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10:04,出席率還不到一半,我雖然心裡難受,還是開始上課。我請學員寫下過去一個月,自己如何努力營造出「婚姻中特殊的甜蜜與快樂」…,原因是在前一次課程中,我曾經提過,關於「如何增加夫妻間的甜蜜和快樂」,相信坊間有許多名人、名嘴、書籍、講座都會提供建議,我相信那些方法都有用,正如學員所寫的答案「維持戀愛時期的感覺(例如兩人放下孩子,單獨約會、喝咖啡、看電影)…」。
不過,我提醒學員的是,既然我曾經多次跟大家提到,婚姻的目標是:夫妻兩人共同享受天父上帝特別置放在婚姻關係裡的甜蜜和快樂(包括良好的親子關係、與父母的關係……),這裡的「特別」是強調在其他形式的男女關係下(例如兩人不斷更換性伴侶、花錢找性伴侶、同居而沒結婚、發生外遇…),都無法經驗(體會)到的甜蜜和快樂。有了共同的目標,大家才不會各說各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延續上述目標,如果妻子所能提供「增加兩人間甜蜜和快樂」的方式,就僅止於「單獨約會、喝咖啡、看電影」,甚至於是「上摩鐵找激情」……,那麼很顯然的,它不具有「特殊性」、「專一性」,因為任何一位「小三」都做得到呀,不是嗎!
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要營造出「婚姻中特殊的甜蜜與快樂」,勢必要付出許多代價、努力學習聖經中的教導……。因此,我擔心學員當中,有人還沒弄懂上述原理,或是不想付出「從自己開始改變」的代價,以至於無法回答上述的題目,會很尷尬…,所以我給了第二個相對簡單的題目,那就是「過去一個月,先生做了什麼事讓妳覺得滿意或感到高興?」
就在我講完上述兩個題目後,有晚到的學員進來了,於是我再把題目講一次。就在大家認真作答時,又有學員進來了,於是我重覆再講一次……,唉。
幾分鐘後,我先請B君說明自己的答案,因為她當天提前幾分鐘到場。果然不負我望,她選擇第一個題目作答。她表示前一堂課聽過我所舉的例子,於是她常常跟孩子說明先生上班很辛苦,沒想到孩子們近來在先生下班打開大門時,就跑去擁抱爸爸,跟爸爸說:「爸鼻辛苦了…」
聽到這裡,我非常高興,因為在前一堂課尾聲,我注意到學員的家庭裡常看到「妻子看到先生不會帶孩子就數落先生……」,實例如下:
「當先生對孩子的照顧和教導上和我原先交付的內容相違背,或是他根本不理會我的囑咐時,我會反應很大、直接翻臉、用酸語冷嘲或用責罵回嗆…」、
「當孩子的面,用非常不好的口氣指責丈夫…」、
「有一次,在老公沒有參與的情形下,我要求帶孩子環島,老公很火大,兩人冷戰數天…」、
「有一次我讓先生一打二照顧小孩一天,結果他只讓小孩吃零食,一整天都沒吃正餐,讓我很生氣!我家樓下就有便利商店,也可以自己煮麵或是外面買,有很多選擇而不是讓孩子都沒吃正餐,於是兩人大吵一架…」、
………………
看過上述實例,身為「幫助者」的妻子,該如何藉著「良好的溝通」來將上述的嚴重衝突轉化成「夫妻間最特殊的甜蜜和快樂」呢?
第一步是先確認夫妻關係的重要性,是高於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正如聖經在創世記所教導的:【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接下來,做妻子的可以開始想辦法,例如在一整天照顧、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告訴孩子有關「爸爸的重要性」,最直接的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嘴裡吃的食物、身上穿的衣服、手上玩的玩具……,幾乎都是爸爸在外面認真工作所賺取的,爸爸當然很重要,因此教導孩子在晚上爸爸回家後,對爸爸說出感謝的話。
晚上,先生帶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原來是想要亂放鞋子、亂扔襪子、打開電視(或報紙)、窩在沙發……,沒想到孩子跑過來,很高興地跟爸爸說:「爸鼻謝謝你,因為爸鼻每天上班、辛苦賺錢,我才有食物吃、有衣服穿、有地方住……,爸鼻很辛苦,所以我要謝謝爸鼻。」
聽完孩子的童言童語,先生很驚訝也很高興,立刻問:「寶貝,你怎麼會說那些話,是誰教你的?」
孩子說:「是馬麻跟我講的。」
接下來,孩子說:「爸鼻,你可以陪我(教我)玩積木嗎?」
先生心情變得很好,忘了原先的習慣(亂放鞋子、亂扔襪子、打開電視(或報紙)、窩在沙發……),於是就去陪孩子玩耍。
妻子一面煮菜,一面看到上述場景,心裡很高興,因此就不覺得準備晚餐是件苦差事。
全家一起用餐時,先生忍不住地稱讚妻子說:「你把孩子教得很好,謝謝你。」
妻子說:「聽到你的肯定讚美,我很高興。我剛剛看到你今天回家後,沒有『亂放鞋子、亂扔襪子、打開電視(或報紙)、窩在沙發』,而是去陪伴孩子……,我覺得很棒也很開心。」
孩子說:「我最喜歡爸鼻陪我玩了!」
孩子還可以同時學習、模仿爸媽互動的模式,於是全家人過了一個愉快的晚間時光,沒有多花錢,也沒有多耗費時間!
在學員們不可置信的表情中,我補上一句:「請問,上述的『甜蜜和快樂』,是外遇對象做得到,或是能提供的嗎?」學員們很肯定地搖搖頭,於是我說:「這就是前面提過『婚姻中特殊的甜蜜和快樂』,是外遇對象做不到,也無法提供的!」
………………
聽過B君的答案,我非常高興,於是我問她:「你先生高興的程度是幾分呢?」她笑著說:「是100分!」於是我心裡想著:「前次上課當我舉例說明時,當時的場景是”假設的”,於是大家半信半疑…,而這次B君的答案是”真實的”,這應該可以激勵其他學員照著去做。」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