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溝通、再溝通(上)

分享這篇文章:

105年5月下旬,有一天早上我已經在廚房工作,因為當天中午有人訂了兩桌,菜單也預定了,其中有一道是”蠔油雙菇”(大份),需要用到許多芥蘭菜鋪底,所以我請外籍的L助理先多拿一些新鮮的芥蘭菜出來,好讓等一下B大廚來上班時,可以先切好,以便中午上菜可以快一點,沒想到L助理不願意聽我的提議,我問她為什麼,接著她用不流利的國語跟我訴苦,

意思是她曾經有一次多準備了一些芥蘭菜,結果當天幾乎沒有客人點它,於是放到晚上打烊時,菜都變色、變質了,於是B大廚就怪她為什麼要拿那麼多出來切,她聽了很難過,晚上一直哭,還好隔天餐廳的大、小老闆都極力安慰她,才讓她打消了”不想幹要回家”的念頭。

聽完L助理一番話,我覺得很驚訝,因為平常在廚房,她跟幾位大廚們常常是大小聲、吆喝來吆喝去,以至於他們私底下都覺得L助理很囂張、跋扈。我剛來餐廳時,也吃過她的排頭,所以當她這麼說,我才會很驚訝。過了幾天,同樣是一大早我開始在備料時,L助理拿出一把小白菜放入塑膠籃子中,然後拿到我面前,示意要我切一切。我覺得很奇怪,因為當天切小白菜的工作,理論上是B大廚的業務,為什麼要叫我先切呢?

經過一番溝通,原來是當天小白菜的品質並不是非常好,L助理擔心又會被B大廚數落,於是她希望我先將整株的小白菜切成小片,菜葉上的瑕疵比較看不出來。弄懂了她的擔心,我當然是樂意去做,僅僅是舉手之勞,不過我心裡卻認真地思考兩件事,一件是原來看一個人不能只看外表的行為,內心的狀態也很重要,不過要了解一個人的內心狀態並不容易,必須先建立信任關係,才有深度溝通的可能。另一件是這兩件事既然都發生在L助理和B大廚之間,兩位都是我的同事,身為基督徒的我,應該要do something,才能符合”使人和睦”的基督徒角色。

6/21週二早上用完員工餐後,我看到B大廚走到餐廳外面休息,於是我去到他旁邊坐下,我先依據以弗所4:15的教導:【我們要以愛心說誠實話……】,於是我說:「前幾天A大廚休假時,中午我暫代他,有特別看到你煮好一碗蛤蠣湯後,覺得顏色跟味道都不佳,於是跟砧板的師傅反應,後來用另一批較新鮮的蛤蠣,重新做了一碗才送出廚房,可見得你對食材品質的要求是很嚴格的,這在一個廚房裡面,是一種很重要的特質。」

聽完我的話,B大廚立刻說:其實還有很多跟食材保存的事,我們廚房都還有改善的空間,就舉蛤蠣為例,如果想要保存久一點,必須把它浸泡在乾淨的水裡,然後再置入冷凍櫃,這樣蛤蠣受冷均勻,比較耐保存。一塊塊的豆乾也是,從市場上買回來,最好是先清洗過一遍,再瀝乾裝袋冷藏,而不是買回來立刻整袋丟入冰箱……。

B大廚洋洋灑灑地講了許多食材保存要點,我專心聽完,接著說:不過,我要跟你講一件你可能不知道的事,也是跟食材保存有關的!於是我把發生在L助理跟我之間的對話講了一遍給B大廚聽,沒想到他聽完之後,開始數落L助理的種種不是,包括有許多次他覺得青菜不好,要她再去清洗,而她卻拒絕;廚房出菜最忙的時候,她不知道跑去哪裡;最令他生氣的是,她竟然會批評大廚們做出來的菜,對成品指指點點,除非她比廚師們厲害,能炒的更好,否則這絕對是踩到廚師的紅線……!我一邊聽,一邊有點後悔地想:難道我引爆了一座火山嗎?

不過我耐住性子,我一定要依照聖經的法則行事,既然是溝通,當下最重要的應該是雅各書 1:19的教導:【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我一定要快快地聽(認真地聽),才能收集到對方所釋出看的見、看不見的訊息,於是我知道,原來衝突不是今天才發生,不良的溝通已經累積許久。至於最讓B大廚生氣的點,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因為剛來廚房幾個月,有一次L助理對我切割整塊雞胸肉的方式指指點點,我很生氣地回嗆她:妳那麼會,那妳來切啊!雙方鬧得很不愉快,後來當我靜下心來,把她平常的言行作了整體的觀察,得到的結論是”語言障礙”所造成的溝通障礙,也就是說L助理的國語並不像我們那麼流利,常常詞窮或詞不達意,於是她就會心急地把說話的音量放大,或是用手指指點點,難怪容易被對方做出錯誤的解讀!就這一點,我想她一定是有苦說不出,明明動機是良善的,卻因為語言的隔閡,結果被對方完全誤會(套句網路上的流行語:寶寶心裡苦,但寶寶說不出口!)。

聽完B大廚砲火猛烈的回應,我說:謝謝你願意花時間,把這些我所不知道的廚房秘辛跟我說,我今天是站在同事的立場,把我所接收到的訊息跟你說,提供你做參考。B大廚冷冷地說:我現在很少唸她了!這時,有客人上門,於是我們的談話結束了。我一邊負責配菜,一邊不斷地想:剛才的溝通有果效嗎?我有幫助雙方更和睦嗎?其實我不太確定,唯一能確定的是我有”快快地聽、慢慢地說”!

出菜告一段落,我想到水餃餡還沒弄好,於是我把先前切好、殺過菁的蔬菜末拿到水槽裡加水,目的是要將原先的鹽分洗去。我和了幾下,覺得鹽分應該洗掉了,想要將蔬菜末撈起,準備進行脫水時,B大廚遠遠地看著我說:阿信,你這是泡水不是走水!我尷尬地望著他,兩隻手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心裡想:這兩個詞彙有明顯的差別嗎?B大廚察覺出我聽不懂他的提示,於是他走到水槽邊,把我手上的一大盆蔬菜末接過去……。我從B大廚的言語和行為可以確認一件事,至少他沒有遷怒到我身上,否則他應該不會主動教我許多事。

文章寫到這裡,該下個標題了,我原先想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過覺得太負面、太消極。突然想到,我的一位醫學院同學鄭醫師在看了幾篇我po出的文章後,留言說:你可以再出書了,書名就叫「溝通、溝通、再溝通」。我想想,用在這篇文章還蠻貼切的,雖然政治味十足,哈!

PS:從我努力溝通,到這篇文章寫成,前後經過五天,我至少看到兩次B大廚和L助理在用過員工餐後的空檔時,兩個人坐在餐廳外面的木頭平台上聊天,我不知道他們聊些什麼,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們可以和身旁的人和睦相處,絕對是一件令人快樂、舒暢的事,但不可或缺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溝通”!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