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該如何打考績?(下)

分享這篇文章:

又過了幾天,我跟另位案主H君協談,她求診的原因是先生脾氣暴躁、教養孩子觀念不同、金錢觀差異很大……,因此兩人經常吵架。經過多次協談,我知道H君是教徒,因此我同樣教導她聖經中正確的「婚姻地圖」,提醒她「妻子是先生的幫助者」。

由於我先前跟H君協談過許多次,已經教導她看懂一件事,那就是夫妻常常因為金錢的使用而產生衝突(冰山的一角),其實「冰山的主體」是先生自己在外工作賺錢,把錢讓家人使用,這樣的用心期待能夠被妻子看見、被肯定、被稱讚……,於是我提醒H君,應該要按照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找機會把先生的【是】(賺錢養家)公開地表明出來,不過她並未認真去做…

此外,我還發現H君先生有著更深的冰山主體,因為在原生家庭裡,先生被他父親制約成「孩子按照父親要求而行,就是“對的“,於是錢用在孩子身上才有價值」,同理可推「孩子言行不符合父親的要求,就是“錯的“,於是錢用在孩子身上就是沒有價值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H君先生的童年,沒有「快不快樂」這件事,只有「符不符合」父親期待(或肯定)這件事。

因著上述的基礎,有一次在協談中,我想到H君夫妻跟我一樣是教徒,應該熟悉何謂「謝飯禱告」,於是我表示,關於先生「內心渴望家人的肯定與感謝」,以及先生過去被扭曲的金錢觀「錢只是用來操弄別人的工具、跟快樂無關」,正好都可以透過「謝飯禱告」來調整,我的構想是聖經在創世紀裡記載著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所以,基督徒會做餐前的謝飯禱告,感謝天父賜下桌上的食物,是很自然的習慣!

同樣的原理,雖然所有食物都來自於上帝的創造,不過還是要有人去賺錢,才能把食物買回來,成為餐桌上可食用的東西,因此當H君在教導孩子進行謝飯禱告時,可以一併感謝爸爸外出賺錢的辛勞;

如此一來,先生原先的兩座「冰山」都可以逐步溶化,因為「先生內心渴望家人的肯定與感謝」,可以藉由每一次妻兒的感謝而得到適當的滿足;

至於先生過去被扭曲的金錢觀「錢只是用來操弄別人的工具、跟快樂無關」,也可以藉由孩子們用餐前的感謝、吃東西的快樂而獲得修正,也就是說,藉著一次又一次的謝飯禱告(先是感謝天父上帝的賜予接著謝謝爸爸的賺錢養家),先生不斷地經歷到「金錢」跟「快樂」是可以連結在一起的,結果是先生的金錢觀變得更符合人性,於是未來再跟妻子因為金錢而起衝突的機會就減低了。

 

不僅如此,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模仿(學習)的本能,也就是當妻兒一次次地懂得感謝先生的付出,先生也會學到「感謝」,於是他也會回過頭感謝妻子照顧全家大小、準備食物……的辛勞。當妻子受到先生的肯定,妻子一定會很高興……,結果是全家人都過得很快樂,就像是住在「伊甸園」(快樂的園子)!…………

簡單來說,「謝飯禱告」也是【是就說是】的實際應用。

 

對於上述說明,H君表示聽懂也認同,願意照著去做。兩個星期過去了,H君再次來到門診,她表示過去兩週中,他只帶了孩子做過兩次「謝飯禱告」,同時講了許多理由。我很生氣地指責她不認真,同時再次聯想到本文標題「媽媽該如何打考績?」

我大聲地表示,每位媽媽口裡都會大聲說「孩子的品格很重要!」難道『懂得感恩』不是重要的品格嗎?

在一個家庭裡,如果妻子兒女對於先生的【是】,都當成理所當然、都刻意忽略,只會指責先生的【不是】,那麼我不知道還有哪一個男人會願意待在這樣的家庭!另外,孩子長大後踏入職場,就算他有通天本領,如果不懂得感恩、感謝提攜幫助他的人,那麼結果會如何不必我贅述!

 

我還想起,一年前我在帶領「快樂工作坊」時,就發現裡面的年輕媽媽,仗著先生養家、自己時間很多,於是到處參加活動,內容大多有關「親子教養、夫妻溝通」……,結果是上完課後回到家,媽媽們拿出課堂上的死知識,開始數落著辛勤工作一整天、承受許多壓力的先生,東一個不了解孩子的需求、西一個不知道妻子的心理……;

坦白講,當時我真的很想出拳痛揍一頓這些搞不清楚狀況的媽媽……

 

我繼續大聲地質問H君(她似乎成了那些搞不清楚狀況媽媽們的集合體),整天在家不用被考核檢視、可以打混摸魚的媽媽,卻出言指責整天認真工作、隨時都被檢視考核的先生,這不是荒謬至極嗎?

當中的弔詭、顛倒是非…,等同於H君的孩子在學校說實話被老師打一巴掌、其他同學滿口謊話卻被老師稱讚……,如果是這樣,我們的教育還有救嗎?

經過我強力(很兇)的說明,H君總算看懂了,於是她嚴肅地表示,媽媽必須要有所「覺知」,才能看懂上述荒謬、弔詭的社會現象!

 

協談結束前,我鼓勵她在臉書寫下自己的心得,沒想到她若有所悟地回說:「我先生從不碰臉書,他覺得裡面的東西都很膚淺!」

我表示她先生是「對的」!

不過,我認為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事物都是中性的,如同一把刀子,如果拿來切菜、切肉、做菜……,那就很好,令人歡喜快樂;相反地,如果一把刀子,拿來砍人、傷人、殺人……,那就不好,令人勞苦愁煩!所以,社群網路也不例外,端看人們如何使用它。

我鼓勵她不要跟隨社會潮流,PO的內容都是吃美食、去哪裡玩、孩子參加什麼活動、孩子得了什麼獎……,而是將自己如教導孩子懂得感恩的過程跟朋友分享……

H君反問我:「那樣的內容會不會沒人想看呢?」

我說:「至少我會看!」

 

當天晚上,H君很認真地寫下心路歷程,PO文的最後一段是:「今晚,修正後重新禱告了一次,雖然還是有些不習慣,但換來先生一句:「謝謝妳帶領大家重視這個」。呼~也算是往前前進了一小步了!

#親子關係、配偶關係,就像一座愛的油礦,能挖到多少各憑本事,完全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啊!

#養成正確習慣通常需要十四天!」

 

我留言說:「恭喜你,已經開始挖到「油礦」並且經歷其中的「快樂」!」

隔了一天,還有其他留言:

「真實的分享!也提醒著自己~」、

「妳的分享真的很棒,小孩從小培養懂得感恩的習慣,才不會把父母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

我心想,H君先前的疑慮「那樣的內容會不會沒人想看呢?」果然是沒必要的,因為我始終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所以「人性」必然有許多共通點,會令我感動的內容,一定也會激起某些人的共鳴。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