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繼續想到,「客戶購買保險」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只是一件事,不過如果我們按照聖經在雅各書 1:19的教導:【快快的聽,慢慢的說……】,當我們真思考後,會發現「客戶購買保險」其實包含兩件事,第一件是「簽立保單」的動作,這部分像是冰山的一角,大家都看得見也都知道;第二件是「信任」,這部分像是冰山的主體,大家看不見也容易忽略,不過它確是更重要的部分!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將客戶拒絕保險從業人員的邀約,當成是一件人際間的衝突,那麼解決的方法就是按照雅各書 5:12的教導:【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也就是,如果只有一件事,那就處理一件事;如果有兩件事,那就應該處理兩件事。
換句話說,面對一件人際衝突,有看得見的”事情”(拒簽保單),當然要處理”事情”,不過也有看不見的”心情(不信任)”,那也該處理”心情”呀!當人們的溝通違反了此一教導,結果就是【落在審判之下】,也就是雙方關係變得緊張。
最後這句話並不難理解,這就像是考卷上有兩個題目,不過某位考生只針對其中一題(配分少的,冰山的一角)作答,完全忽略另一題(配分多的,冰山的主體),結果可想而知,應該是「不及格」,而後者就等同於【落在審判之下】,也等同於雙方關係變得緊張!
接下來該怎麼做呢?我的建議是既然衝突中有兩件事,一件是看的見的「事情」(拒簽保單),另一件是看不見的「心情」(不信任),於是最simple and effective的方法是先處理「心情」,再來談解決「事情」。
舉例而言,一個在職場打拼的丈夫拖著疲憊的身軀,晚上八點多才回到家,整天都在操持家務的妻子正等著他吃飯。妻子說:「飯菜都煮好很久了,你現在才回來,五點半下班後你都在忙些什麼?」
丈夫心裡的OS是:「公司的營收表現不佳,老闆要大家下班後開會,一定要想出對策,否則接下來就會有人被資遣,弄得大家”心情”很沈重……」,不過他卻只說了一句:「我不是回來跟你一起用晚餐了嗎?」
網友們要不要猜一下接下來做妻子的心裡感受為何?會心平氣和嗎?
當然不可能,她心裡的OS一定是:「他不願意跟我說明他下班後在忙什麼,可見得他一定是有事情瞞著我,他是不是在外面有小三了,才會對我如此冷淡……」
大家要不要繼續猜測一下,如果這樣的不良溝通模式維持了幾個月,那麼這對夫妻的關係會變得如何呢?是相敬如冰、是劍拔弩張、還是雙方已經動了離婚的念頭呢?
推究其最起初的原因,不過是做丈夫的只習慣處理看得見的”事情”(我有回家吃晚餐呀),卻完全忽略了妻子有看不見的”心情(擔心)”,結果就是【落在審判之下】,也就是雙方的關係出現極大的危機。
再舉我自己的經驗為例,以前我在醫院服務時,整天都很忙碌,於是在門診時段,當病人必須要接受某種化學治療時,我都覺得壓力很大,因為對一般的民眾而言,化學治療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彙,於是就有許多、許多的疑問,例如:「什麼是化學治療?」、「會用什麼藥物?」、「從什麼地方施打?」、「多久打一次?」、「有何副作用?」、「會掉頭髮嗎?」、「會噁心嘔吐嗎?」、「會拉肚子嗎?」……,
雖然這樣的壓力促使我寫了非常多的衛教單張,甚至於將相關的單張集結成冊拿給病人看,不過效果仍然有限,因為個體的差異很大,每個人的體質、病況、病情都不同,病家的擔心仍是層出不窮。
當時的我,常常出現一種心裡的OS:「跟你講那麼多,你還是不可能完全弄懂的,既然如此,我又何必花那麼多時間跟你說明呢!」
如今回顧起來,我必須很誠實地說,當時的我跟上面這位做先生的很像,只習慣處理看得見的”事情”(做化療這件事本身),完全忽略了病人和家屬有看不見的”心情(擔心)”,結果就是【落在審判之下】,也就是我三不五時地就會收到家屬的投訴信函,抱怨我”沒醫德、態度差……”。
我真希望網友們不要在職場、家庭中,重蹈上述案例的覆轍,日子陷入勞苦愁煩中,我希望大家都能記住聖經雅各書 1:19的教導:【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當我們願意照著聖經的教導,認真地聽、仔細地聽,就比較容易聽出、聽懂在人際對話(衝突)裡,有著許多的”心情”(例如擔心、不信任…),
如果是的話,那麼我們就必須再依照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有看得見的”事情”,那就要處理”事情”)、(有看不見的”心情(擔心、不信任…)”,那也該處理”心情”)的法則去回應,那麼人際間的危機就會變成轉機。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做丈夫的如果能認真地聽、仔細地聽妻子的抱怨:「飯菜都煮好很久了,你現在才回來,五點半下班後你都在忙些什麼?」
就比較容易聽出、聽懂妻子除了表面上、看得見的抱怨(事情),還包含著看不見的關心和擔心(心情),這時候他只要把心裡的OS「公司的營收表現不佳,老闆要大家下班後開會,一定要想出對策,否則接下來就會有人被資遣,弄得大家心情很沈重……」實話實說地說出來,我想做妻子的不僅原先的抱怨會消失,還會反過來體恤、安慰、鼓勵先生一番,於是夫妻之間的關係會更甜蜜,一場危機就變成轉機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在面對病人和家屬提出許多有關化學治療的問題時,能夠認真地聽、仔細地聽,我就容易聽出原來病家除了表面上、看得見的各種問題(事情)之外,還包含著許多看不見的關心和擔心(心情),
這時候我該做的還是依照聖經的法則,除了用醫學知識去回答病家那些看得見的各種問題(事情),也應該處理病家看不見的關心和擔心(心情),我可以說:「對於化學治療一事,病人一定很”擔心”,家人也一定很”關心”,這樣的”心情(關心、擔心)”我可以明白。我會特別注意整個治療的過程,儘量減少病人的不適,也會留意是否有副作用出現,希望過程都順利。」
我想如果我能照著聖經這樣做,那麼不僅病家不會去投訴,還會覺得受到關心,說不定還會反過來稱讚我,於是醫病關係會更融洽,一場危機就變成轉機了。
同樣的道理,當保險從業人員被客戶拒絕時,他如果能解讀出客戶的”心情(不信任)”,於是他找機會「付上代價」好加強客戶的「信任」,那麼雙方的關係就能持續下去,於是未來就可能會更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