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6月3日早上,我在即時通看到「快樂工作坊」裡學員C君的訊息「課後,我與其他學員一起帶孩子們到公園玩到傍晚。其中有位學員提到她自己,過去跟先生的相處,有太多過節。她目前還未消化、淡化,過去跟先生的愛恨情仇,所以,她覺得,目前她還無法讓自己,走入幫助者的角色,但是她會努力,她覺得可能真的就是要某一天像我一樣,就是有個契機,那時她應該就可以了……。我所觀察到的,她還需要時間,不過只要每個月願意來上課,一點一點、 慢慢的,就會不一樣了。念頭開始改變,不再是無效的抱怨;大多數人,真的只願意留在「無效的抱怨」,以為只要「傾訴」就好了,我想這真的是盲點。」
看過上述訊息,我覺得很有意思,明知「持續抱怨是無效的,為何不做出改變呢?」這其中一定有「理性」之外的因素在作祟……,於是我聯想到另一種更不容易理解的場景,那就是「如果有一個人持續重複做同一件事情,每一次卻都為他帶來某種痛苦,那麼這個痛苦裡面,一定也為他帶來某種程度的滿足!」於是我也想要更知道表面上是「無效的抱怨」,實際上它的主體為何?
當我仔細回想,發現「抱怨」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就好比某些人選擇運動、抽煙、喝酒一樣,它是一種用來宣洩壓力或生活中不滿的管道。
從理性來看,「抱怨」改變不了事實,那麼大家為何還是喜歡「抱怨」呢?答案一定是在「感性」或「情緒」的層面。
有一本書叫做《練習不抱怨》,它裡面提到,人們之所以抱怨,通常是為了與其他的人建立連結,大家如果回想起和朋友吃飯聊天的畫面,話題內容通常從各自的生活過得如何開始,仔細想想好像真的是負面抱怨居多,工作有多累、老闆有多機車、另一半有多不體貼、孩子多難帶……,人們常常會把友誼建立在抱怨的共同點上,從對方的抱怨開始延伸,想出跟他相同、或是類似痛苦難過的生活經歷,彷彿瞬間就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換句話說,如果聽到朋友過得順利、幸福、美滿,好像除了:「哇好棒哦!」就不知道要如何接下去話題了。同樣的,聽見朋友抱怨這個抱怨那個,我們通常會缺少那個「與眾不同」的勇氣,只好也接著說:「對呀!最近超煩的。」
由以上的論述,我得知原來「抱怨」是有某種「功效」的,當某甲對某乙「抱怨」時,前者通常可以從後者的願意「傾聽」當中,得到自己「被接納」、「被同理」的滿足,於是情緒和壓力確實可以舒緩。
走到這裡,並沒有什麼不對,不過麻煩的是,在缺少自覺以及他人的提醒之下,「抱怨」可能造成無止盡的循環,原因是人們的習慣是來自神經的連結,如果我們常常以某種特定的方式思考、行動,腦袋裡聯絡這種方式的神經連結就會變得更強壯。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常常抱怨,那就會持續無限循環的愛抱怨!如果我們喜歡去思考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那麼我們的腦袋就會加強那個連結,然後更常不開心。長久下來,並不是抱怨出來就沒事了,相反地它可能造成更多的抱怨……。
寫到這裡,我明白了,原來「抱怨」和哭泣、難過、嫉妒、生氣、失望……類似,都是感性世界裡的元素,也是人性重要的部分,它們可以處理一個人有關「心情」的問題。不過,顯而易見地,「心情」並無法解決現實的「事情」,正如學員C君幾天後留言說:「偶像劇常出現灑狗血劇情…,男女主角吵架,事後,男主角帶著花與禮物,賠罪哄笑……;表面上,處理了情緒,但實際上,事情只是暫時壓下來,雙方並沒有進一步核對彼此在意的細節(以上算是無效溝通),可想而知,戰火很快又會再燃起!」
我曾經多次跟網友提過「靈性照護/人際溝通」四步驟(如附圖),當某甲對某乙「抱怨」,而某乙願意「傾聽」時,某乙確實有幫助某甲走過了第一、第二步,不過這兩步都是為了處理「心情」,如果想要解決「事情」,那就必須往下走到第三步,某乙必須引導(指引)某甲,例如提醒某甲:「停止 murmur,明確說出需求;有時候我們不自覺地抱怨,但是卻忘了其實很多事情都有改變的空間,如果今天讓你不滿的是你身旁朋友、同事的所作所為,那麼你可以運用正確的溝通方式,好好地與當事人溝通,或是試著做出什麼實際行動去改變現況,而不是停滯在抱怨的階段。」
也可以提醒某甲:「試著聚焦問題的重點,常常我們遇到一件不順心的事情,就開始以這件事為中心無限向外延伸,方圓五百里內的事一概都看不順眼,原先事情的癥結點因此變得模糊,到後來已經忘記不滿的根源……,這時候就要聚焦問題的重點,和自己對話,搞清楚現在覺得哪個部分不好,是因為什麼事情導致的結果,然後運用理性去解決。」
上述某乙的兩類提醒,其實可以歸納成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該表達就表達)、(該溝通就溝通)、(該處理就處理)……;如果害怕跟對方溝通會引起爭吵,那就運用以弗所4:15的教導:【我們要以「愛心」說誠實話】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三明治說話方法,首先是肯定並讚美對方(已經做到的事或已經做出的努力)……,接著實話實說地指出問題所在……,最後再一次肯定對方並說出自己的期待……。
本文的結論是,正如所有的負面情緒,「抱怨」並沒有不對,不過當情緒得到舒緩之後,一個人的理性必須站起來,才能真正地解決「事情」。當「事情」被正確地解決之後,「抱怨」的根源才會消失,一個人才不必持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