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3月底有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單親爸沒收主機阻玩電玩 國三生留遺書跳樓亡」,內容摘要是:彰化縣溪州鄉國三男生C君(15歲)疑因沉迷線上遊戲,加上正值叛逆期、課業壓力等重重因素,15歲生日(3月23日)當晚跳樓自殺,送醫不治。警方指出,單親的C父前天晚上9點半左右看到兒子沒準備段考,卻一直在打電玩《英雄聯盟》,一怒之下關掉電腦螢幕並把主機收起來,C君隨後竟然憤而從住家3樓神明廳一躍而下,頭部墜地、血流如注,直到祖父返家才發現,送醫急救至隔天凌晨3點不治。警方從C君留下的遺書內容發現,他是因父親將電腦關掉,萌生自殺念頭……
我的妻子倩婷留言表示:「我認為這孩子跳樓無關電玩,而是在對父親表達“你知道被剝奪的感覺是什麼嗎?現在你知道了吧!”父親以剝奪電玩做為管教兒子的方式,兒子很清楚父親最在乎他,於是用跳樓自殺、剝奪父親的最愛來讓父親明白他的感受。
這是悲劇,但這孩子如果再長大一些,當他深知可以用剝奪來報復,也許會成為恐怖情人~
我在遊戲場邊住了兩年多,最常聽見家長說“如果你不OOOO,就不要玩了,回家!”以《剝奪》做為控制兒女的方式太常見了,兩個孩子互爭玩具而吵架,家長怒把玩具砸爛:『這下你們誰都別想玩!』短時間內看似發生爭端的客體不在了,但其實問題沒有解決~
這個新聞非關是否必須管制電玩產業,而是親子溝通的問題,請身為父母的朋友們深思。」
關於管教孩子,網路上有一篇文章「被尊重的孩子,才能懂尊重」,作者是Jaguar小姐,內容摘要是:某一天J君送女兒去幼兒園時,遇到朋友也送她兒子來上學。小男孩一臉不開心,悶悶不樂地,哭著不想讓媽媽離開……,J君問:「你不是很喜歡來學校玩嗎?今天怎麼了?」男孩的媽媽不好意思地解釋:「因為剛剛出門前,爸爸直接把電視關掉,所以他很不高興。」
隔天,朋友帶小男孩來家裡玩。晚飯後,J君讓女兒跟小男孩到客廳一起看恐龍火車DVD。過了一會兒,突然聽到電視聲消失,小男孩跑出來找媽媽說話,女兒後來也跟出來。
朋友離開後,J君回到客廳發現電視被關起來了,J君問女兒:「是妳把電視關掉的嗎?」女兒搖頭說不是,是小男孩關的。J君再問:「為什麼關起來呢?你們不想看嗎?」女兒沒說話,J君再問:「那他有問妳想不想繼續看?還是他自己關起來了?」女兒說:「他自己關起來了。」
………
大家只要隨便一想,就會知道類似的場景,其實常常在生活中發生。
大人們認為孩子叫半天也叫不動,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關掉電視或搶走他手上的玩具或書本;
大人們認為孩子應該要分享,於是隨意拿走孩子心愛的玩具送給大家;
大人們認為孩子應該勇敢,即使剛到陌生環境被迫離開家人也不准哭;
大人們認為孩子甚麼都不懂,叫他別說話就別說話;
大人們認為孩子不知好壞,要他學這個就學這個、唸什麼就唸什麼,不准有意見。
我們的文化裡沒有尊重,無論是動物或是人,都必須屈服於權威之下,只要是弱小的,就必須被迫服從,誰有力量,誰就能一手掌控。
從小不被尊重的小孩,在長大後,通常會下意識地複製小時候的經驗;
也就是說,從小就不被尊重,自然不懂甚麼叫尊重。
尊重,是一種文化的學習。曾經被尊重過的孩子,才能懂得尊重為何物……
………………
寫到這裡,我非常認同妻子的觀點,原來「沈迷於遊戲」只是「冰山的一角」,真正「冰山的主體」其實是一個「被剝奪的受害者」很可能搖身一變就成了「剝奪別人的加害人」,這真是令人吃驚的社會觀察。
該如何避免上述惡性循環呢?聖經在路加福音6:31寫道:【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簡單來說,就是角色互換;換句話說,如果做父母的希望孩子能夠尊重(不要剝奪)父母以及身旁的人,那麼唯一有效的方法並非「言教」,而是「身教」(親自示範),當父母在生活中願意尊重(不要剝奪)孩子,孩子才可能學會尊重(不要剝奪)父母以及身旁的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