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職場團契24(情緒管理是人脈的推手)(上)

分享這篇文章:

108年8月28日早上7:00,是「商業職場團契」第24次聚會的日子。一開始大家一起唱詩歌,接下來主席W君引導大家繼續觀看一套企業管理學的教學DVD,標題是「贏在扭轉力」,作者是「孔毅」,是位基督徒。當天的主題是「魅力」的第二篇,題目是:「情緒管理是人脈的推手」。講者提到,智商(IQ)能讓你得到一份工作,情商(EQ)卻是讓你做成事及不斷升遷的法寶。能夠讓別人喜歡我們、接納我們,這叫作人緣;而你在做事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得到別人的幫助,這叫作人脈。

有情緒不是壞事,我們要的不是沒有情緒,而是如何管理情緒,並利用情緒來幫助自己,而不是被情緒所利用。如果一個人的情緒被管控,他要先確認這個情緒是衝著誰來的?為什麼要發脾氣?他希望發脾氣的結果是什麼?

講者建議學員,察覺情緒快要控制不住時,可以讓自己的內心進入一處虛擬的「心靈陽台」,你可以看得遠,也可以看得清,重新對焦,問自己:「我為什麼這麼衝動?這件事情真的這麼糟嗎?難道真的沒有挽回的餘地了嗎?」你的內心還可以從1數到10,再數到100,藉此調整心態,控制情緒,不讓情緒失控。

 

關於上述內容,我個人初步的感想是,「情緒管理」並非是商場上或職場上的從業人員才應該學習的,它其實是每個人一輩子、不管身在何處(職場、家庭、學校……),都要努力學習的,正如箴言16:32:【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

 

如果說得更清楚一點,重點應該是「如何管理負面情緒」,因為人們在面對正向情緒時,通常不困難,只要避免「樂極生悲」即可。

相反地,在面對負面情緒時,如果處理不當,結果必定是勞苦愁煩,沒有一個人例外,正如講者所舉的例子,一位主管在開會時,被一位部屬嗆聲,主管很快就生氣,先是指責該部屬的不是,接下來越講越氣,於是脫口說出:「你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結果可想而知,每一位部屬都被該主管得罪了!

於是我聯想到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1905-1997)的名言:「人們在面對負面刺激與產生反應中間,是有時間差的,而這段時間就足以讓人思考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做回應,而回應的方式通常就代表著人們的成熟度。」意思是當我們遇到負面事件(刺激)的時候,記得要盡量拉長反應的時間,這樣才會有餘裕加以思考並拿出正確的態度,來面對(處理)問題。

 

接下來進行分組討論,電子業的U君、保險業的C君、壽險業的Z君,以及我分在同一組。

身為中階主管的U君首先表示,當他在開會時面臨部屬提出不同意見時,他通常不會立刻有強烈的情緒,這跟他的個性有關,他通常會拖延一下、蒐集多一點的資料,再做決定。U君比較大的困擾是自己跟長官意見不同時,他無法很有效地說服長官……。

聽過U君的發言,我心裡的OS是:「他的個性裡面應該是具有『慢』的特質,在面對衝突時,他把該特質做出正確的發揮,符合羅馬書12:6所教導的:【我們要按照上帝給我們的恩惠,好好地運用不同的恩賜,做應該做的事。】」

 

保險業的C君表示,當年他退伍後到某公家機關做事,遇到一位資深人員,把所有事都推給他,導致他事情做得慢、做不完,結果被久候的民眾投訴。C君很生氣,於是「寫紙條給對方」,不過並無效果……。C君表示,如果事情重來一次,他會先禱告,然後按照雅各書 1:19的教導去行:【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聽過U君的發言,我心裡的OS是:「如果仔細分析,前述Viktor Frankl的名言其實就是在闡述上述經文!」

壽險業的Z君表示,他的個性比較是有話直說的,當他在公司裡發現長官的命令裡面,在第一線執行層面有問題時,他會直接跟長官講。因為長官也是基督徒,面對Z君的挑戰,通常願意聽(或是吞下去…),於是政策會調整。

聽過Z君的發言,我建議他在跟長官溝通時,學習運用以弗所4:15:【我們要以「愛心」說誠實話】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三明治說話方法,首先是肯定並讚美對方(已經做到的事或做出的努力)……,接著實話實說地指出問題所在……,最後再一次肯定對方並說出自己的期待……。

我舉了個例子,在台灣的便利商店,每年可以賣出幾億杯的咖啡,大家試想,如果有一天超商只賣黑咖啡,完全不添加牛奶、糖……,銷路會如何呢?

「實話」就像是咖啡的本質,常常是苦澀難吞的,如果要強迫對方喝下去,場面通常不會很愉快,除非對方原本就喜歡黑咖啡,不過那畢竟是少數人。

真不知道是哪位天才,發明出把牛奶、糖……加入黑咖啡中,於是有了全世界龐大的咖啡產業,大家不僅喜歡喝,還要續杯、第二杯、第三杯……。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在說實話時,懂得加上一些愛心,那麼對方就容易愉快地接受(原先一杯咖啡裡的成分”全部”喝下去喔)。不僅如此,對方很可能還會期待下一次聽你說話(提醒、建議、教導、指正……),就像是咖啡的續杯!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