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那篇『雞同鴨講』登出後,引發許多回應,資深護理師H君留言說:「我們總是喜歡”我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卻希望對方能明白、能體會、能讀懂我的心思”,這就叫『貼心』啊!!!」當我看完H君的留言後,心中的OS一是:「原來是這樣,大家才會沈溺在說話一定要拐彎抹角的情境下。」
OS二是:「H君好大的膽子,敢來挑戰這個主題,我一定要好好地解說一番,因為我多年前已經研究過這個主題了。」以下就是我的心得:
我先開宗明義地說,某甲沒有說出口的內心需求,被某乙猜出來並且加以滿足,會令某甲快樂、覺得貼心,這是無庸置疑的事。但重點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某乙快樂嗎?我曾經在其他文章裡面說過:「一件事,如果參與的每個人都覺得很快樂,那就是一件好的事、對的事,也是上帝所樂意看到的結果,因為上帝創造人類並將他們安置在伊甸園中,原本就是希望每個人都很快樂。」也就是說,如果上述猜猜看的遊戲中,某乙覺得很快樂,那就OK。但實際的狀況是,除了戀愛中的男女之外,某乙通常是疲累的、痛苦的。
更重要的是當某乙沒有猜對並加以滿足時,某甲也會不快樂。雙方都不快樂,那麼就需要檢討改善了。
前幾天,一位病房的同仁被長官叫去了一下午,努力地想了半天,還是沒猜出長官的心思,我想這位同仁大概不會覺得很愉快。類似的場景比比皆是、中外古今皆然,能揣摩上意的人必然飛黃騰達,猜不到的人只好打入冷宮。這樣的場景大家都很熟悉,就算自己沒經歷過,也可以從電視的古裝劇上看到,沒什麼稀奇,當然也不需要我來研究。
我想研究的是,為什麼某甲不願意實話實說而卻喜歡玩猜猜看的遊戲呢?
人的一生中,有一個時期的生活形態和某甲是一模一樣的,那就是嬰兒時期。小嬰兒不會說話,有了問題只會用哭的,肚字餓了哭,大、小便了哭,想要抱抱哭……,此時做父母的就必須來揣摩(猜猜看)小嬰兒的心意,看是應該要餵奶、換尿布還是要抱抱。
當時間一天天過去,小嬰兒逐漸長大了,我想沒有一位父母會希望自己的小孩還是只會哭,每天都要揣摩(猜猜看)小孩的心意。如果真是這樣,我想父母一定會抓狂。所以說,常常需要別人來(揣摩)猜猜看自己的心思、需求,就和小嬰兒類似,如果加上形容詞就是「childish」,翻成中文就是「幼稚的、孩子氣的」。
小嬰兒表現出childish並沒有錯,但如果長大了還是凡事要別人揣摩(猜猜看),那就不恰當了。這樣的進程,聖經有很好的教導,希伯來書說:【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
要評論一個人的行為是否恰當,必須配合他的年紀一起看,嬰兒該有嬰兒的行為模式、孩童該有孩童的行為模式、青少年該有青少年的行為模式、成年人該有成年人的行為模式……。最後我奉勸大家(已經成年的人),除非你正在談戀愛,否則如果你常常要別人來揣摩(猜猜看)你的心思意念,那麼你就跟小嬰兒沒什麼兩樣(childish),是會令人抓狂的。
麻煩的是,沒有一個人可以一輩子都在談戀愛(也不會身邊每個人都想和你談戀愛)、都可以享受要別人來揣摩(猜猜看)的貼心特權,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逐漸成熟長大,養成【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實話實說)的習慣,才不會讓周遭的人常常抓狂!!!
文章登出後,許多同仁發表感想或評論:
護理師L君:實話時說是很好的,我認同。但是一般人都會想很多,擔心說話太直接,對方不能接受,所以才會拐彎抹角一番,不致雙方產生尷尬。
安寧共同照護護理師L君:我也贊同實話要實說,但每個人都會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會擔心對方無法接受突如其來的情緒,所以最好的方式是陪伴(being),加以感同身受。
護理長L君:這些”實話實說”的課程,我們真該好好地排一些課,來宣導一下”說話的藝術”,不然就只能在7C病房被運用。如果只有我們學會了,卻拿到其他單位使用,可能會招致別人異樣的眼光。,
護理師Y君:我想我的心思應該還停留在孩童階段吧!哈哈,對於自己的父母、甚至是同事,我還是無法用實話實說的方式去表達。
護理師H君:我只能說這真是一個很難的功課,我能了解Dr:Wei的用心,我只有盡力吧。
照護服務員H君: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就是無益。
C醫師:論語中有句話:「他人有心,余揣度之」,指的就是猜他人心意。不過猜久了,也是會累的,會被人認為你只不過是在賣弄聰明罷了。避免大家都累,還是實話實說的好。
護理師W君:男人有男人的思考模式,女人有女人的思考模式,男女大不同,再加上每個人的個性、年齡、修養、情緒……,以及先天/後天的影響,會導致不一樣的結果。在7C病房,我們重視的是不說謊、要認錯(這需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犯),每個人的程度不相同,需要時間去學習,但最重要的是”不要論斷他人”,當還未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時,就表達自己猜猜看的想法時,也是一種論斷,對方也是會受傷的。我期許自己在面對任何事情時,可以做到不論斷。
專科護理師F君:我覺得實話實說,是需要練習的,也是需要有勇氣才能做得到的。我常聽同事抱怨說「誰誰誰事情沒做好,不會做就不要做!」乍聽之下好像如此,但仔細想想,應該也是沒有實話實說吧。她內心真正想說的應該是:「因為你大意、欠缺考慮的行為,造成我後續出現很大的困擾,使得我必須花費許多時間和精神去處理和彌補,讓我覺得很累……。」可是前一種說法,一定會讓聽見的人不悅,好像一副你很了不起、多麼偉大的樣子。如果用第二種方式來說,才能讓對方聽懂、有所察覺,而下次能改進。我覺得雖然明白了這個真理,但要實踐出來,還真的不簡單呢!
護理師G君:實話實說是一個不錯的功課,我會跟周遭的朋友、親人分享。
………
場景拉回來餐廳,我們會發現,”貼心”是一種很微妙的心理狀態。當我們很愛某一個人時,我們可以試著操練雅各書 1:19的教導:【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我們可以藉著”認真地聽、仔細地聽”,知道對方真正的需求為何?然後主動地、甘心樂意地做出”貼心”的舉動,結果是雙方的關係更親密、更甜蜜。
相反地,當我們想要和別人溝通時,請務必要依照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想要就說想要、不想要就說不想要)、(希望你陪我,就說希望你陪我)……的法則;換句話說,我們不應該要求別人要對我們貼心,那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才會很順暢,才不會有一方在心裡生悶氣,而另一方則是覺得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