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變危機(中)(聖經有方法)

分享這篇文章:

為何我要不斷強調「全心照顧孩子」是破壞婚姻的「隱形殺手」呢?因為在目前的社會氛圍下,做丈夫的「忙於工作(賺錢)」因而忽略了經營夫妻關係,已經無法得到多數人的認同,於是他無法振振有詞地利用「忙於工作(賺錢)」來為自己忽略妻子而辯護……;

相反地,我們社會上的氛圍仍然非常推崇媽媽「全心照顧孩子」,因此當妻子因為「照顧孩子」而忽略了經營夫妻關係時(例如妻子因為全心照顧孩子,弄得身心俱疲,因此拒絕丈夫的求歡…),她卻可以振振有詞地利用「我是全心全意照顧孩子」來為自己忽略丈夫辯護,還會受到許多人的支持…。

不僅如此,做先生的幾乎不可能跟別人抱怨說:「我心情不好是因為妻子不願跟我做愛,她說她要顧孩子…」;如此一來,不管有沒有出現小三或小王,其實夫妻關係問題的本身就無解了……,所以我刻意稱它為「隱形殺手」!

有了以上的基礎, 於是我繼續教導L君,「懷孕」跟「戀愛」一樣,都是「特殊時期」,都是重要的機會,如果沒有看懂問題並做足功課,等「特殊時期」一過,危機就來了。

 

原因是,在初次懷孕時期,夫妻倆人很自然地都會把焦點放在胎兒身上,而非放在配偶身上,於是夫妻兩人原先因為習慣、觀念、想法的差異所引發的長期衝突會自動地被雙方擱置,不過問題並沒有得到正確、真正的解決。

為何此一時期雙方都會過得快樂呢?因為此時的胎兒跟媽媽是結合在一起的,當先生把焦點、把愛心投注在胎兒上面時(其實妻子本身是被先生忽略的),妻子會覺得先生很愛自己,而先生也誤以為自己是很愛妻子的(其實先生只是關注胎兒),於是夫妻關係暫時很美好。

當然,懷孕不會一直持續下去,胎兒總有離開母體的一天,此時「危機」就出現了,原因是先生維持原先的習慣,把焦點、把愛心都投注在嬰兒身上(例如每天一下班回家就去抱孩子、跟孩子說話、逗孩子笑…,),完全無視於妻子一張累癱、無助的臉,等同於忽略妻子(的種種需求)。

當妻子被先生忽略時,妻子一定會生氣、抱怨,不過做先生的卻看不懂也聽不進,因為先生心理的OS是:「妻子懷孕時跟分娩後,我都維持原樣、沒改變呀……,當時她覺得很快樂,現在卻抱怨生氣連連,所以有問題的人是妻子而不是我,妻子應該是適應不良或得了什麼病(例如產後憂鬱症…),我既然沒有問題,當然不必做出什麼改變……」,接下來會如何,大家就自行推想。

 

寫到這裡,我想起某一位媽媽案主曾經表示,多年前女兒出生後,案主願意盡心盡力地直接餵母奶,不過先生卻認為一定要先擠出來再餵,這樣才知道女兒喝了多少……。上述過程讓案主傷透了心,因為第一次生育,卻沒有得到先生的支持。重新再看一次,先生就是在分娩後,把「父女關係」置於「夫妻關係」之上,對女兒的關心大過對妻子的關愛,接下來就是十多年的夫妻關係不良,兩人不斷冷戰。

當L君看懂上述「機會變危機」之後,詢問我該如何避免,於是我教導她,可以運用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具體的作法就是將上帝所賜的胎兒當成獨立的第三者,如果先生對胎兒做出「A」的言行,而L君覺得「A」很好,於是L君就【是、就說是】並帶著愉快的表情地告訴先生:「你對寶寶做出「A」,我覺得很高興、很棒!」

這樣的溝通模式就是幫助先生明白原來「A」是一件事、妻子的正面感受是另一件事;也就是說,當先生做出「A」,他可以從妻子身上得到「正向的回饋與鼓勵」,於是先生就更容易重覆做出「A」這一類的言行。

一段時間之後,先生就可能學會原來「胎兒」跟「妻子」是兩個不同的個體。更重要的是,先生還可以經驗到「原來妻子是可以被自己的某些言行所取悅的」、「當妻子覺得快樂先生也會感到幸福」,於是先生的某類言行就會被強化。這樣看似平凡無奇的模式,對於一對原先爭吵不斷、彼此都只會看到對方【不是】的夫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親身經驗,而且是「快樂」的經驗。

當夫妻兩人在妻子懷孕期間做足了上述功課,雙方的溝通就會進入良性的循環,於是當妻子分娩後,原先的溝通模式就容易持續下去,結果是「危機」不會出現,雙方都可以經常用【是、就說是】來彼此對待,夫妻關係就會更甜蜜。

 

講到這裡,L君反省並表示,懷孕期間,她每一天都會寫「寶寶日記」,記錄她跟寶寶間的互動,以及懷孕的點點滴滴。如此看來,她自己也是很自然地把焦點放在胎兒身上,而非放在先生身上,其實也就是忽略了先生(的種種需求)。

於是我提醒L君,如果她沒有看懂此一問題、在懷孕過程養成了忽略先生的習慣,日後必定會有不良的後果!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