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7月6日,是工作坊第六次上課的日子。早上九點多,我還在布置上課的教室時,助教兼學員C君就帶著兩個孩子提前到了,她跟我表示最近又多看懂了一些事,意思是幾個月前,她的小弟年紀輕輕就過世,全家人都很傷心,沒想到媽媽卻對已經成家有孩子的她,講出許多非常難聽的語言,令C君很難過。她雖然在理智上知道媽媽是在用對外的怒氣在發洩悲傷,不過情感上還是很難接受。
最近一次她帶著孩子回娘家,她發現父親和大弟只有在跟她女兒玩耍、講話時,臉上才會有光彩和笑容,其他時間都沒什麼表情……,她突然明白,原來小弟過世所造成的巨大悲傷,不僅是造成媽媽經常講出攻擊性的言語,其實也大大影響了父親和大弟,只不過後兩者使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
聽完C君的描述,我表示一個人在面對危機、挫折、壓力、悲傷……時,天然人的作法如果不是 “fight”(攻擊),就是”flight”(逃避),前者是媽媽使用的方式,而後者則是父親和大弟習慣的方式,其實兩種方式都不理想,不是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說明書,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最適當的方式是聖經歌林多前書13:8:【Love never fails愛是永不止息。】意思是,如果在世的人能夠對已經過世的親人,公開地表達對他的「愛(不捨)」(特別是說出來、講出來…),那麼巨大的悲傷就可能被填平,於是在世的人便可以繼續往前走。
C君接著表示,父親和大弟的言行,其實已經出現了好長一段時間,為何她先前都沒有察覺呢?
我表示那很可能是她這幾個月在工作坊的學習成效,原因是上個月她曾經在我的臉書留言說:「妻子是先生的幫助者,是引導先生用新眼光看世界的陪伴者….;當,這麼想時,我覺得,我對先生的態度,就從抱怨,轉為包容!我會『好奇』,他所有言行背後的原因……」
我則表示,先前幾次上課,我不斷地提到「冰山理論」,教導大家眼光不要只放在「冰山的一角」,而是要多注意「冰山的主體」;當天,我則是教導學員記住第二個簡單的思考模式,那就是「拼圖理論」。
我相信每位媽媽都教過孩子玩拼圖,除了極少數的天才,我知道媽媽通常會教孩子從拼圖的「角落」開始著手,原因是角落那塊拼圖可以和邊框的圖案做比對,因此可以確認該塊拼圖的正確性。當第一塊拼圖的位置擺放正確後,孩子就容易知道第二塊拼圖該怎麼擺;當第二塊拼圖的位置擺放正確後,孩子就容易知道第三塊拼圖該怎麼擺……,以此類推;
同樣的道理,在「夫妻(婚姻)關係的拼圖」中,C君所說、出自聖經「妻子是先生的幫助者……」,這句話就是那塊「角落」的拼圖,當這第一塊拼圖的位置擺放正確後,接下來的第二塊、第三塊…就變得相對容易了,所以C君會說出:「當,這麼想時,我覺得,我對先生的態度,就從抱怨,轉為包容!我會『好奇』,他所有言行背後的原因,我不會覺得委屈……。」
如果上述的「好奇」一詞可以用「?」來代表,那麼它的相反詞就是「!」,意思是「他就是那樣、改不了的、他怎麼可以那樣、眼不見為淨、又來了、算了算了……」,這些都是批判、論斷的用詞。也就是說,當一位妻子運用傳統的眼光來看待先生時,她通常是帶著「!」的眼鏡,於是心裡的OS通常是上面那些批判、論斷的用詞,夫妻關係當然好不了;
相反地,當妻子願意認定自己是「先生的幫助者」,她等同於是脫下了「!」的眼鏡,於是她會很自然地想要用「?」來了解先生,會對先生所有言行背後的原因感到「好奇」……,接下來就能夠逐步地把「夫妻(婚姻)關係的拼圖」給完整地打造出來。
同樣的道理,當C君在看到父親和大弟的言行時,先脫下「!」的眼鏡(他們就是那樣……),而是改用「?」,於是她會『好奇』,會想知道他們言行背後的原因,於是她就能看懂,原來他們是用另一種天然人的方式來面對巨大的悲傷。
講完上述內容後,我恭喜C君,恭喜她先藉著改善夫妻關係,以至於人際溝通的能力更上一層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