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故事

分享這篇文章:

107年8月13日,我在Line群組上看到高中同學W君分享的一則故事,內容是某位校長,有一天看到一個男生用磚頭扔另一個男生,十分危險,便將其制止,並叫他下午3點到校長辦公室。還没到3點,男孩就到校長室門口等候,眼神迷離無光,情绪起伏不定,内心有能量在暗暗涌動。没發洩完的憤怒,錯誤行為的自责,面對校長責問的恐懼,同學們即將看笑話的羞愧,還有可能找家長的擔憂,這些負面思緒包圍者這男孩。

但是,這些負面的電波,被遠隔百米的校長接收到了,於是他去小店鋪買了一包糖果。

校長準時回到辦公室,發現男孩已經等在那裡。

校長笑着掏出一顆糖說:「這顆糖是給你的,因為你很守信,没遲到還提前到。」

眼前的這顆糖像一顆炮彈,把男孩打暈了,完全没明白怎麼回事。

接着校長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因為衝突當時我叫你住手,你就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校長,尊重别人是最重要的品德啊。」

男孩被這第二顆糖徹底擊暈了,隨着那個卑微的自我隨之倒下,之前的那些負面情緒就四處飛散。

校長再說道:「據我了解,你拿磚頭扔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這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

這時,幾股奇妙的新的能量開始圍繞着男孩旋轉,良知的燈塔越來越亮。

男孩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聽到上述回答,校長很高興地再掏出一顆糖:「你知錯認錯,實在難得,不得不再獎勵你一顆,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回去吧!」

男孩手握四顆糖,眼神裡充滿着一種前所未有的光亮……

………………

上面的小故事,讓人覺得很溫暖,於是我聯想到這一兩年來,我在對外演講談到人際溝通時,經常引用的一個網路笑話:小明拿了兩張考卷回家,要讓爸爸簽名後繳回給老師。一張是:國語:”O”分,另一張是:數學:”1”分。小明顫抖地將兩張考卷拿給爸爸看,心想:「這下一定完蛋了,如果不是被打一頓,就是被臭罵一頓!」 沒想到爸爸看完後,對小明說:「我覺得你數學的能力比國語強喔,下一次考試繼續加油!」

我想很多人看過這則笑話,也覺得很好笑,不過我想問的是,為什麼小明的爸爸願意這樣對待他呢?網友們,你曾經想過這個問題嗎?

我的答案是:因為爸爸很愛小明、很用心地愛小明,所以他沒有用一般家長的眼光(標準)來痛打、責罵他……,而是”就事論事、實話實說”地肯定他、稱讚他、鼓勵他……。請注意,爸爸並沒有隨便肯定、胡亂稱讚,他說的內容都是事實喔!

………………

同樣的道理,為何那位校長會如此用心地對待那位犯錯的學生呢?我相信答案是一樣的,那就是校長愛護那位學生。

雖然場景並不相同,不過小明的爸爸和那位校長所採用的溝通模式,其實就是以弗所4:15:【我們要以「愛心」說誠實話】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三明治說話方法,首先是肯定並讚美對方(已經做到的事或已經做出的努力)……,接著實話實說地指出問題所在……,最後再一次肯定對方並說出自己的期待……。

如果按照此一原則,小明的爸爸會說:「我覺得你數學的能力比國語強喔(三明治的第一層)…,不過這兩張試卷裡面有許多問題是你還沒弄懂的(三明治的第二層)…,我希望你能努力找出答案,如此一來我相信下一次考試你就會進步(三明治的第三層)!」

在校長的故事裡,校長說出:「你很守信,没遲到還提前到」、「我叫你住手,你就立即住手了…」、「你拿磚頭扔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這說明你很有正義感…」,以上都是肯定並讚美對方(已經做到的事或已經做出的努力…,三明治的第一層);

接下來校長原本要指正學生的內容,卻被學生自己講出來了:「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實話實說地指出問題所在…,三明治的第二層)。」

最後,校長說:「你知錯認錯,實在難得,不得不再獎勵你一顆,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回去吧(再一次肯定對方並說出自己的期待……,三明治的第三層)!」

不管是小明的笑話還是校長的故事,其中的關鍵是「愛」,不過這裡的「愛」是有嚴謹定義的,它出自於聖經歌林多前書13:4—8 “愛的真諦”:【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驕傲),不做害羞(魯莽)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以下是每一個步驟: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忍耐學生的表現造成校園的混亂,而校長卻願意和顏悅色地對待他……

愛是不嫉妒:沒有拿學生跟自己比較,ie 以前我在學校裡犯錯時,並沒有人這樣對待過我,憑什麼我今天要如此用心對待他呢?

愛是不自誇:沒有誇耀自己當年在學校裡是如何地循規蹈矩……

不張狂(不驕傲):沒有用校長的威權來貶低對方……

不做害羞(魯莽)的事:沒有魯莽地論斷學生很差勁、很遜……

不求自己的益處:沒有為了自己的權威或聲名,選擇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地辱罵學生,而是把學生找到辦公室裡面……

不輕易發怒:沒有在事發現場就飆罵學生……

不計算人的惡:說不定那位學生過去也常犯錯,不過校長選擇不去翻舊帳,而是「就事論事」……

不喜歡不義:沒有隨便就用一些社會上常見的方式對待他,例如公開羞辱(體罰)、冷嘲熱諷、指桑罵槐……

只喜歡真理:堅持用上帝的眼光、聖經的教導來對待他……

凡事包容:願意包容學生可能不止一次地做錯事情……

凡事相信: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天父上帝創造的,是尊貴的,也是有進步的可能性……

凡事盼望:盼望學生能知錯認錯,不要再犯……

凡事忍耐:如果暫時還看不到學生的進步,那就繼續忍耐……

 

當那位校長把上述的要點都走過一遍,他才可能用那樣的方式對待一位犯錯的學生,很難嗎?我承認它確實不容易,不過網友們不必氣餒,因為“愛的真諦”的最後一句是:【愛是永不止息 Love never fails】,意思是當你願意把上述的要點都走過一遍的時候,天父上帝會給你一個應許,那就是“愛是永不止息 Love never fails!”, 也就是結果一定會成功,一定會有美好的事發生。

在校長的故事裡,那件成功而美好的事,就是學生自己說出:「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本文的結論是,校長的故事再一次印證了聖經中【愛是永不止息 Love never fails】的寶貴真理!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