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工作坊(五之十三)(事情 + 心情)

分享這篇文章:

我還發現,一個人就算再厲害,也無法跳過自己的”理性”而直接駕馭自己的“感性”,也就是說“感性(情緒)”無法單獨存在,而是必須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面。容我舉個例子讓大家容易明白,在感性的世界裡,大家所熟知的“喜、怒、哀、樂”是不會單獨存在的(除非是精神分裂的人),一個人必須先透過肉體的感官(看到、聽到、聞到、摸到、想到……),再經過理性的判斷,最後才會出現各種“情緒”;更具體來說,一位女生看到男友牽著另一個女生的手,隨即回家哭泣流淚,前半部是“理性”所管轄的範圍,而後半部則是“感性”所管轄的,而且理性一定是走在感性的前面!

以前的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想要用我很擅長的“理性”(大多數男生可能跟我一樣),想要去解決對方“感性”的情緒問題(例如生氣、委屈、哭泣、難過……),結果是完全無效!

上面提到的護理師,則是顛倒過來,以為可以用“感性”(大多數的女生可能跟她一樣),就可以解決“理性”的現實問題(例如劈腿、金錢觀的不同、父母奉養問題、子女教育問題……等等現實存在的問題),結果是一事無成。

當我再仔細想,上面提到的”哄(騙)”,其實是逃避問題,以為可以用“不理性的言行(哄騙)”(大多數的父母、戀愛中的男女),就可以解決“感性(生氣)”的問題,當下確實可能有效,不過對於現實問題的解決,卻也是一事無成。

我也發現,同一件事如果從理性的角度去看,跟從感性的角度去看,可以有著截然不同的詮釋,正如聖經在馬太福音26:1-13寫道:【耶穌說完了這一切的話,就對門徒說:「你們知道,過兩天是逾越節,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裏,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極貴的香膏來,趁耶穌坐席的時候,澆在他的頭上。門徒看見就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的枉費呢!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賙濟窮人。」耶穌看出他們的意思,就說:「為甚麼難為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她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做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同樣一件事,耶穌的門徒們(都是男生)從理性世界所看到的現實問題,跟那一位女人從感性世界所表達的內心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我還發現,一個處於情緒高張狀態下的人,是無法正確、適當地解決理性世界的現實問題的;也就是說,一個情緒激動的人,如果想要解決現實的問題(例如失業、欠債、另一半要分手……),很容易就釀成悲劇,就像媒體上常見的社會新聞!如果想要避免許多社會悲劇的發生,他(她)必須先從強烈的感性(高張的情緒)中回到理性的範疇,才可能解決理性世界的現實問題。這樣的說法,我想網友們應該都能認同。同樣的道理,一個處於全然理性下的人,是無法解決對方感性世界的情緒問題(就像我過去數十年常犯的錯)(見附圖一)。

不過,如果我們進一步想問:「一個處於理性狀態下的人,該怎麼做,才能進入感性的範疇,並且能用正確的方式(不是用哄的、用騙的……,而像是一把可以打開大門的鑰匙)先解決對方感性世界的情緒問題(心情),然後正確地處理相關的現實問題(事情)呢???”」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