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面的文稿寫完後,隔了一個多月,有一則媒體上的新聞引起我的注意:〔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昨日出席新書發表會時,被問及現在職場上的低薪困境,徐重仁舉例自己過去的人生經驗表示,他在1977年剛進社會時薪水只有9000元,什麼事情都要做,還要付房貸、吃飯,生活很辛苦,「但這些都是暫時的,老闆看到你很認真就會幫你加薪!」
此外,徐重仁指出,「現在台灣的年輕人很會花錢,你到國際機場看,很多年輕人出國,很少看到老一輩的人」。這樣的現象讓他認為,年輕人應該要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社會誘惑很多,大家都想買最新的手機、最新的配備,每個人都想花更多的錢,但如果現在沒有那麼多的錢,就應該少花一點。
當天晚上,網站《北風北大蓮莊》作者吳學展立刻就吐槽說:「當時西門町一間套房才5萬」,他更列出在1977年月薪9000元,不吃不喝六個月就能買到一間西門町的5萬元套房、不吃不喝五個月就能買一間中壢龍崗28坪的4萬元透天。吳學展更打臉徐重仁,40年前28坪的透天只要4萬元,但40年後不到28坪的透天要價800萬元。除此之外,吳學展還氣憤地表示「你跟我說,1977年領9000元很辛苦?要不要看一下當時的物價」,他一舉列出當時物價,1970年代牛肉麵一碗8元,9000元可以吃1000碗,現在一碗100元,月薪22K,只能吃220碗、當時電影院全票一張30元,9000元可以看300場,但現在電影票一張300元,月薪22K只能看70場。吳學展表示,徐重仁為早稻田商學院碩士,做過全台超商龍頭的總經理,現在是超市龍頭全聯的總裁,但竟然連基本的通貨膨脹概念都沒有,他更直言「只能封你為今日幹話王了。」(蘋果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同一時間,網友紛紛湧入灌爆全聯臉書粉絲頁。有網友說,「徐總裁說得太正確了,身為年輕人以後我會盡量少去全聯,以免浪費我的錢。」讓一向與網友互動熱絡的全聯小編無言,只能已讀不回,低調未回應網友的留言。還有不少網友揚言抵制、拒買,還說「為了省錢可以退貨嗎?」、「年輕人要省錢,剪全聯卡去家樂福」、「第一步不去全聯消費」等。
隔了一天,網路上出現一篇文章,標題是「徐重仁道歉全文」:
大家好,我不是全聯小編,我是徐重仁。
昨日收到一位年輕同仁向我諫言:「總裁,您失言了!」回想我當時發言,確實是出於對自己孩子說話的心情:其中夾雜著疼惜、擔憂,想求好,卻又太過心切。
而那些話語也的確是從我那個世代的立場出發,有失周全。思考得不夠,話說得太快,造成媒體和年輕朋友誤會。儘管絕非惡意,但仍感到抱歉。
此刻是一個讓我深切反省自己的契機,我對年輕世代的瞭解顯然還不夠深入,也提醒了我:我與我這個世代的人,是不是經常只用自己世代的經驗,就簡單做出評判?而沒有設身處地了解年輕人的處境與心情。
網路上不少人說,台灣不可能會有因為失言而道歉的老闆。我想,我很願意做這麼一位。因為,我是真的失言了。
接下來,我希望自己能少說,多聽,更謙卑地去學習和理解年輕世代的聲音。
年輕的朋友們,請接受我的歉意,我相信勇於反省與善意和解,仍是眼前我們的社會最需要的力量…………
看過上面的新聞,請容我再說一次,我相信任何一位年長、資深人員的經驗和know how都是很寶貴、很重要的;想要把重要而美好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下一輩的動機也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問題並不是該不該教導,而是如何進行溝通,才不會落入類似“倚老賣老”令人反感的模式,以至於對方跟本聽不進去,當然也不會照著去做,因為對方心裡的OS一定是:「你只會數落我,你只會標榜你自己,你都不知道我們現在的處境……」
首先是在心態上必須去除“認為自己過去做的都是好的、別人或年輕人現在做得都不好(或是都沒有我好)”的論斷心態,正如聖經在馬太福音7:1-5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當“論斷”的心態除去後,接下來的溝通模式,最simple and effective 的還是聖經在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的法則,例如:「當年,我遇到過什麼狀況、問題、困難……,當時我是怎麼想、怎麼做的……,結果如何如何;以上是我的經驗,提供你參考。」如此一來,就不會讓人有“倚老賣老”的感受,自然容易聽進長輩或資深人員的建議,於是美好的經驗得以傳承,大家都很快樂!
最後,我要稱讚上面這位大老闆,勇於為自己的失言而公開道歉。我更希望他、還有許多曾經為台灣付出、打拼的職場前輩,能夠看到我寫的這篇文章,並且願意運用聖經中的溝通法則,將他們許多美好的經驗傳承給年輕人,那不是一件很棒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