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驚喜(The Surprise of Love)(上)(媽媽的困擾)

分享這篇文章:

108年5月上旬在「快樂門診」中,來過多次的案主F君說出她的困擾,她表示讀國二的大女兒經常會擁抱她,雖然她並不排斥跟女兒擁抱,不過女兒有時太用力、有時會扯到她頭髮、有時時間不對(正忙著作晚餐)……;她還提到大女兒很喜歡「嚇人」,例如躲在門後或廁所裡嚇她,不顧她受到驚嚇的不舒服,還自得其樂……,真令人傷腦筋。

關於大女兒的行為,F君自己的解讀是「想要更多的愛、更多的重視」,因為大女兒經常會抱怨爸媽比較疼妹妹。

 

就我所知,F君夫妻二人對於兩個女兒都是非常疼愛的,所以大女兒的抱怨比較像是情感上的,就是無法認同為何會有另一個人來分走爸媽對她全部的愛!

於是我表示,「擁抱」的本身,就是很正面的肢體溝通,西方社會行之多年,所以F君可以轉換觀念,不僅肯定大女兒的行為,還可以稱讚她願意主動表達(需要更多的愛),尤其是後者,更是重要;

相反地,如果大女兒心裡需要更多愛,卻悶在心裡,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那麼問題就會更麻煩,不是嗎?

更仔細分析,大女兒的言行其實是符合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需要更多愛,就表達出來……)

 

我告訴F君,跟女兒說明時,可以運用以弗所4:15:【以「愛心」說誠實話。】我習慣稱它為「三明治」說話方法,首先是肯定對方良善的動機、讚美對方已經做到的事或已經做出的努力(三明治的第一層)……例如:「媽媽很高興你來擁抱媽媽…」;

接著實話實說地指出問題所在(三明治的第二層)……例如:「不過,抱太用力或是頭髮被扯到,媽媽會不舒服…」;

最後再一次肯定對方並說出自己的期待(三明治的第三層)……例如:「無論如何,你都是媽媽的寶貝,媽媽永遠都愛你…」。

 

F君表示,她自己已經有在改變,會主動擁抱大女兒,例如在睡覺前或剛起床後

……。

我聽了,覺得很棒,於是表示,當女兒需要愛的時候來擁抱媽媽,媽媽給予擁抱,女兒得到滿足……,此一情形很像是女兒肚子很餓了才跟媽媽講,接下來才得到滿足,不過女兒經常得承受飢餓的不舒服;

相反地,媽媽如果經常給予擁抱,就等於每天按時準備三餐,孩子按時進食,就不會經常肚子餓不舒服了!

 

我還加碼提醒F君,既然她曾提到國中升學壓力大、大女兒在每天放學時整個臉都是垮的……,所以F君可以每天在上、下午接送女兒時,都給予大大的擁抱,一定會有美好的果效。聽完我的說明,F君點點頭。

 

接下來,我好奇地問她:「大女兒只會嚇你一個人嗎?」

她說:「她也很喜歡嚇她妹妹喔。」

這樣的回答讓我心裡有譜了,因為我研究過此一主題,還把它寫成文章,標題是「新說文解字(喜歡嚇人)」,內容是:當年我還在醫院服務時,有一次星期五中午的醫務團契聚會時間,只有三、四個人參加,因此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內科行政助理L君說:「有一件事很困擾我,我生了兩個兒子,兩個人喜歡打打鬧鬧。大約從一年多以前,老大開始喜歡故意驚嚇老二……,例如老二剛上完廁所一走出浴室門,老大就躲在門邊故意出聲嚇他,當然老二就很不高興,大聲說:『媽媽,你看哥哥故意嚇我!』

出外遊玩時,老大會故意走在前面,然後躲在樹後面或是草叢裡,等到弟弟走近了,突然跳出來嚇他,老二當然又是氣的哇哇叫。

我跟我先生屢次罵他、警告他、處罰他,都沒用,老大依然故我,並且是樂此不比。這樣的行為,真是無聊透頂,完全不知道他為何會如此。」

………………

我表示:「我也不知道一個孩子為何會如此,但如果根據聖經的法則,每個人都是在追求快樂的,不管是用自己的方式、還是用上帝的法則,反正目的都是在追求快樂。按照此一法則,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你的老大在做這件事時,一定是很快樂的!」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