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過去,Y女孩順利地度過了舊曆年的長假。到了二月底某一天,Y女孩的血壓突然降低,生命徵象變得不穩定。雖然先前父母親已經代替她簽署了臨終時「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我還是決定給予大量的點滴和適當的抗生素。經過護理師一夜的努力,Y女孩的血壓再度回穩。
隔天早上查房時,Y爸爸說:「我已經決定不要再強留她了,如果血壓再降低,韋醫師你就不要再增加點滴了,免得她越來越腫。」聽完Y爸爸的說明,我思考了一下然後說:「我可以明白你的心情,不過為了避免以後有其他人說閒話、或是批評你身為一個父親,竟然沒有不顧一切代價、要把女兒救到底,我建議你還是把醫療的決定權交託給我,由我來幫你女兒決定何時該前進、何時該撤退,也就是由我來幫你背負這個責任!」
結果Y女孩的爸爸、媽媽跟阿嬷都欣然同意我的提議。在隨後的查房過程中,我跟專科護理師Ms鄭說:「我會在兼顧Y女孩生命的長度跟她外觀容貌的美麗之間,做一個平衡、取捨。」查房結束後,我特地抽空再去看Y女孩,媽媽跟我說:「住院這段時間,聽韋醫師說過很多有關生命、信仰的看法,不過我還是拿不定主意,究竟哪一個宗教才是最好的。前些日子我曾經問過我先生,看他同不同意女兒接受基督信仰的洗禮,他一開始說好,可是過了一天又說我們家從小就是拜拜的,曾經在一貫道註冊過、只是沒有去上課,還是用傳統佛教的儀式為她辦後事好了。」我說:「上帝不僅賜給我們每個人自由意志,祂還百分之百地尊重我們的自由意志,所以我當然完全尊重你們的決定。」
三月一日星期五中午一點多,我接到病房護理師的電話,說Y女孩剛剛突然過世了。我立刻回到病房,看到媽媽哀痛欲絕地衝出病房外大哭。我陪伴Y爸爸跟Y女孩的兩位姊姊,為她做淨身、更衣的工作。大約過了幾分鐘,Y媽媽坐著輪椅回到bed-side,隨即站起來加入為女兒淨身、更衣的行列。由於下午的門診快要開始了,我特地交代Y爸爸接下來遺體運送的過程該注意的事項,接著我便離開病房趕去看門診了。
隨後幾天,我一直在想這篇文章該如何做結束?我一直沒有靈感,直到我看到專科護理師Ms鄭在7C故事集上面的這段留言,我才發現那就是本文的結尾。
Ms鄭寫道:『最近照顧一位16歲的腦傷小妹妹,在照顧過程中,我有幾次機會跟照顧她的媽媽說話。幾次談話中,我發現這位母親有很深的自責和不捨,每次提到過去孩子生病的過程,母親總是流淚不止。
她常問我:「為什麼會這樣???」
我並沒有答案,但我卻知道她需要的是情感的抒發而不是理性的建議,於是我大多數時間做的就是靜靜地聽、陪著她,讓她可以沒有顧忌地大哭……。我發現,當我接納與傾聽的時間越多,她被醫治的程度也越多,因為當她說了、哭了一陣子之後,她會自己找回她該扮演的角色並恢復理智,我需要做的只是給她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三月一日中午,小妹妹突然在父母親的眼前安息了,母親衝出病房崩潰大哭,甚至快要暈倒。
我們協助她,讓她坐上輪椅,安靜地發洩,她說她的心好痛好痛,我看了眼淚都要掉下來了。陪著她,我們誰也沒多說話,只是讓她放聲大哭。我做的只有遞上面紙,提醒她慢慢深呼吸。幾分鐘後,她說她要去陪女兒,於是我們陪她回到病房,幾秒鐘後,她就像電池充飽了電一樣,恢復了能量和力量,堅強地跟女兒道別、撫摸女兒、替她淨身、著衣戴假髮……,把女兒打扮地乾乾淨淨的。這個過程再次提醒我們,陪伴與同理必須走在理智之前,沒有第一、二步(傾聽、了解、同理、接納),就不會有第三步(引導、指引),當然也走不到第四步(成長、改變)。
