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5月8日,我刊出「隨便說話」一文,在結尾處我寫道:網路上的朋友們,你有跟我一樣”隨便說話”的經驗嗎?或是”隨便說話”導致其他人不舒服、不愉快的經驗嗎?歡迎留言分享。
L君留言:「有,相信每個人都有”隨便說話”的經驗,而你是完美主義者,因為事後檢討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完美主義」四個字引起的我的興趣,究竟L君的留言,對我是褒還是貶呢?
我也聯想到餐廳裡的一些經驗,106年6月某一天在吃員工餐時,小老闆N君指著桌上的一道菜「滷過的排骨肉混着米血糕、上面有薑片和枸杞、盤內帶著湯汁」說:「今天的肉比較好吃!」
負責製作該道菜的A大廚問說:「原先是那裡不好,為什麼昨天剩一大堆呢?」N君說:「除了太硬,也太鹹。」
A大廚說:「我看一堆滷排骨肉沒人吃,所以我早上把它用清水煮了一下,讓它的鹹味變淡,再下去料理。」
聽到這裡,我覺得很有趣,於是我笑著問A大廚說:「在廚藝工作裡,把原型的食材,配合各種菜色,切割成適當的形狀,這個過程的專業術語叫“改刀“;那麼你今天把不好吃的菜,變化成大家覺得好吃的菜,這樣的過程有沒有專業術語呢?」
A大廚想了一下,然後說:「應該沒有專業術語,我就把它叫做“改良”好了。」
聽到這裏,我心想:「不管是“改良“還是“改善”,似乎是每個職場都會看到的工作法則。以前我在醫院工作時,常常勉勵同事(護理師、專科護理師、個管師、住院醫師……)把平時工作的目標從「有做就好」,提升到『把事做好』。
當遇到醫院評鑑時,身為主管的我必須去詳細察看那些評鑑條文,幾乎無一例外的,每個條文的內容一定會出現“改善“二字。為什麼沒有一個職場會希望員工只要維持現狀、墨守成規、安穩渡日呢?我想這一定是共通人性下的產物。」
我相信上述共通的人性,是源自於聖經創世記2:15-19的記載:【耶和華上帝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耕種),看守。】後來,雖然人類的始祖犯了罪,不過來自於天父上帝的命令還是根植在人們心中,因此不管是在家庭還是在職場,大家都會不斷地改良、改善,等同於希望變得更好;當此一過程持續下去,就等同於追求完美,不是嗎!
所以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3:12-15說:【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
此外,聖經在彼得後書1:5-8也說:【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
西伯來書6:1也說:【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
也就是說,一個人不斷地改正缺點,往聖經所揭櫫的各種品格前進,希望變得更好、更完美,應該是符合聖經教導的。不過,如果是這樣,為何「完美主義者」在多數人眼中,卻常常是負面的形容詞呢?
於是我上網搜尋,發現完美主義常常始於童年時期,在年幼的時候,我們就被教導要有遠大的志向,爸媽和老師總是比較喜歡小孩說出想成為「醫生、律師」,而不是「店員、司機」。完美主義者很早就學會以「我成就,故我在」的信念去生活,而且沒有任何事情能像「因自己出色的成就而讓別人印象深刻」,更讓他們感到興奮的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