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8月份某一天,我PO出『親愛的我不要你犯錯(中)』一文之後,我以前的年輕、優秀同事K醫師留言說:『「……是2008年的最後一天,也是元旦放假的前一天,正如我所預期的,是忙亂的一天,因為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在假期前夕,總是會有一些病得非常嚴重、接近死亡的癌末病患,從醫學中心轉過來。家屬的說法大概都是「希望就近照顧」、「病人已經沒有體力到台北就醫了」……,以前的我聽到這樣的說法,都會一肚子火……,」
這一段不禁讓我會心一笑……,不過我現在會覺得既然都來了,或許正好是個機會,試圖慢慢把他們的觀念導正,避免最後悲劇的發生,也算功德一樁?』
我回應說:原來你也會如此想,不過恭喜你比我早知道如何改變觀念!
至於我的觀念是如何改變的呢?我把轉變的來龍去脈寫成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做:『收拾殘局』
某個週日傍晚,我人在家裡,手機響了,是急診室的臨床助理打來的,說是有一位鼻咽癌末期的患者想要住到7C病房。我問助理,病人是不是在我們醫院治療的,助理回答說:「病人原先都是在桃園的一家區域醫院做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現在病況惡化了,想要到本院就醫。」我一聽,就火大了,立刻回答助理說:「他為什麼不回去原先的醫院就醫呢?」
助理說:「病人說那家醫院的醫生表示,醫院沒有空床,因此就要他轉到我們醫院來住院!」因為當時7C病房床位也很擠,只剩下要付差額的單人房,我猜病人大概只能住不用付差額的健保床位,因此我在電話中告訴急診室的助理:「沒有健保床,妳還是建議病人回原先的醫院看,如果他堅持要在本院住院,那就在急診室等床!」
掛完電話後,我仍然很生氣,為什麼其他醫療院所不能有始有終地收治病人呢?為什麼病人的病況還在初期或中期、還可以接受各種抗癌治療時、身體狀況還不是很糟糕時、還沒有散盡家產時,醫療院所都願意收治!可是當病人進入末期、無法再接受各種名稱響亮的抗癌治療時、死亡已經迫在眉睫時、身體狀況如風中殘燭時、家中積蓄也花的差不多時,這些病患就會被原來的醫院以各種聽起來很合理的藉口,例如身體太虛弱不能再做抗癌治療、不需要長途奔波勞累、就近照顧比較好、沒有床位……,轉介到本院。這樣的怪現象一直是我不解的事,為什麼醫療院所和病家都看不出其中的矛盾呢?
舉個例子,某甲從事貿易工作,也買了房子,過去幾年一直和某家銀行有密切的往來,有存款也有貸款,最近不幸遇到金融風暴,財務上有大量的虧損,因此他向該銀行申請融資或貸款,銀行竟然跟他說:「你的資產太少、負債太多,公司體質不佳,因此本行不願意貸款給你,請你到其他金融行庫去尋求協助!」
請問,某甲這時候會不會生氣,會不會想:「這太過份了吧!過去幾年,我還是你們的大型客戶呢!雖有融資、貸款,但也讓你們賺了不少的手續費、利息,如今我有困難,你們竟然袖手旁觀,把我推的一乾二淨,這實在是太現實了。」還是某甲會想:「這家銀行說的很有道理,我還是到其他從沒往來過、彼此都不認識的金融機構尋求協助吧!」
我越想越生氣,記得大約五、六年前,我曾經由急診室收治過一位年約七十的老先生,他在號稱醫界龍頭的台北某醫學中心接受肺癌的治療已經有一年多,那次是因為呼吸困難來到本院急診,隨後被收治到7C病房。病患當時的胸部X光片顯示兩側有數不清、大大小小的腫瘤,另外還有肺積水,幾乎快要看不到正常的肺臟組織,於是我跟他兒子說:「我已經看過你父親的片子,病情很嚴重,恐怕壽命只剩幾天了!」他兒子一聽,很震驚地說:「前幾天,我還帶我父親到台北看醫生,原本要做化學治療,結果台北的醫生跟我們說:『你父親的身體太虛弱了,暫時不能再做化療,你可以到新竹醫院找一位姓韋的醫生,請他照顧你父親,等身體調養好之後,再來我這裡接受化療!』所以我們才來找你的,怎麼你會說我父親已經來日無多呢?我不能接受!」
我按捺著不發脾氣,跟他說:「不管台北的醫生說什麼,我就是實話實說,我看到的病情就是如此!」四天後,這位老先生就過世了,結果他兒子不僅沒有承認我病情判斷正確,反而到處跟人家說他父親是被我給咒死的,他的理由是:「台北的醫生說我父親只是身體太虛弱不能做化療,我們才會去找那個姓韋的,是希望調養身體。那裡知道,那個韋醫師竟然說我父親只剩不到幾天可活,結果我父親真的死掉了,這不是活活被他給咒死嗎!」雖然事隔多年,現在想起來還是令我生氣。
其實類似的案例一直都有,三、四個月前也有一個很離譜的個案,急診室的助理跟我說有一位肝癌末期的病人需要住院,於是我給了一張兩人床。上到病房之後,我發現病患年約六十,全身發黃、腹脹如鼓、四肢消瘦、眼眶塌陷,血液生化檢查顯示膽紅素已經飆高到24.98 (PS:正常人是小於2.0)、代表肝臟製造功能的凝血時間也比正常多了好幾倍,在在都顯示病患已經出現肝臟衰竭,隨時都會死亡,於是我開立了一些必要的醫囑,希望能讓病人走得平順一點。臨床助理F君執行完我所開立的醫囑之後,跟我說:「病人的兒子不斷地問我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他父親?他還詢問他父親剛剛在我們醫院所檢測的膽紅素數值是多少?」
我一聽,大吃一驚,心想:「你父親已經命在旦夕,你怎麼還在想這樣的問題呢?」於是我到病房,跟他兒子會談,他說:「我父親得了肝癌已經有一年,一直都在台北某個醫科大學的附設醫院接受栓塞治療,前後做過五次。前兩天原本也是要去做栓塞治療,不過醫生告訴我們,我父親的膽紅素太高了,暫時不能做,因此我們就回來了。」我問他:「當時的膽紅素的數值是多少呢?」他回答說:「是25.12mg/dl,今天我父親的數值是24.98,這就代表我父親的病況有進步,你們為什麼不救他呢?你們一定要救他!」
聽完他的一番話,我才明白,原來他是被台北醫生的說法給迷惑了,於是我慢慢地跟他說:「臨床上的生化檢測數值並不是絕對精確的,25.12和24.98並無明顯差異,更何況其他的臨床評估都顯示你父親已經出現明顯的肝臟衰竭,我還是勸你把握時間陪伴父親,要開始籌畫他的後事了。」
還好他還能很勉強地聽進我的建議,因為他父親隔天早上就因為血壓量不到而被接回家裡了!在不到十二小時的住院過程中,這個兒子提出了好幾項不合醫理的要求,而我拿出了最大的忍耐,多次跟他說明,也提醒護理同仁拿出最大的包容來面對他,因為我對他有著極大的憐憫,我認為搞不清楚父親病況的責任不在他,而是在台北的醫生沒有詳細、充分地說明病情!這樣的過程,就像是聖經的“愛的真諦”,記載在歌林多前書13:4—8:【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