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得更幸福(中)(良好的婚姻)

分享這篇文章:

Robert Waldinger教授繼續表示,只有好的社會關係,才能讓我們幸福、開心。無論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也好,還是從貧民窟走出來的人也罷,不管你是風光萬丈,還是碌碌無為,最終決定內心是否有充足幸福感的,是我們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

總括來說,好的社會關係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孤獨寂寞是有害健康的。那些跟家庭成員更親近的人、更愛與朋友鄰居交往的人,會比那些不善交際、離群獨居的人,更快樂、更健康、更長壽。

那些“被孤立”的人,等他們人到中年時,健康狀況下降更快,大腦功能下降得更快,也沒那麼長壽。

其次是,關係的質量比數量重要。有多少朋友、是否結婚,這都不是最關鍵的決定元素。最讓人感到受傷和不幸的,是人生中的齟齬、爭吵和冷戰。

互相傷害、沒有愛情的婚姻,帶來的危害會比離婚更加致命。

參與者中,一對最幸福的夫妻說,在他們80多歲時,哪怕身體出現各種毛病,他們依舊覺得日子很幸福,可以互相依賴。

而那些婚姻不快樂的人,哪怕有一點不適,壞情緒就會把身體的痛苦無限放大。

朋友之間亦是如此,不要追求數量的多少,該看兩人是否趣味相投。

再者,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保護我們的大腦。如果在80多歲時,婚姻生活還溫暖和睦,對另一半依然信任有加,知道對方在關鍵時刻能指望得上,那麼記憶力就不容易衰退。

反過來,那些無法信任另一半的人,身體很快就會走下坡路。

………………

讀到這裡,雖然講員Robert Waldinger教授表示「是否結婚」並非一個人是否幸福、快樂的決定因素,但是他重覆地提到「幸福的夫妻」、「婚姻生活溫暖和睦」、「對另一半信任有加」……,都在強調良好婚姻的重要性;他提到「婚姻不快樂」、「無法信任另一半」……,則是強調不良的夫妻關係對於幸福、快樂的傷害。

這一點讓我想到一個多月前,以前醫院的同事護理師C君在臉書的即時通上面跟我說:「我發現,家裡的先生是影響大家參與活動的最大變數。說好的講座,就有兩位媽媽因為先生突然放假,她們就不能過來,因為先生覺得,她們除了家庭與孩子以外,一切都是多餘,似乎夫妻關係變成了主僕階級!」

我回應:「如果你看到「夫妻關係」已經變調成「主僕關係」,那麼我可以來跟大家討論「如何讓夫妻關係更甜蜜」的議題。我希望那些來參加的人,能夠在課程結束時,獲得一些能夠 “帶得走的能力”,接下來應用在自己身邊(老公、小孩),那不是很快樂嗎?」

於是C君和我決定在竹北地區舉辦第一次的「快樂工作坊」,名額限定15位,時間是2018.2.2。我在臉書上的宣傳稿寫著:「婚姻生活不甜蜜」、「夫妻觀念差很大」、「兩人溝通很困難」、「常常很想罵對方」、「對方都不了解我」、「管教孩子差很多」……,如果你有以上的困擾,歡迎來報名參加「與韋醫師聊天–談夫妻溝通」。很快地,2018.3.2是第二次的上課日期了。

上述哈佛大學的研究,它的重要結論跟我目前在運作的「快樂工作坊」一模一樣,都是強調「良好的婚姻(夫妻溝通)」的重要性。既然方向正確,所以我跟參與的學員都應該更加努力,因為結果會是帶來幸福、快樂!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