後來她很鎮定地辦理出院手續、開立了相關的診斷書,才離開醫院。離開的時候,她看起來是平靜的、理智的。臨走前,她將一筆錢交代給我,說是要以女兒的名義奉獻給『新竹市風愛社』,因為該社團所發行的『傳愛家書』手冊,教導民眾如何去逐一準備生命臨終時的相關重要功課,對她很有幫助,所以她想要奉獻金錢,希望有更多人能拿到該手冊。我想,如果沒讓她適時地發洩,她可能一輩子都會有遺憾,對死亡有陰影。』
文章寫成後,許多同事發表感想或評論:
護理實習生C君:看完這篇文章讓我想到自己的媽媽……,感謝媽媽為我所做的一切。在7C實習的日子,遇到許多生離死別,讓我更能體會及時表達愛的重要,長大以後就不曾和父母撒嬌,但在這裡實習過後,我的態度就改變了,一、兩天就會打電話回家,從家裡要回新竹時我會和媽媽擁抱。故事中,Y女孩的媽媽一定非常非常難過,她最後要用女兒的名義捐款印製”傳愛家書”的舉動,讓我很感動。我曾經照顧過的一位病人,也說”傳愛家書是本好書”,幫助他理性地面對死亡。
護理師H君:白髮人送黑髮人,本來就令人難以接受。這個故事真令人動容,Y妹妹的父母好愛她哦。
護理師L君:兒女對父母的關愛,遠不及父母對子女全心全意地付出,即便是要掏心挖肺、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我跟這位媽媽談過幾次話,知道她為了孩子、夜以繼日,真的很辛苦、也很偉大,最後還用孩子的名義要捐贈印書,讓她對孩子的愛延續下去……,真令人難忘。
實習心理師L君:團隊的聆聽與陪伴,讓深情又心碎的媽媽有了情感的支持與釋放……,我好感動。
腫瘤科C醫師:腫瘤病房照顧非癌症的病人,也能如此,甚好。不必劃地自限,只要你手中有能力幫助病家,就放手去做,這故事讓我覺得很美好。
護理師W君:看到案母平時很冷靜,案父對治療方式有很多意見,全家人的生活重心都放在小妹妹身上,我會擔心其他兩位姊姊是否會被忽略。我也會擔心表面冷靜的媽媽,在忙完女兒的後事後,會不會崩潰……。我希望他們全家人之間,能夠有足夠的愛來一起走過悲傷,也能從中找到受苦的意義。
護理長L君:案母不知道如何表達對女兒的愛,只能用對其他醫院的抱怨、或對自己的自責,來減輕罪惡感,可能她會認為孩子生病是媽媽造成的。但在7C住院的過程中,案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最後也能好好面對孩子的死亡。
專科護理師C君:在照顧Y妹妹的過程中,好幾次看見她爸爸和媽媽之間的衝突,因為爸爸是傳統型的男人,不擅於表達情感,加上不知如何是好,壓力很大,因此當媽媽跟他求援時,常常得不到正確的回應與接納。有一次,媽媽甚至因此和爸爸”冷戰”。面對孩子或家中成員生病,父母親的關係就會受到衝擊,因為兩人的重心全都放在生病的孩子身上,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會混亂,這時候就需要被提醒,否則很容易為了孩子而爭吵,雙方卻都說是”為了孩子好”。回到聖經的教導,發生危機時,父母親雙方都應該把配偶放在第二順位,孩子放在第三順位。做決定時,必須先顧及配偶的感受,再來討論孩子的問題。當然啦,第一順位是神,這樣才不會因為弄亂了重要次序,而搞得生活大亂,相反地卻可以讓大家都很快樂。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