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擔心(四)(聖經的啟示)

分享這篇文章:

報章雜誌常常會說:「歷史所帶給人們最大的教訓就是人們沒有從歷史學到教訓!」這句話用在我身上還真是貼切,我當然希望能學到教訓,但問題是還能有什麼不同的解決之道嗎???

12/31星期三,是2008年的最後一天,也是元旦放假的前一天,正如所預期的,是忙亂的一天,因為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在假期前夕,總是會有一些病得非常嚴重、接近死亡的癌末病患,從醫學中心轉過來。

家屬的說法大概都是「希望就近照顧」、「病人已經沒有體力到台北就醫」,以前的我聽到這樣的說法,都會一肚子火,不過在我明白替別人收拾殘局也會有樂趣、成就感之後,我已經比較不會不爽了。

雖然心境上還算平穩,但是忙碌仍然是不可避免的,眼看著時間已經到了下午五點多,桌上要整理的出院病歷還有四、五本;

有一個大腸癌末期的病患剛從台北轉入,而家屬拒絕讓病人知道生命即將走到終點,臨床助理跟家屬們溝通了好久,家屬仍然堅持己見;

有一位食道癌末期的病人突然發生傷口大出血,護理人員正在處理;

另外五點半我還要主持住院醫師的 Evening round。

正覺得壓力很大的時候,PGY的學員K醫師來找我,要我在他的學習手冊上面簽名做認證。我翻開一看,有許多應該填滿學習病例的欄位是空白的,怒火立刻就湧上來,我心想:「早在這個月初就告訴你,要隨手填寫那些病例,免得到了PGY學程結束,醫策會要來評鑑時,才來花許多時間去追查那些病歷號,既浪費時間又很無聊,何必呢?」

原本我是要大聲開罵的,不過突然想到最近剛運用「尊重對方自由意志」的觀念,來照顧一位大腸癌合併腸阻塞,卻多次拒絕大腸造口(減壓手術)的病人時……,我的怒氣就不見了,於是我說:「我已經告訴過你,如何做是最有效率的,你沒有照著去做,我尊重你的選擇,不罵你,may be 有一天你會明白韋醫師到底在講什麼!」

事後,我不斷地思考自己為何沒有生氣、破口大罵呢?因為按著我過去的脾氣,一定會如此的,那這次為何沒有發怒呢?

感謝神賜下智慧,讓我有了突破性的眼光。當我重新面對同樣型態的問題時,我才知道原來自己犯了兩個『論斷』的錯,首先是我認為自己的判斷、分析、推論、經驗是『好』的,也就是我論斷別人的判斷、分析、推論、經驗是『不好』的,如此一來我當然會陷入犯罪後的光景,那就是生氣、憤怒、勞苦愁煩。

其次是我論斷『一個人走了許多冤枉路、付出許多昂貴的代價、犯下許多錯誤、受了許多傷……』是不好的,因此過去的我,總是會強烈地阻止我身邊的人進入這樣的光景,但現在我明白了,其實這就是一種論斷,當然也是一種不符合聖經的思維。

改變我想法的是一則聖經中大家極為熟悉的章節,那就是路加福音耶穌所說「浪子回頭」的比喻:【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裏任意放蕩,浪費資財。

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裏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

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裏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

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

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

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

 

這個比喻提醒我,對於某些人來說,生命當中有些錯誤、有些代價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人如果不落入絕境,是學不到、也學不會教訓的。

我以前常常跟團契的同事說:「如果有一個自認為好心的人,看到那個浪子過得很不如意,因此每個月給他一點點錢餬口,你猜那個浪子還會不會回家呢?」

我的答案是如果沒有讓他根本沒想到要回家,至少也會延誤他回家的時程。

我常常提醒契友不要當那個看似好心的人,萬萬沒想到我自己就是那個看似好心的人,因為我過去用盡力氣、想盡辦法,目的就是要阻止身邊的人犯錯,不過這樣一來,我就阻礙了他們跌到谷底、學到教訓、回轉向神的時機,也就是說我白白地浪費許多力氣、生了許多不必要的氣,因為我違反了耶穌的教導。

 

當然天父也沒有鼓勵人們犯錯,當個沒有離家流浪的大兒子也是很好的,因為天父的一切福氣都是他可以享用的!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