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不用「非必要的疑問句」?!

分享這篇文章:

111年8月上旬在「快樂門診」中,案主A君日前陪同先生來求診的原因是「先生容易爆怒、不懂得如何教小孩… 」,經過初步問診,我看懂了上述問題不過是「冰山的一角」,而水面下「冰山的主體」則是A君夫妻對於「婚姻」缺少正確的共識,就像是登山者少了一份正確的「地圖」,於是我後續安排兩人分別協談,因為兩人的問題不完全相同。

 

針對A君,我提到人是天父上帝所創造的、婚姻制度也是祂所設立的,而後者是「超乎理性」的設計,例如創世紀 2:24寫道:【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句話除了表示夫妻間會有同床共枕的肉體親密關係,更明白地指出「夫妻關係」(成為一體,就像是一個手掌中的拇指跟其他四根手指的連結)的重要性高過一切人際關係,包括上一代跟下一代的親子關係;

 

接下來,我提到創世紀2:18:【耶和華上帝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我提醒A君,「幫助」一詞不可隨意地用其他動詞來取代,例如命令、吩咐、取代……;經過一番說明,A君表明她認同且願意,於是我帶領她跟神禱告,祈求神幫助她學習成為「先生的幫助者」…

 

該如何「幫助」先生呢?我建議A君從「溝通」開始,具體的SOP就是雅各書 1:19:【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以及雅各書 5:12:【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我問A君:「為何聖經會強調「是」在前,「不是」在後呢?」

A君胸有成竹地立刻回答:「育兒的書裡面有講,當孩子聽到「肯定、讚美」(等同於「是、就說是」),耳朵就會打開、會願意繼續聆聽做父母的接下來還要講些什麼?如此一來親子間才會有良好的『溝通』……」

聽到這裡,我先是肯定A君認真地學習育兒知識,同時提醒她對於先生也該如此,因為我相信人是天父上帝所創造的,所以人性有許多「共通點」!

………………

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A君習慣用「非必要的疑問句」跟先生說話,例如夫妻兩人約好某一天孩子不在家時,兩個人一起外出做運動。前一天,先生對A君說:「我已經開始期待明天跟妳一起外出運動!」

A君回:「有差嗎?你已經一個人外出運動那麼久了…」

於是我嚴肅地提醒A君,「不要用非必要的疑問句跟先生溝通」,因為這類的說話模式會令對方不舒服、無助於良好的溝通…,例如在職場上,當新進員工做錯某件事時,長官對他說:「腦袋是個好東西、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請問你有帶腦袋來上班嗎?」

經我這麼一講,A君赫然發現她自己雖然不喜歡被如此對待,不過她卻已經習慣如此說話,尤其是對先生!

我繼續說明,前面提到【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接下來馬太福音有一段補充說明:【這樣,你們就不至於受上帝的審判(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或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偽善)!」】

在我看來,使用「非必要的疑問句」跟人說話就是屬於【若再多說】,通常會讓人聽了不舒服,因為它是「偽善」的(Hypocrisy)。

 

我請A君回想一下,她表示當時聽到先生那樣說,心裡覺得「驚訝」;我再追問,A君才承認(看懂)自己原來是「開心、高興」,於是我提醒她按照【是就說是】地對先生表達她的「開心、高興」,先生會受到極大的鼓舞,言行也更容易改變。

………………

當週協談中,A君表示,某晚先生照例去倒垃圾,回家後大門沒上鎖…,A君發現後,原本想要說出:「你有發現大門沒鎖嗎?」

不過她心裡猶豫了一下,因為那就是「非必要的疑問句…」,於是她認真地想了一下並修正地說出:「門沒有鎖耶,老公你有要再出門嗎?」

先生立刻回:「聽起來很有禮貌,但事實上你就是在怪我沒鎖門!」

有疑問

聽到這裡,我先拍手肯定A君「想要改變說話方式」的動機,因為歌林多後書8:12寫道:【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

接著指明她後來講出「門沒有鎖耶,老公你有要再出門嗎?」結果立刻收到先生負面的評斷,其實就是符合【受上帝的審判(落在審判之下)】;上帝還不必出手,因為先生已經立馬給出負評了!

 

A君很認真地詢問我,為何想要避免用「非必要的疑問句」跟先生說話,是一件卡卡的、不容易做到的事?明明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呢?

 

此時,我突然看懂了,當某甲用「非必要的疑問句…」對某乙說話時,表面上只是一種習慣(冰山的一角),不過水面下「冰山的主體」其實是「我比你聰明優秀、你連這個(這點小事)都不懂或做不好…」

該如何突破此一傳統框架以及論斷自己比對方好的習慣呢?也就是如何做好「不是、就說不是…」呢?

 

因為A君擁有醫療背景,於是我想到一個例子:以前在醫院工作時,我通常可以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例如8-9點)就帶領團隊、從容地完成十幾位、甚至二十幾位癌症住院病患的查房。過程中,我詢問病患的問題都是具有意義的(不是亂問的),例如:對於一位苦於癌症疼痛的病患,我會問:「昨晚,護理師幫你追加的止痛藥效果如何?」而不會問:「你昨晚睡得不錯吧!」;

如果有人想要直接模仿我,早上8點一到、穿上我的主治醫師長袍去查房,結果一定是2266!原因是,我習慣六點半就到護理站,我會把每一本病歷都仔細看過一遍、病人的各種記錄(尤其是小夜、大夜班的護理記錄)都已經存放在我的腦海中……,於是在正式查房時,我才能很有效率地查房、不會說出令人覺得「白目」的問題,也不會耽誤團隊其他成員寶貴的時間……

 

我告訴A君,如果查房順利的關鍵是「事前的準備」,那麼A君能夠順利地「不用非必要的疑問句跟先生說話」的關鍵又是什麼呢?

 

答案原來就是在聖經裡面:【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當中的【是、就說是】,也就是說A君必須先看懂(找出)先生的「是」(已經做好或完成的事、良善的動機…),接下來才容易用直述句(提醒的語氣)說出先生的未做到的事(或缺點);

換句話說,先看懂(找出)先生的「是」等同於查房前「事前的準備」;

也就是說,當A君先看懂(找出)先生的「是」,就可以幫助自己脫離「論斷自己比先生優越的習慣」,接下來才容易用直述句(提醒的語氣)說出先生未做到的事(或缺點)。

 

A君仔細反思,發現問題並不難,因為「倒垃圾」就是一個先生的「是」,於是她可以按照聖經說出:「謝謝你去倒垃圾、讓廚房不會有異味,我覺得很高興;不過,我發現大門沒有鎖、於是我將它鎖上了。」

 

談到這裡,A君表示她弄懂了,也願意去操練,於是我「抽考」她:「請說出另一件先生的『是』!」

A君立馬答出:「剛剛我要出門來看快樂門診前,先生Line我:『外面下雨了,記得帶雨具』。待會兒看完門診,我會回覆先生:『謝謝你的提醒,我覺得有『被愛』

的感覺!」

我拍手肯定A君的【是、就說是】,她則是露出會心的笑容!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