H君想出來的理論,應該是在「理性世界」裡,非常高層的學習了,因為她並沒有教大家要責怪父母、把自己的痛苦都推給原生家庭,而是要受苦、受難的大人,「自己安慰自己」,就像照片中的小女嬰。
不過,在我所認識的基督信仰裡,卻有著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模式,那就是「全新的眼光」與「上帝的安慰(醫治)」。
如果仔細分析,我相信全世界應該找不到一個“完美的”原生家庭,不過聖經在歌林多後書5:17教導我們:【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接受了耶穌基督的救贖,進入了天父上帝的國度,他會成為一個【新造的人】,接下來他就可以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舊有的事(例如不完美的原生家庭),去詮釋過去那些令他不愉快、受傷害的事。
雖然每個人所需要的詮釋都不同(例如上述27種令人心疼的大人…),但至少有一件是共通的,那就是歌林多後書1:4所教導的:【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也就是說,某甲受了A傷害,天父上帝會先藉著某些方式安慰某甲,接下來某甲就可以去安慰同樣受到A傷害的某乙;某丙受了B傷害,天父上帝會先藉著某些方式安慰某丙,接下來某丙就可以去安慰同樣受到B傷害的某丁。
這就像是媒體上三不五時會報導,一些在孩童時期因為原生家庭出問題,而接受過”家扶中心”幫助過的孩子,長大以後就讀社工系,畢業後就把金錢和時間投注在社會福利工作上,回過頭幫助那些原生家庭出問題的孩童;我們也會看到某些店家的老闆,曾經做生意失敗而淪落到三餐不繼,後來天父上帝賜給他機會,幫助他谷底翻身開了小吃店,於是他會特別憐憫那些貧窮、飢餓的人,讓他們享用免費的食物。
不僅如此,天父上帝還具有“醫治、安慰”的能力,以賽亞書57:18說:【我看見他所行的道,也要醫治他;又要引導他,使他和那一同傷心的人再得安慰。】
瑪垃基書4:2記載:【向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你們必出來跳躍如圈裏的肥犢。】
詩篇94:19:【我心裡多憂多疑,你安慰我,就使我歡樂。】
詩篇119:50:【這話將我救活了,我在患難中,因此得安慰。】
天父上帝既然能用祂的能力創造人類,所以祂具有醫治、安慰的能力,也是合乎邏輯的。祂如同父親愛我們,祂當然很樂意醫治我們。
本文的結論是,要面對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一個人可以花很長的時間去學習「自己安慰自己」,也可以先接受「上帝的安慰(醫治)」,成為一個【新造的人】,接下來他便可以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舊有的事(不完美的原生家庭),去詮釋過去那些令他不愉快、受傷害的事,然後他可以去安慰那些跟他遭受同樣患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