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同學會(四)

分享這篇文章:

108年1月8日,是我重出江湖、開設「快樂門診」的第一天。一週前,也就是1月1日,雖然是國定假日,不過免費提供我開設門診的醫學院同班同學C君並沒有跟著休診,因此我去到C君的診所,做了一點營運前的布置。隨後,C君跟我一起照了幾張像,我特地感謝他還花錢替我印製了Q版的宣傳海報。

我心想,醫學院畢業超過30年的同班同學,除了在偶而舉辦的同學會碰面,這次竟然會是因為C君提供場地協助我開設公益門診而每週碰面,可以算是一種奇妙的「同學會」。

首次門診當天,C君診所的同仁義務提供協助,原先掛滿的六位個案有一人臨時缺席,不過下一位個案卻提前30分鐘到達,因此整個早上完全沒有冷場。案主們提出的困擾各有不同,有三位是夫妻溝通不良,有一位是不知道如何對親人說出肯定讚美的話,有一位則是對生活目標有諸多困惑、對人生終點感到憂慮。

經過了三個多小時的協談,有一個令我滿意的結果,那就是每一位案主在離開診間時,臉上都是帶著笑容的……,這非常符合我對門診的期待,那就是幫助人們更「快樂」。

 

我在十二點半結束門診,正好C君也把病人看完了,於是我們一起到附近的麵食館用餐。老同學相聚,很自然地會聊到年輕時的往事,C君表示,當年他在醫學中心接受完小兒科及次專刻的訓練後,準備轉換跑道時,看到專業雜誌上刊登某地區醫院誠徵小兒科主任一位,於是他投了履歷,沒想到一、兩天就接到該醫院院長的電話,要他去面試。

面談後,他才很清楚地知道該醫院剛要成立,連硬體建築外面都還有鷹架,於是他不免有所擔心,到底該醫院蓋不蓋得起來?

經過一段時間,院長再度找他談話,當時桌上放著一張合約書,所有資料都填好了,只有「薪資」一欄空白,院長讓C君自己填上數字,表示院長積極用人的誠意……。

聽到這裡,我覺得非常驚奇,原來醫界還有這樣的事,於是我聯想起當年我來新竹醫院服務前,也見過院長W君一次,過程不到三分鐘,W君說:「你來本院服務,我們很歡迎,不過你要有心理準備,我們這裡的癌症照護需要從零開始!」我回說:「我知道,這裡需要從頭開始。」就樣這結束了,兩人竟然完全沒有討論薪資一事,很ㄎ一ㄤ吧!

接下來,C君提到正式到任後,一切也是從無到有,他一個人負責門診、急診、兒科病房、兒科加護病房、新生兒室……,忙到每天只有三件事,那就是「吃飯、睡覺、看病人」。院長原先認為小兒科應該只是為了配合綜合醫院的設置規定而聊備一格,沒想到C君卻把該科住院床數衝到將近一百床,每日門診人數高達四、五百人……;不僅如此,C君還自行訓練護理師、專科護理師……。

聽到這裡,我想起當年自己剛到新竹醫院逐步開展的種種艱難,我自認為已經很認真、很努力了,沒想到還有同學比我更拼,於是我只能打從心裡佩服!

 

五、六年後,該醫院的小兒科已經頗具規模,主治醫師人數也將近十位。C君表示,當時發生了一件事,直接導致他後來決定離開該醫院而自行開業,過程是院長對於醫院的發展有了新的規劃,想要跟某醫學中心的小兒科結盟,一方面可以招募更多年輕的兒科醫師加入值班的行列,一方面可以提升兒科的照護水準。

當然,合作必定是雙向的,該醫學中心開出的條件是兒科主任必須由該中心指派。講到這裡,C君表示,其實院長的理念他可以接受,他也不覺得一定要佔著主任的位置不放……,不過真實的經過是某一天在醫院裡,C君在院長室外面的走廊上遇到一位高他一期的學長,一問之下,那位學長說:「明天起,我就要接替你兒科主任的職位。」

C君很驚訝,表面上沒說什麼,心裡當然是很受傷,覺得完全不被尊重……,好巧不巧院長此時正好走近,看到兩人在交談,心裡應該知道C君已經得知要被拔官一事,於是帶著尷尬的表情把C君找進院長室做說明……。

聽到這裡,我心裡有二個感想,首先是媒體上常常看到許多政務官是在看到報紙之後,才知道自己已經「被辭職了!」原來類似的情節,在醫院裡也看得到。

其次是,院長雖然懂得如何賺錢、經營醫院,不過在面臨上述人事更替時,如果能按照聖經在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這樣,你們就不至於受上帝的審判。】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也就是事先找時間跟C君說明「為了醫院未來的發展,有必要跟醫學中心結盟(以上屬於【是就說是】),因此必須釋出主任職缺一事(以上屬於【不是就說不是】,亦即並非C君做得不好或做錯什麼事)……」,

我相信結果一定會比前述令人尷尬、關係嚴重受損的場面來的好;也就是說,可以避免C君心裡對院長的不諒解,而後者就等同於C君在心裡審判了對方。

 

我寫本文的目的,無意嘲諷或責怪任何人,而是想要跟網友分享,面對類似的場景(父母、老師、職場前輩都沒教過),聖經的教導仍然可以派上用場,可以將關係的損傷減到最小,對雙方都有好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