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原版說明書(上)(瞎子摸象)

分享這篇文章:

106年2月份某一天在臉書上面,我看到以前的同事Z君轉貼了一篇文章:「四十歲以後如何作夫妻(看哭了多少離婚夫妻)」,我好奇地點進去看,以下是它的部分內容:「四十歲以後,真正的夫妻,不是誰征服誰,而是誰遷就誰!一對好的夫妻就應該是這樣,不要總想著要征服對方。『不要征服對方』,這是夫妻最重要的問題。征服,是夫妻之間經常發生的事情,談論誰是對的,追究誰是錯的!討論誰傷害了誰,誰又過份了!這些都是大忌,好夫妻,永遠都在相互裝傻、相互裝瞎、相互護短,能夠護短的,才是真愛!如果兩個人都不願意變傻,都精明,什麼事都要弄個究竟、搞個明白,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是戰戰競競、如履薄冰,活得一點也不輕鬆、不快樂!……」

看過這樣的文章,我首先要肯定並稱讚作者的用心,因為作者花了這麼多心思去觀察、去分析,他(她)一定是非常重視婚姻的人;不僅如此,他(她)還希望自己的婚姻和別人的婚姻都能變得更好,認為婚姻中應該有”真愛”,最後是期待大家都很快樂!

不過我也發現了一些作者沒有解答的問題,例如:

「如果這個原則那麼好,那麼為什麼四十歲以前的夫妻不能用呢?」、

「如果這個原則只適用在四十歲以後的夫妻,那麼四十歲以前的夫妻要用什麼原則呢?」、

「如果四十歲以前的夫妻找不到適用的原則,那麼他們會不會根本等不到四十歲就離婚了,於是壓根兒沒有機會去嘗試作者所提出的原則呢?(於是就”看哭了多少離婚夫妻”)」、

「為什麼拿四十歲來做區隔呢?是丈夫四十歲、還是妻子四十歲?那為什麼不是三十九歲或是四十一歲呢?」

「征服對方 vs 遷就對方,似乎是從鐘擺的一端盪到另一端,只不過是角色互換而已,不是嗎?」……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以前在醫院工作時,我得知一位7C病房工作非常認真的護理師C君即將結婚,我很希望她未來的婚姻能夠得到更多天父上帝的祝福,於是我大膽地問她:「有沒有可能找個機會,你跟你的未婚夫來醫院一趟,我花一點時間向你們說明聖經當中有關婚姻的基礎和夫妻相處的原則,好讓你們未來的婚姻之路走得更平順、更甜蜜、更快樂呢?」沒想到C君一口就答應了,這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是到目前唯一的一次,為新人做”婚前輔導”。

當約定的日子來到時,我請她們到7C病房的”團聚樓”裡,彼此介紹認識後,我說:「你們是第一次結婚,所以未來的婚姻生活,對於你們而言,是一段未知的旅程。在未知的旅程中,你們最需要的就是一張方位正確、標示清楚的地圖,這樣才不會迷路。所以我先問你們兩位,關於婚姻二字,你們腦袋裡曾經看過、聽過、想過的傳統認知(地圖)是什麼?」
接下來幾分鐘他們彼此討論,我幫他們歸納的結果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相敬如賓」、「聽某嘴大富貴」、「娶某大姊、坐金交椅」、「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以丈夫為天」、「聽太太的話一定不會錯,如果錯了,那就是我聽錯了(這是某一位前任總統在為新人證婚時,最喜歡講的一句話!)」……

這些認知,從某些角度去看,是好的,不過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就會出問題;不僅如此,這些認知有些根本就是互相矛盾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瞎子摸象”的場景,摸到象牙的人說大象是尖尖的,摸到象腿的人說大象是粗粗一根的,摸到肚子的人說大象是平平的,摸到尾巴的人說大象是細細的……,每個人都對,不過都不完整!
我們身邊的夫妻,還有我們上一輩的夫妻,大家對於婚姻的觀察、分析、體會……,其實都是非常、非常有限的,絕大多數人一輩子只有仔細地、長時間地看過自己父母的婚姻狀態,其次就是自己的婚姻狀態,所以得出的、不管是心得還是感想,其實都像是”以管窺天”、”井底之蛙”、 ”見樹不見林”,更像是” 瞎子摸象”。雖然這些心得、感想都是真實的,不過都是片段、殘缺、不完整的!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覺得氣餒,難道我必須花許多時間,到處去觀察、研究別人的婚姻狀態,才能找出答案嗎?那不就要等到我頭髮都白了才能結婚嗎?就算我去書店買一本有關婚姻建造的暢銷書,那也沒太大用處呀,因為照我們剛剛的說明,那位作者一輩子也只有仔細地、長時間地看過自己父母的婚姻狀態,其次就是自己的婚姻狀態,除非他(她)結了許多次婚、又離了許多次婚,不過這也不對呀,如果作者結了許多次婚、又離了許多次婚,那他(她)又有什麼資格來對讀者提出婚姻建造的建議呢???

沒錯,以上就是我們想要進入婚姻之前,所面臨的困境。不過,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說明書,所以我們何不花一點時間來看看這部原版的說明書上面,天父上帝最初是如何設立婚姻的?還有夫妻相處的原則究竟為何?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